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管理研究

周青

绍兴市柯桥区柯岩新胜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中户外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幼儿园户外活动时还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近年来,幼儿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舆论聚焦关注的热点议题,从国家到幼儿园、从教师到家长,都对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现阶段,幼儿户外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器械单一、活动时间少、幼儿参与度不、活动内容缺乏创新足等。保障幼儿安全是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的前提,在幼儿户外活动中,幼儿园需要对活动内容、活动人员配备、活动设备、活动安全知识学习等维度进行安全管理设置,多方面保障幼儿户外游戏安全。

关键词:幼儿安全;户外活动;安全管理

一、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的意义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条件下,各个幼儿园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完善课堂教学,而户外游戏活动对于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也同样成为幼儿园今后发展需要重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幼儿户外活动中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安全管理的现状

1.安全管理水平差, 存在事故隐患。

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水平不到位,相关人员安全意识不足,使得孩子溺水、中毒等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幼儿园从业人员无证上岗, 对幼儿园教育人员监管不够,使其责任心不强,而且幼儿园对食品监督安全检测不到位。

2.目标管理不明, 制度不规范。

幼儿园管理制度繁多, 但目标管理不明确, 忽视了幼儿园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且目标与管理活动常常脱节, 做了很多努力, 但是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 在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教育人员的职责划分上, 也存在职责划分不明、权利分配、委托授权不合理等现象。

3.幼儿园教育团队素质偏低。

目前幼儿园教育团队对幼儿园教育事业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管理者和教育者素质偏低。他们多数认为幼儿园老师仅仅是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的去看好孩子。在孩子一日活动中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学习基本的知识就可以了,对幼儿综合素质以及全面发展的目标方向认识不足。幼儿教师学历资质和管理水平不足,有的没有经过幼儿专业教育培训,对幼儿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对新的教育理念、方法等也接受较慢,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自主学习意识。在幼儿教育管理与指导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这样的幼儿园教育团队, 显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户外活动存在的问题

1.户外活动的特点

(1)环境的开放性: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教师将园内运动区域和周边环境有效结合,运动区域向幼儿开放,幼儿活动时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

(2)选择的自主性:户外活动时,幼儿可以按自己的爱好、意愿选择运动区域,决定玩法,自由结伴合作,自由调节活动时间和次数,充分体现活动的自主性,提高幼儿结伴运动或自主运动的能力。

(3)内容的丰富性:以园内设施、场地、体育器械等条件,各种资源能有效支持幼儿全方位地活动。

(4)人际交往的频繁性:户外活动打破了班级、年龄的界限,有同龄式活动和混龄式活动,利用同龄互动或以大带小的异龄互动、差异互动,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合作、自主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形成幼儿活泼、大胆、自信、主动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户外活动存在的安全隐患

(1)幼儿自身引起的安全隐患。幼儿本身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尤其到了户外,就像一只放飞的小鸟,喜欢自由地奔跑,渴望挣脱一切幼儿园的束缚。往往由于对危险认知不足,很容易造成伤害。在户外活动中给自己引起的安全隐患中常见的有在奔跑中摔倒,在上下楼梯时摔倒,撞到活动器材(尤其是在抬头过程中或者低矮出起身撞到头部),高处坠落尖锐利器。

(2)其他幼儿造成的伤害。在户外活动中,结伴游戏和集体活动比较多,但幼儿之间会存在争活动器械、抢玩具等而发生争执,故意或无意间扔东西砸到其他幼儿,吵架甚至打架造成伤害,玩耍中撞伤踩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情况需要教师加以防范。如果真的发生意外,不管是教师与家长,还是家长与家长,都得心平气和地对待问题,把幼儿救治放在第一位。

(3)户外活动器材造成的伤害。一些小的活动器械或玩具,幼儿能够含在嘴里容易卡住。一些不适合该幼儿年龄段活动的体育器械,幼儿带着好奇心总想去尝试玩,也存在着一些危险性。此外,户外活动设施设备没有及时进行故障排查,对幼儿的安全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三、幼儿户外活动中安全管理尚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户外活动的器械管理不当

活动场地中器械摆放不合理,空间预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消防设施设备不齐全,如遇突发事件时缺乏一定的消防器材,户外器械摆放的小木屋等转角处没有贴尖角防撞条。户外场地的设施设备没有开展日常维护,如栏杆上的保护油漆掉落生锈,塑料草坪破裂幼儿容易绊倒。个别器械没有做好安全温馨提示,幼儿在不知情下存在意外事件。

(二)幼儿安全意识比较薄弱

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由于缺乏安全意识而导致磕碰、摔倒等现象。如幼儿在荡秋千时,旁边的幼儿不清楚活动要求与安全注意事项,不小心进入该秋千区域容易被碰到或者撞到,造成受伤。幼儿很难意识到自身活动时对附近环境或人为产生的影响,如老师没有有序组织活动,幼儿就混乱活动,这时特别容易出现碰撞等意外。同时幼儿间的因为都想玩同一样器材而出现争执甚至肢体冲突,引发安全事故。教师在活动前没有做好检查、安排,在幼儿活动结束后没有检查幼儿的身体情况、没有及时检查活动器械的损伤,导致安全隐患的不及时处理。

(三)教师疏于管理

安全管理时确保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保证之一,不容忽视。个别幼儿园安排网格化管理人员,但负责人没有对所负责的户外设施设备开展定期检查,没有做好幼儿活动的管理措施,以及活动开展时老师未进行隐患排查,导致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被忽视。教师的安全培训有效性较差,使教师本身安全意识较弱,很难为幼儿创造优越的安全条件。

(四)安全教育缺成效

安全教育课程开展效果不理想:幼儿园在安全课程管理中缺乏系统性的课程,课程内容比较零散,效果难以保证,安全教育方面的教学资源和资料不够丰富,实际开展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安全课程内容虽然有大家统一讨论决定,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教师往往以个人喜好为选择标准,忽视了幼儿成长的实际需求。在课程安排与设计中缺少系统的安全教育,导致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却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开展安全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刻板,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兴趣需求。

四、提高幼儿户外活动中安全管理的建议与思考

(一)关注幼儿,制定游戏内容

户外活动依靠其内容展现价值,但以往的幼儿户外活动过度地追求游戏所具有的丰富性和精彩性忽视了幼儿的成长规律,导致幼儿不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很好地体验活动,从而使整个活动的教学价值得到限制。针对这一问题,在开展户外活动时需要关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成长规律,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来制定科学、适宜的户外游戏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体验中释放成长的力量,更高效地投入到认知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衔接指南,创设适宜的环境

以中班幼儿户外活动的开展为例,教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整体研究分析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户外场地和设备来科学地制定户外活动的内容。如“4~5岁幼儿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所具有的户外器材——木板、梯子来搭建“独木桥”,让幼儿通过走“独木桥”来锻炼走路能力和身体的平衡能力。接着根据“4~5岁幼儿应具有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这一特点,教师和幼儿可以合作在“独木桥”前方,投放呼啦圈,引导幼儿搭建一个“5米跳跃场所”,通过单脚向前跳进呼啦圈内来发展跳跃能力。然后根据“4~5岁幼儿能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地面铺满地毯,并用椅子背交叉捆绑绳子,让幼儿进行一定高度的匍匐钻爬,以不碰到绳子为胜利。最后教师可利用户外树木等遮掩物设置躲闪游戏。

(三)确定内容,注重活动安全

上述案例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制定了户外活动的游戏内容,走出传统户外活动形式的困境,较大程度地满足幼儿探索户外活动的乐趣。幼儿通过积极动脑、团队合作等形式来完成游戏,得到最大程度身心的健康发展。但在指定活动内容时,教师要注意整个活动的安全性,比如活动前后有意识地组织幼儿进行放松和热身运动,活动过程中,每个环节得有专门的老师负责该项游戏的安全和秩序问题,更大程度地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性。

(四)思想上高度重视,守护幼儿活动安全

由于幼儿年龄小、体力单薄、对危险的认知差等特点,教师在户外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守护幼儿安全,思想上不能麻痹,不能疏忽,确保幼儿户外活动期间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

(五)评估户外活动的隐患点,做到未雨绸缪

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前,教师要检查活动需要用到的设施设备是否正常可用。幼儿园要指派专人随时排查活动设施是否可用,是否有松动等现象。

(六)教育、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器材,合理进行户外活动

教师要教育幼儿正确使用活动器材,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比如滑滑梯时要引导幼儿不能逆着往上爬,而应从台阶上去,滑梯下滑。在下滑过程中,告知不要争抢,小心踩踏,按顺序排队下滑。

(七)掌握必要的技能,能够有效应急处理

教师要告知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常识,以及如何处置意外——当看到有紧急情况发生时立刻告诉老师或寻求身边大人的帮助。教师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如人工呼吸、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有效应急处理,争取时间。当然,教师所掌握的施救方法必须是科学的,受过专业培训的,否则容易造成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