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复线规划及建设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轨道交通复线规划及建设模式研究

陈希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轨道交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大核心任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从前期规划开始,通过对城市交通现状、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轨道交通建设方案。为实现城轨与用地功能融合管控。文章首先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概述及现状,其次探讨复线的适用条件,最后就复线方案规划研究,以期为相关规划管理及项目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关键要点

引言

城轨规划管控是践行城市发展理念、落实城轨规划意图、保障其建设实施条件的重要手段。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城轨与土地空间的协调、互动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城轨规划建设的核心要素。因此,有必要对新时期城轨规划管控的内涵、总体框架以及管控重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以支撑城市及城轨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城市轨道交通的概述及现状分析

城市交通现状分析是轨道交通前期规划的第一步,通过对城市交通现状的全面了解,可以为轨道交通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主要包括城市交通状况、交通网络结构、交通流量、交通拥堵状况等内容:首先是城市交通状况,城市交通状况主要指城市交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情况,包括城市交通发展的历史、交通运输结构、交通服务水平、交通管理等方面。在城市交通状况分析中,应当重点关注城市交通的历史演变、交通建设水平、交通工具种类以及交通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为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合理的发展路径。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物流的需求特点,包括货物运输的类型、量级、流向等,以便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物流需求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影响。其次是交通网络结构,交通网络结构是城市交通运输的骨架,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基础。通过对城市交通网络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城市交通的整体格局、交通节点的分布情况以及各类交通线路的走向等情况。除此之外,交通网络结构的分析还可以为轨道交通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三是交通流量,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城市交通流量的分析,可以了解城市交通的繁忙程度和交通拥堵的情况。在城市交通流量分析中,应当重点关注城市交通的客流、货流、车流等情况,以便为轨道交通的线路规划、站点设置提供重要参考。

2复线的适用条件

复线具有以下适用条件:一是走廊布局上,城市空间呈轴向发展,人口和岗位高度聚集形成客流主轴,高客流轴向效应显著。如纽约64%的人口集中在轨道站点800m范围以内,东京小田原线复线区段其人口岗位密度约2.6万/km2。二是客流特征上,高峰大规模向心通勤需求集中,早晚潮汐客流特征明显。如纽约曼哈顿CBD人口占9%、岗位占42%,高峰约90%就业人员进出CBD,早晚高峰通勤需求强劲;东京区部人口占都市圈3%、岗位占22%,每天进出东京区部向心需求1090万人次,公交分担率80%,均形成大规模向心通勤需求。三是线路特性上,复线多用于长、短距离出行需求叠加的中心放射轨道快线。纽约复线线路多为联系曼哈顿CBD与其他区域的中心放射线路,运营上采用快慢车形式;东京小田原线同时服务东京区部及外围组团至东京都的中心放射线路,运营上亦采用快慢车形式。

3复线方案规划研究

3.1城轨基础设施要素管控

城轨基础设施是组成城轨网络的基本单元,主要包括线路通道和大宗设施用地两大要素。线路通道要素管控侧重于对线路工程实施方案的研究,应针对沿线重难点区段或节点提出初步可行的线路控制方案,明确关键节点的换乘衔接形式,提出线路的敷设方式建议及控制要求。大宗设施用地要素管控是以城轨网络资源共享为基本出发点,对车辆基地、主变电站、控制中心等城轨大宗设施用地进行选址研究,通过对用地权属、规划、敏感因素等的权衡考虑及协调,提出大宗设施用地的推荐或备选控制方案。在进行城轨基础设施要素管控时,针对规划“控不住”“控不准”、难以传导落实的问题,一方面应将城轨大宗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作为总体规划强制控制设施进行黄线管控;另一方面,应结合城轨工程实施方案划定城轨控制保护区,并将其纳入城市规划管控依据图中,按照规划、在建、已建分类分阶段入库进行动态更新维护,以支撑日常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应根据城轨线路与道路的空间关系,为城轨线路及车辆基地、主变电站分别制定详细的规划控制保护地界标准。例如,制定了轨道交通规划控制保护地界标准,并将其纳入《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关条款,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控制提供了法规保障。其具体内容如下:对于规划布局于道路红线内的城轨线路,以城轨线路中心线为基线,以每侧60m且保证控制边界距离道路红线不少于30m为标准划定规划控制保护界线;对于规划布局于道路红线外的城轨线路,以城轨线路中心线为基线,从每侧60m为标准划定规划控制保护界线,有特殊需要时另外进行专项研究;对于车辆基地和主变电等大宗城轨设施用地,根据用地选址边界划定规划控制保护界线。

3.2促进社会各界参与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关乎到广大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因此,需要在规划过程中积极引入社会参与,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中,需要采用社会参与规划策略,积极与公众沟通,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在后续规划中,要促进社会广大人民参与到站点布局中,站点布局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另一个关键要点。合理的站点布局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和物流需求者的出行需求,并提供便捷的乘降条件和货物装卸设施。在站点布局中,需要考虑到物流节点的位置、物流需求的密集区域以及货物流动的路径等因素,以确保站点的布局与城市物流的需求相匹配,实现货物运输与乘客出行的有机结合。

3.3城轨周边用地开发管控

城轨周边用地是城轨功能效益实现的核心承载区域。城轨周边用地开发管控是实现从交通要素一体化管控向城轨与用地功能融合管控转变的关键,其重点在于结合城轨站点功能布局,对站点周边500~800m范围内的用地开发模式、性质、强度进行一体化综合设计,即对城轨周边用地实施TOD开发。城轨TOD开发分为TOD专题研究、TOD专项规划及TOD城市设计3个层次。其中,TOD专题研究是推进城轨与用地融合管控的基础,重点是明确城轨周边重点协同规划管控地块;TOD专项规划是专题研究的继承和深化,重点是明确近期建设线路站点周边核心区域综合开发的总体策略、功能定位、开发规模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要求等;TOD城市设计旨在落实规划管控方案,为城轨站点周边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上述三者分别对应城轨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工程设计3个阶段,在研究内容和深度上层层递进,协同一体,为推进城轨与用地功能融合管控提供空间载体和技术依据。

结语

在城市建成区,对出行需求较大的客流走廊,建议在线网规划层面,对廊道内部分线路进行局部调整和优化,形成廊道复线或局部复线,满足乘客多样化出行需求,预留客流廊道的发展条件,进一步提升网络总体功能和服务效率。在城市建成区外,宜在细化客流预测的基础上,在有条件车站预留越行线,为未来运营预留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吴殿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关键性指标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21,34(3):4.

[2]周伊冰,霍娅敏,张奕源.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通勤市场细分研究[J].综合运输,2021(043-009).

[3]徐吉庆,周勇,陈明亮.我国大中城市中运能轨道交通系统制式选择分析[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