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监护必备小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1

icu重症监护必备小知识

邓莉香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四川省雅安市   625000

ICU在医院体系中提供了高水平的医疗护理和监测,用于治疗和管理病情危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在该科室的监护工作上,需结合该科室患者特点,做好心脏病患者、创伤患者、危重感染患者、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常见病例的护理工作。

心、脑、肺复苏

心、脑、肺复苏是ICU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心、脑、肺复苏的目的是尽快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尤其是保护大脑和心脏等生命关键器官。对于icu的心、脑、肺复苏工作,可遵循“三步九法”实施。

第一步,是确保气道开放和开始呼吸支持。医护人员需疏通患者的气道,将患者平躺,去枕,头部后仰,并清除口腔和呼吸道中的异物和分泌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口对口呼吸、气管插管、使用简易呼吸囊或呼吸机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是这一步骤的第三个环节,通过在胸骨中部进行有节奏的按压,尝试恢复心脏的泵血功能,按压频率应保持在100至120次/分钟(儿童18—20次/min;婴幼儿30—40次/min)。

第二步,药物支持和心电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实时监测患者的心律和心电图变化。对于可除颤心律的情况,如室颤或无脉室速,立即进行电除颤。

第三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和记录。医护人员应准确记录患者的液体出入量,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于心跳呼吸骤停后的患者,可用降温治疗保护患者大脑,减少脑损伤。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做好详细的监护记录。

中心静脉压监测

中心静脉压监测能够反映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心功能以及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在icu的重症监护中,中心静脉压监测的频率较高。在该方面的监护工作上,多数成人患者的正常中心静脉压范围为0.39-1.18kPa(4-300mmH2O),CVP<0.39kPa表明患者存在低血容量状态,需要考虑进行液体复苏来优化心脏前负荷。CVP>1.47-2.0kPa(15-500mmH2O),则表明患者右心功能不良或心脏前负荷过重,此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状态,及时采取措施减轻心脏负荷,如利尿、负荷减轻药物等。另外,为了预防感染,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和其他操作时,要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导管暴露在空气中以防止空气栓塞的产生。

、ICU内感染控制措施

在ICU(重症监护病房)内,感染控制不可或缺,是防止院内感染的必然要求。医护人员须严格执行洗手和手卫生的规范,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消毒剂。在进行任何侵入性程序(例如插管、导管置入等)时,必须采取无菌操作,使用无菌器械并遵守消毒和隔离指南。在放置和护理中心静脉导管和尿管时,及时更换和定期评估是否需要保留。另外,对于监测呼吸机导管,还需适当使用和清洁,实施头抬高30度的半卧位,定期清洁口腔和气道,以及遵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对于有传染性疾病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要进行适当的隔离措施,并对病房设备、仪器、表面和常用物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残留。

、ICU患者输液安全管理

Icu科室从领取、摆药、配置到查对和更换液体,每个步骤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尤其当多名护士参与时更易出现失误。因此,须确保每一个步骤都严谨可靠,保证输液的安全进行。对于外周静脉穿刺者,穿刺成功应采用明薄膜敷贴固定,而对于中心静脉置管者,穿刺成功后还需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固定则使用无菌敷贴,记录固定时间以及更换时间。

、ICU常见并发症----压疮

压疮是ICU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长时间处于卧床状态,皮肤受到持续性的压力和摩擦而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肤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在ICU这样的特殊监护环境下,压疮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保持皮肤的整洁和干燥。对于长期卧床患者,需要定时翻身,避免长时间连续性地压迫某一部位的皮肤,同时使用合适的护理垫和护理垫套,在皮肤与硬质表面之间增加缓冲层,减少对皮肤的外力刺激。

总之,针对icu患者常见的监护需求,护理人员应从基础技能出发,做好急症患者各个环节的监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