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逯海叶董晋源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从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和对策。通过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撑,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影响分析;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

水利工程建设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其建设过程中,水土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对于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1 水土资源的破坏

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土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资源破坏: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通常需要大量的土地,包括用于修建水坝、堤防、渠道等工程设施的土地,以及库区和河道两岸的耕地、林地等。这些土地被占用或改变用途后,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2)水土流失加剧: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土方开挖和挖掘,这会破坏地表的植被覆盖,使土壤暴露在风雨侵蚀之下。另外,水利工程的运行过程中,水流速度增加、水位变化频繁,也会加剧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导致水土资源的大量流失和土地退化。3)土地退化: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改变水体的渗透特性和水土关系,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地盐碱化、土地沙化等问题,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土地退化会使农田面积减少、土地贫瘠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2 生态环境的恶化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域生态系统破坏: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会改变河流的水流速度、水位和水体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河流的水生态系统。水利工程可能会阻碍鱼类洄游和水生生物的迁徙,破坏河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2)湿地生态系统破坏: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可能会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境破坏,进而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湿地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其破坏会导致许多湿地生物灭绝或濒临灭绝,影响生态平衡和自然生态过程。3)水质恶化: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引入大量的污染物和废水排放,导致水体污染和水质恶化。特别是在水库和堤坝附近,因为水体停滞和富营养化现象的加剧,会产生蓝藻、赤潮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2.3 影响因素分析

水利工程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1)工程规模和类型:水利工程的规模和类型决定了其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大型水利工程通常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更大,而小型水利工程的影响相对较小。2)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会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选址和工程设计,进而影响其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地形陡峭、气候干旱的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三、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3.1 技术手段应用

防治水土流失技术:包括梯田、坡面覆盖、植被恢复、地形调整等措施,以减少水流速度,增加水土保持能力,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1)绿色工程技术:采用生态工程、生物工程等技术手段,通过植物的根系、植被覆盖等方式稳固土壤,增强土壤的抗冲蚀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2)水土保持结构工程:如梯田、植草沟、防浪墙等结构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3)生态防护工程:通过生态修复、湿地建设、栖息地保护等方式,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3.2 生态修复与重建

生态修复与重建是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包括以下措施:1)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湿地保护,修复退化湿地,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维护生态平衡。2)林地恢复与植被覆盖:通过植树造林、人工更新、天然更新等方式,加强对森林和其他植被的保护与管理,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3)河湖生态修复:加强河湖水域的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净化水质,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4)土壤修复与改良:采用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手段,修复受污染和退化的土壤,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田持续健康生产。

3.3 法律法规完善

完善法律法规是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水土保持的责任主体、监管机构和管理措施,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法治保障。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严格限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3)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大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四、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案例分析

4.1 某水库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实施

某水库工程位于山区,周围地形陡峭,土壤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为了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工程实施了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1)梯田整治:在水库周边的陡峭山地上,开展了梯田整治工作,采取梯田切割、植被覆盖等措施,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风险。2)植被恢复:在水库周围进行了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工作,通过植树造林、草皮铺设等方式增加了植被覆盖率,稳固了土壤,减少了土壤侵蚀。3)岩质坡面加固:对水库周边的岩质坡面进行了加固处理,采用生态护坡、岩网等技术手段,防止岩石崩塌和坡面塌方,保护了周围的土地和水库设施安全。4)排水系统建设:建设了排水系统,对水库周边的雨水进行集中排放,减少了局部水土流失,保护了周围的土地和农田。

4.2 成效评估与经验总结

通过对水库工程和河流治理工程的实践案例分析,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水库周边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了水库设施的安全,提高了周边土地的生产力。2)河流治理工程改善了河流水质,恢复了河流生态系统,提升了周边环境的品质,增加了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通过实践案例的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经验:1)科学规划: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科学规划工程方案。2)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态修复措施和管理措施。3)科学评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成效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工程方案,确保工程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结论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其纳入到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确保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推进。未来的工作重点应该在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技术和方法,不断提升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张丽萍.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20,(16).

[2]赵京.试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