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玛丽亚木·依明

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拜城分校,84230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的重大决策,其核心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使农民成为乡村发展的主体和基础。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关键词:乡村振兴背景;高素质农民;培育

高素质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基石,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和谐文明、农民全面富裕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1.1农民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

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农村居民中,文盲和半文盲占6.1%,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占72.3%,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仅占21.6%。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远低于城镇居民。与此同时,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农民掌握新型种植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以适应农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然而,大多数农民缺乏这些知识和技能,难以跟上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1]

1.2农民职业培训不足,难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大量年轻有为的农民外出打工或转移就业,导致农村留守人口老龄化、女性化、儿童化;另一方面,部分返乡创业的农民或新型职业农民加入了农村劳动力队伍,带来了新的需求和挑战。这就要求农民能够通过职业培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应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和环境。然而,目前我国农民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不丰富,培训方式不灵活,培训效果不显著。

1.3农民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缺乏参与乡村治理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农民受传统观念、环境制约、利益驱动等因素影响,往往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乡村治理和社会服务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农民受惯性思维、保守心理、固有习惯等影响,不愿意尝试新事物、接受新观念、改变旧方式,缺乏开拓精神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农民受制于信息闭塞、资源匮乏、机制不健全等因素,难以获取创新信息、支持政策、激励机制等,缺乏创新条件和动力。再者,农民受利益诉求、权利保障、责任担当等因素影响,不愿意参与乡村治理和社会服务,缺乏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

1.4农民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农民受市场经济、网络媒体、社会变革等因素影响,存在一些不文明和不健康的现象,如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缺乏理想信念、忽视家庭责任等。一方面,农民受物欲诱惑、功利心理、消费主义等影响,不愿意节约用水用电、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等,缺乏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为。另一方面,农民受信息轰炸、价值多元、社会转型等影响,不愿意学习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维护社会秩序等。

2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

2.1加强农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

基础教育是农民素质提升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农民获得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和条件。因此,应该坚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消除农村地区的文盲和半文盲,提高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同时,应该拓展农民继续教育,鼓励农民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农民的终身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2]。具体措施如下:

(1)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水平,保证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2)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辍学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帮扶,落实免费午餐、助学金、奖学金等政策,消除因贫困而失学的现象。(3)建立健全农民继续教育机制,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为农民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和途径。(4)加大对农民继续教育的补贴力度,实行减免或免费政策,降低农民参与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

2.2拓展农民职业教育,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职业教育是农民素质提升的重点和关键,也是农民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手段和保障。因此,应该完善农民职业培训体系,建立覆盖全国、覆盖全行业、覆盖全过程的培训网络,提供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的培训服务。同时,应该创新农民职业培训内容,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开设适合农民需求和特点的培训课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措施如下:

(1)充分发挥各级农业部门、农业院校、农业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在农民职业培训中的作用,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培训基地,构建以村为单位的培训站点,形成覆盖城乡的培训网络。(2)丰富农民职业培训的服务形式,利用现场教学、实践操作、示范带动、远程教育、移动教育等多种方式,提供便捷高效的培训服务。(3)突出农民职业培训的内容创新,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开设符合农民实际需求和特点的培训课程,如现代种植技术、现代养殖技术、现代加工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等。

2.3培养农民创新精神,激发农民的创业潜力和创造力

创新精神是农民素质提升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农民推动乡村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应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为农民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市场支持等多方面的保障。同时,应该弘扬优秀的创新文化,表彰和奖励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个人和集体,树立和弘扬创新典型,激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健全农民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创新创业的咨询、指导、培训、孵化、展示等一站式服务,降低农民创新创业的门槛和风险。(2)加大对农民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设立专项基金、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扶持,解决农民创新创业的资金难题。(3)加强对农民创新创业的技术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帮助,提高农民创新创业的技术水平。(4)优化对农民创新创业的市场支持,建立健全农民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等制度,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市场开拓、市场保护等多种形式的市场服务,拓宽农民创新创业的市场空间。

2.4弘扬农民文化传统,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文化传统是农民素质提升的根基和底蕴,也是农民塑造良好形象和风貌的依据和标准。因此,应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农民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3]。同时,应该加强对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让农民明确自己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己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体措施如下:

(1)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等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介绍、诗词歌赋的朗诵比赛、戏曲曲艺的演出展示等。(2)建立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如书院、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为农民提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和资源,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茶艺、花艺等。(3)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和推广在乡村地区涌现出的各类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营造尊重老人、关爱儿童、爱护环境、奉献社会的良好氛围。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高素质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支柱和保障,也是提升乡村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学术机构等各方的共同付出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高素质农民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整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和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梅红,张文政.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23,42(04):40-43.

[2]冉晶,程琴,田钰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南充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23(08):64-67.

[3]刘毅.乡村振兴背景下长阳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问题与举措[J].基层农技推广,2023,11(02):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