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饮食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浅谈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饮食护理

王转转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24

 摘要:脾胃虚寒型,属于胃脘痛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类型,病患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胃部疼痛、遇到饥寒的情况时痛感会随之加重、进食较为缓慢等。根据过往的研究资料显示,临床中应用西医治疗胃脘痛,经常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同时治疗效果也不甚理想,然而,采取中医的辩证干预技术,作为传统的医疗方法,通过对各种中医的治疗方案进行细致整合,治疗效果普遍较为良好,不容易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因此,本文针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治疗进展开展综述,为临床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医治疗;进展

一、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理

  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病患,经常会出现饮食不节、五志过极、外感邪气等情况,非常有可能会引发病患的脾胃气机受阻、内分泌失调,最终导致胃脘痛的发生。随着人们生存的环境污染情况持续加重,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与日俱增的大环境之下,胃脘痛疾病的发生概率也持续升高,同时也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1]。

二、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病患的脾胃气机受到阻力、脾气不通。脾胃属于人体气机升降的中枢器官,同时也是后天之本。如果其气机升降出现失调,就非常有可能会导致胃部疼痛。脾胃虚寒型属于在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胃脘痛疾病类型[2]。

三、治疗方法简述

   (一)中药汤剂治疗方案

   中医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上具有自己的方法与理解,临床将其分为5个证型,如脾胃虚寒型、食滞伤胃型、肝气郁结型、瘀血停滞型、寒邪客胃型等,其中以脾胃虚寒型为主,主要是因患者脾胃气滞、虚弱,又食用了生冷的食物,使得寒气进入到脾胃[3-4]。故在中医治疗此病时,多用湿脾法,通过将脾胃中的寒气祛除,达到治疗、止痛的目的。近年来,黄芪建中汤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中,可以发挥温养脾胃、柔肝缓解、调补阴阳的作用,其中黄芪有味甘性温的特点,可以温养脾胃,升阳举,有利水退肿、固表、益气的作用,可以治疗脾气虚弱、精神不振等疾病,现代药学研究表明,黄芪可以提高机体白细胞的数量,增强免疫力,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其中青羊参有辛、甘特点,性温,有平肝止痛、止汗、调血养血的作用,用在胁痛、腹痛等治疗中,可以对淋巴细胞DNA有保护作用,提高机体淋巴细胞数目,提高免疫力。怡糖有补虚、止渴、健脾的作用,可以改善腹痛、肠鸣的作用;桂枝有发汗、解肌、化气的作用,可以治疗腹痛与风寒症状;甘草有补脾益气、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疗脘腹症状,大枣可以补气,生姜能解表、散寒,将以上药物合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可以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减少复发率[5]。

(二)隔附子饼灸治疗
   胃脘痛属于症诊设立,病位在胃,其与肝、脾、肾等关系密切,以气机不畅、胃气失和为主要病机。而肾主藏精、生髓,为先天之本,是元阳之根;脾肾阳虚、阻碍气机,不通则痛。而常规西药治疗虽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但患者还是会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目前,临床采用隔附子饼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取得了显著效果。此疗法是艾灸的一种,融合了艾灸、中药、经络等理论,其有持久火力、作用温和等优点,药物通过艾绒产生热量,直达穴位、病灶,起到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理气的作用[6]。此外,附子理中丸是由制附子、干姜、白术、炙甘草、党参等组成,其中干姜有止痛、散寒的作用,干姜与党参可以健脾,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后,可以理气、温中、健脾、止痛,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主要方剂。在张伟娇,古文霞,黄伟[7]《针药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30例》研究中也指出,隔附子饼灸的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疼痛感。
   (三)针刺疗法
   胃脘痛的病位于胃、肝、脾等,以外邪客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等为主要病因。有研究表明,采用中医针刺疗法,可以调气,通过针刺的作用,可以发挥调气血的作用;同时针灸疗法可以达到通则不痛的作用,故针刺疗法在痛证治疗中,可以发挥显著作用。在郑思雨,夏军权的[8]《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研究中指出,针刺治疗的应用,可以辅助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故针药结合治疗组疗效高于针灸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且中医症候评分针药结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
   (四)穴位贴敷治疗
  采用中医穴位贴敷的方式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患进行治疗,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将相关的中药药方研磨成粉末状,同时添加适量的赋形物质,将中药混合调和成面糊状,外敷在病患经穴或者腹胃处。这种中药穴位贴膜可以起到了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疏风解表的功效。穴位贴敷和口服用药进行对比,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治疗效果,同时用药较为安全,方法较为简单,容易被大多数的胃脘痛病患所接受。根据现代临床动物的实验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中药穴位贴敷能够有效调节大鼠血浆胃动素的水平。保证大鼠血清的胃泌素分泌以及胃排空,对改善大鼠胃粘膜的血流量,清除病患胃粘膜屏障损伤情况有着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根据蒋蕴瑜等的研究报道可以看出[9]。因此,可以看出:通过对穴位贴敷进行提前加热,可以有效提高中药的温散性,加快人体对于药物的吸收效果,同时循经运行,深入病患的脏腑,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效果不言而喻。


四、结束语:
        胃脘痛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是指上腹部处的近心窝出现疼痛,同时患者还伴有不思饮食、痞满等症状。且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认为胃脘痛属于脾胃虚寒型,故在治疗中,可以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此来提升疗效。脾胃虚寒型胃脘是一种常见的证型,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上升,再加上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故而损伤了脏腑功能。因此,可采用中医治疗方案,从根本入手,以此来提升疗效。

参考文献:
[1]孙俊杰,马仲颖,王树国.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案[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04):84-85.
[2]董月秋,李垚,吴文笛,等.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09):34-36.
[3]郑建华,王绮云,陈芳霞,等.中医辨证联合药膳食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6):48-50.
[4]张媛媛,文跃莲,庞春,等.艾灸联合穴位注射缓解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03):62-64.
[5]李娜,朱海娜.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08):1285-1286.
[6]李迎春.隔附子饼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07):44-46.
[7]张伟娇,古文霞,黄伟,等.针药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30例[J].中医研究,2021,34(08):44-48.
[8]郑思雨,夏军权.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饮食保健,2021,21(49):174-176.
[9]蒋蕴瑜.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研究进展[J].健康之友,2020,44(2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