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周秋月

平和县霞寨中心小学  福建省漳州市  360709

摘要:一直以来数学教育只重视教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这样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与主动性,使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为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对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能更好的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供参考。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书本知识为本体,以教师为本位,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造成学生“浅表学习”的问题,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任务驱动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利于促进改善当前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教学问题。教师应把握任务驱动教学的内涵,设置合理、高效、实用的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1小学数学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现状

在“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也逐步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为了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充分结合当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任务驱动下获得更好的教育培养和素质提升。但是部分教师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应用中,对于各种学习任务和问题的设计仍然较为单一。部分教师依然在对学生进行着传统的教学,教师将课程中所教学的各种数学知识设计成传统的书面作业发布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完成各种单一枯燥的习题练习,并尝试着接受和汲取所学的数学知识,像这样传统的学习任务是与当前任务驱动式教学理念背道而驰的。部分学生在无法被调动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会逐渐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使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无法获得有效突破。教师应该合理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任务的内容和设计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加高效。结合任务驱动教学理念的运用让数学教学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2基于任务驱动下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应用实践

2.1挑战性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制定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迎接挑战、完成挑战的过程中,树立学习信心,实现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知识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校园计划建设一个直径为6米的圆形花坛,如何才能围出这个直径为6米的圆形花坛呢?在这个花坛中要安装一个自动的喷水装置,安装在哪儿最合理?为什么?这样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对圆的基础知识有深入的认知和理解。若想建设一个直径为6米的花坛,需要先选择一个中心,用一个3米的木条,就可以获得花坛的范围,而喷水装置自然是装在圆心位置最为合理。利用这种具有现实性的问题布置任务,可以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也为小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

2.2探究性任务

观察与对比是培养学生数学辨析能力的常用方法,通过丰富、形象、具体的实例对比,学生能深入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通过正例和反例,一般和特殊的对比,学生能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属性。在设计辨析任务时,教师可以从正面和特殊点切入研究,让学生获得对数学概念的基本表征,在辨析中逐渐加深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知。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相关知识时,学生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边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辨析任务,让学生将这些图形与圆进行比较,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连接,提高学生的数学辨析能力。比如,在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设计辨析任务,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圆的直径和半径进行解读。学生在辨析概念的过程中能了解到,“半径”的“半”就表明“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观察图形会得出“直径和半径都经过圆上一点和圆心,只不过直径是两端在圆上,半径只有一端在圆上,可以说,直径是由两条成平角的半径组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越辨越明”,能在辨析中建立对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征的认知,并在交流中深化认知。在对这样两个相似而又不同的概念进行对比辨析时,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已有经验,思考两者之间共有的、本质的概念,从而对圆的概念与特殊性有初步的认识。设计辨析任务,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从而让学生更精准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

2.3实践性任务

开展实践任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数学经验,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环境。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实践性任务的应用,要让学生经历动脑、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感悟数学知识的本质与内涵。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和实践活动的归宿,要在实践活动中强调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重点研究如何制定有价值的实践活动计划。小学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较强,而学生面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点时常常受限于自身的形象思维,无法深入理解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布置实践性任务计划,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实现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共同发展。教育的过程不单是“启智”的过程,而是实现“育体、育心”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除了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外,还要有恰当的实践活动,锻炼小学生的手指灵活力,真正将数学教学变成一个综合性的教育体系。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知识时,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分配一些“百变吸管积木”,要求每组学生先取几个圆形的点,作为长方体的顶点,再选择几个长短不一的吸管,作为长方体的棱,棱与棱组成的面,就是长方体的面。完成长方体的构建后,要结合自己所选吸管的长度,绘画裁剪出几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纸板,将这些纸板粘贴到长方体上,就会变成一个完整的长方体。让学生自主讨论,研究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自己所裁剪的各个长方形的总面积之和,从而深刻理解这一知识点。

2.4练习任务

课堂教学活动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作业练习辅助才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学生在获得对知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后,要及时通过练习任务对知识点进行深化巩固,将新旧知识融合,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设计练习任务,既能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将练习任务穿插在教学环节中,及时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技能使用的熟练度,锻炼学生灵活使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目标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较好地推动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及培养创新精神。这种学习方式将彻底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红.任务驱动助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素养的提升[J].小学生(上旬刊),2023(10):127-129.

[2]康黎.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任务驱动项目学习:例谈“小学数学与建筑融合”项目化课堂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23(26):77-79.

[3]周红生.任务驱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数学之友,2022,36(2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