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张方琨

淄博张店龙泰医院255000(淄博圣洁医院有限公司256400)

【摘  要】目的:探讨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发生骨科创伤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于2022年8月-2023年8月所接收的创伤感染患者(1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n=9),予以常规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n=9),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比感染指标、恢复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WBC(6.32±0.87)×109/L、CRP(3.37±0.35)mg/L、ESR(11.34±1.24)mm/h、VSA评分(2.24±0.2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0.02±1.59)×109/L、(5.67±0.86)mg/L、(18.58±2.06)mm/h、(3.75±0.43)分;观察组的换药次数(1.54±0.46)次,少于对照组的(6.86±1.32)次,创面愈合时间(16.69±2.02)d、住院时间(15.90±1.03)d,短于对照组的(25.34±3.86)d、(18.67±2.21)d;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充分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优势对骨科创伤感染的情况进行处理,能够有效改善其感染症状,减轻疼痛,利于康复。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骨科创伤感染;感染指标;换药次数

感染是骨科创伤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由于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创操作不当等可导致微生物入侵,从而引发感染,可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同时还会伴随肿胀、局部溃烂、发热等[1]。出现此类情况后,还需要及时清创、处理分泌物等,有学者提出,在引流过程中可引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以便将感染的创面与外界彻底隔绝,避免被外界微生物入侵,预防交叉感染,同时也为创面的恢复创造更好的条件[2-3]。故本文就负压引流疗法的应用情况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18例骨科中的创伤感染患者,通过随机抽签进行分组。对照组(n=9)男6例、女3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8±4.12)岁;感染时间:3-49h,均值:(26.58±3.57)h。观察组(n=9)包括7例男性患者与2例女性患者;年龄在61-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73±4.25)岁;感染时间:4-47h,均值:(26.69±3.45)h。纳入标准:经过综合检查确认为骨创伤;伴有感染的症状;生命体征平稳;个人资料完整;可配合治疗。排除标准:伴其他感染性疾病;合并其他严重骨创伤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先天性精神疾病等。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换药,清理包扎伤口后,每天更换一次敷料,避免创口被浸湿,配合抗感染药、消炎药的使用,最后缝合成熟的肉芽。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负压吸引器(型号:DYX-1A),用于清理创口后,先将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对创面进行覆盖,在实施负压吸引,直至敷料瘪下陷。

1.3观察指标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SA)评估两组的疼痛程度,满分为10分,评分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同时,记录两组的感染指标(CRP:C反应蛋白、WBC:白细胞计数、ESR:红细胞沉降率)与恢复情况(包括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等)。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5.0统计软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感染与疼痛情况

通过治疗后,两组的WBC、CRP、ESR、VS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偏低,见表1。

表1  两组感染指标、疼痛程度比较(±s)

组别

n

时间

WBC(×109/L)

CRP(mg/L)

ESR(mm/h)

VSA评分(分)

对照组

9

治疗前

15.68±2.34

11.34±2.25

26.64±3.31

6.24±0.68

治疗后

10.02±1.59

5.67±0.86

18.58±2.06

3.75±0.43

t

13.302

9.265

12.234

10.028

P

0.001

0.001

0.001

0.001

观察组

9

治疗前

15.77±2.30

11.39±2.18

26.52±3.38

6.20±0.73

治疗后

6.32±0.87

3.37±0.35

11.34±1.24

2.24±0.26

t

16.037

17.028

15.234

15.692

P

0.001

0.001

0.001

0.001

t治疗前组间

0.302

0.125

0.169

0.306

P治疗前组间

0.458

0.524

0.538

0.762

t治疗后组间

10.027

7.235

5.629

5.648

P治疗后组间

0.001

0.001

0.001

0.001

2.2恢复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换药次数(1.54±0.46)次、(6.86±1.32)次(t值=9.302,P值=0.001),创面愈合时间(25.34±3.86)d、(16.69±2.02)d(t值=12.462,

P值=0.001),住院时间(15.90±1.03)d、(18.67±2.21)d(t值=10.358,P值=0.001)。

3.讨论

骨科创伤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还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会引起组织坏死、骨折不愈合等情况,需尽早处理。抗感染、清创是针对骨科创伤感染常采用的干预措施,对感染的控制与骨折的恢复有一定作用[4]。但有报道指出,常规治疗期间需要多次换药,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患者的康复速度较慢[5]。为此,有学者提出了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通过负压吸引,能够持续吸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分泌物等,保持创面的清洁,同时还可以将创面与外界完全隔绝,避免细菌再次侵袭,可促进患者康复[6]。如以上结果所示,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控制情况、感染相关指标水平以及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负压封闭引流可对外侧的肌腱、神经系统等形成保护,减少换药,让患者的痛苦得到明显的减轻。

在负压封闭引流的帮助下,可有效去除创伤部位的感染性组织积液,减轻患者的感染症状,在减少交叉感染的同时还能够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减少水肿等情况的发生。此外,负压封闭引流还能够促使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为切口愈合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针对骨科创伤感染,通过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感染的消退有促进作用,并且可以缓解疼痛,加速康复。

【参考文献】

[1]柳明,陈可锋,黄仕健.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效果及对炎症标志物的影响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 12 (09): 62-64.

[2]周华元.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36 (22): 71-72.

[3]曾武思.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 11 (13): 43-45.

[4]冷彦飞.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 (53): 19+27.

[5]曹德星,何志伟,童燕辉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评估 [J]. 黑龙江医药, 2019, 32 (06): 1471-1473.

[6]丁贵明,徐谐锋.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23 (35): 5138+5158.

[7]徐小平,唐国富 .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