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技术分析

陈克兵

云南云联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技术是确保供电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科学设计规范建设和定期检修安全巡视是预防措施,而智能监测诊断技术和故障定位修复技术则是应对突发情况的有效手段。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为电力输配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运行维护;故障排除

引言

电力输配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关乎民生和经济发展。科学设计与规范建设、定期检修与安全巡视、智能监测与诊断、故障定位与修复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成为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有效地提高了电力输配系统的运行效率,为维护供电稳定、提升服务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1.影响电力输配电线路正常运行的因素

1.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对电力输配电线路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包括雷电、降雨、大风等因素。首先雷电是导致线路故障的主要自然因素之一。雷电的高能量会在雷暴天气中频繁发生,不仅可能直接击中线路设备,还会在附近地区引发电压浪涌,导致线路设备过电压,引发设备损坏甚至火灾。并且雷电还可能引发线路短路或接地故障,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其次降雨也是影响电力输配电线路的重要自然因素。在强降雨天气中,电力线路可能面临多种问题,如线杆或线塔地基不稳导致倾斜、电线被拉断等。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降雨还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线路安全。另外大风也是影响电力输配电线路的重要自然因素。强风可以导致线路设备和杆塔受到较大的振动力,从而增加线路的机械应力,进而导致线杆倾斜、倾倒或者电线断裂等问题。此外还可能将树枝、碎石等物体吹入线路,造成设备损坏或电线短路。

1.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在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尽管自然因素对线路的影响较大,但人为因素同样不可忽视。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为损坏和维护不到位。

人为损坏是导致线路故障的常见原因。人为破坏行为可能会直接导致线路设备损坏或线路断裂,从而影响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例如,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可能会故意破坏线路设备,比如偷取线路中的零部件。另外私自乱接线路、违规使用设备等行为也会对线路的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危害。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一些农民可能会私搭乱接线路,导致线路超载或短路,进而影响电力供应的正常运行。同时维护不到位也是导致电力输配电线路故障的重要原因。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如果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就很难及时发现线路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复,从而给线路的稳定运行带来隐患。例如,由于维护人员对线路运行状况把握不当,或者对线路的抽检工作不到位,导致一些潜在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最终可能演变成线路故障。

2.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措施

2.1科学设计与规范建设

电力输配电线路的科学设计与规范建设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基础。在设计电力输配电线路之前,必须全面了解架设区域的地质特征、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以便进行合理的线路布局。这样的做法有助于降低因设计不当而引起的故障,提高线路的可靠性。

设计人员应详细调查架设区域的地质特征。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电力输配电线路所需的设计方案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如山区或河流附近,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护措施,以提高线路的抗灾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筑牢基础、设置防护堤坝等方式来保护线路免受地质灾害的影响。而接下来对气候条件也必须进行充分考虑。不同气候条件下线路的受力情况会有所不同。例如,在风力较大的地区,需要采取更加牢固的支撑结构与线路布置方案,以抵御风力对线路的影响。在降雨频繁的地区,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以防止线路受潮而引发故障。

2.2定期检修与安全巡视

定期检修与安全巡视是确保电力输配电线路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这两项工作的有机结合,能够及时发现、解决线路问题,降低故障率,维护电网的稳定性。

一方面,定期检修是保障电力输配电线路稳定运行的必要手段。通过定期检修,可以对线路设备进行全面、系统地检查,包括检查电缆、杆塔、绝缘子等各个部位的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老化、损坏等问题,可以有效预防潜在的故障隐患,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此外定期检修还应包括对线路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以保证线路运行在合适的工作状态,提高输配电效率。另一方面,安全巡视是定期检修的延伸。通过加强安全巡视工作,可以及时发现线路周边潜在的安全隐患。巡视员可以检查线路周围的植被情况、杆塔的倾斜情况、动物活动等因素,以及是否存在非法搭建、乱接线等违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防止安全隐患演变成故障,保障线路的安全运行。

3.电力输配电线路故障排除技术

3.1智能监测与诊断技术

智能监测与诊断技术在电力输配电线路领域的应用,是提升电网运行管理水平、保障供电稳定的重要举措。这项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监控系统和数据分析算法,能够实现对电力线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为及时处理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

智能监测技术通过安装在电力线路上的智能传感器,实现对电流、电压、温度等关键参数的监测。这些传感器能够持续地采集线路运行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远程监控系统进行实时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电力线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电流过载、温度异常等,为故障预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与此同时,智能监测技术还结合了先进的数据分析算法,实现对异常情况的智能诊断。监控系统可以通过比对实时数据与正常状态下的参考数据,自动识别出可能存在的故障原因。例如,当监测系统发现电流突然异常增大,可能意味着线路出现了短路或接地故障;而当温度突然升高,则可能是因为线路存在过载或设备损坏。通过这种智能诊断,可以在故障发生前对问题进行有效定位,为后续的处理提供指导意见。

3.2故障定位与修复技术

故障定位与修复技术在电力输配电线路维护中采用高效的技术手段,如红外热像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等,可以迅速定位并修复线路的故障,从而降低了线路故障对供电系统的影响,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

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基于热辐射原理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通过红外相机捕捉线路故障点的热量分布情况。当线路存在故障时,故障点通常会产生异常的热量,通过红外热像技术可以准确地识别出这些异常点,从而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这种非接触式的检测手段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大幅缩短故障定位的时间,提高了线路的修复效率。而无损检测技术则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手段,通过对线路各项参数的监测分析,可以实现对线路故障的快速诊断。这种技术包括超声波检测、电磁波检测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线路中存在的隐性故障,如接触不良、局部放电等问题。通过无损检测技术,运维人员可以及时发现线路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从而避免了故障进一步扩大而影响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结语

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智能化、高效化的技术手段的应用,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实现电力供应的长久稳定。

参考文献

[1]王鑫,张万芳.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技术[J].自动化应用,2023,64(08):132-134.

[2]王家宇,孙蔓蔓.浅谈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技术[J].中国设备工程,2022,(09):75-77.

[3]秦皓.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排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34):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