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控制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关于控制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探析

韩康鑫

410728199506269819

摘要:建筑工程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建设,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我国一部分落后地区来讲,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就可以有效推动当地的脱贫致富。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制约,使得很多建筑工程在采用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裂缝,该问题的存在对建筑工程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针对这一现状进行了分析,详情如下。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有效应用

施工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着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合理的施工控制可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概率,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使用寿命,做好施工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工作,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的重要性

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材料,它主要由水泥、石子、沙子等组成,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建筑物的承重结构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些结构需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果混凝土裂缝出现并得不到及时控制,可能会使结构受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进而增加建筑物在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下的倒塌风险。混凝土裂缝还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裂缝会使混凝土内部暴露在环境中,空气、水分和腐蚀性物质可能通过裂缝渗入混凝土内部,引起腐蚀和劣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进一步破坏和老化,从而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2.1 混凝土配比不合理

建筑施工活动使用的混凝土的配制比例是否合理,主要是指高强度砼的水灰比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通常而言,高强度砼的水灰比远小于普通砼的水灰比。并且,如果混凝土之间的种类相同、强度相同,水灰比就成为决定混凝土强度的唯一因素。究其原因,在水化反应中,水泥与水需要进行结合,从而消耗混凝土中一定量的水分,以保证其最终的流动性达到实际施工的需求。然而,在实践中,为了快速提升混凝土的流动性,确保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尽快完成,多数施工单位通常采取增大水灰比的方式,导致水泥在发生水化反应后,仍然有大量的水分滞留在混凝土的内部,从而导致混凝土实际荷载性能的下滑,进而致使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

2.2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受到温度变化时发生体积变化而产生的。当混凝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时,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会发生膨胀;而在低温环境中,则会发生收缩。温度裂缝通常呈直线状或弧形,位于混凝土的表面或内部。它们的宽度可以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取决于温度变化的幅度和混凝土的特性。温度裂缝通常出现在长势构件中,如混凝土墙、楼板、梁等。这是因为这些结构更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并且无法通过连接或移动来补偿体积变化。对于温度裂缝的辨识和监测,采用目视检查、测量裂缝宽度以及使用裂缝计进行实时监测等方法。

2.3 反射裂缝

反射裂缝的成因十分特殊,是一种出现在裂缝修补层的混凝土裂缝。当混凝土产生裂缝后,施工单位为阻止裂缝问题继续扩大,就会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处理,若采用混凝土材料或使用胶料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覆盖的处理方法,修补层下方的裂缝仍未被彻底处理,在此情况下,下层裂缝的扩张应力会时刻作用在修补层中,当下层裂缝的扩张应力大于修补层强度时,便会在修补层中产生裂缝,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裂缝便是反射裂缝。反射裂缝的长度、宽度与下层裂缝有直接关系,反射裂缝的长度及宽度在产生的第一时间会小于下层裂缝,但随着时间推移,修补材料与下层材料之间的粘接效果也会受到反射裂缝影响,进而导致修补材料的脱落,在此期间,反射裂缝会不可逆的逐渐扩大。

3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的有效应用

3.1 施工前的控制措施

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方和设计参数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基础。根据具体工程的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水胶比、砂浆细度模数和粘聚剂等参数,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结合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调整配方,预留一定的变形能力,减少裂缝的产生。优化施工计划也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步骤,在施工前,需要详细分析工程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速等,并将其纳入施工计划中。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如使用遮阳棚、增加湿度控制设备等,可有效降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水分蒸发速度,减少开裂的可能性,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不必要的温度变化和应力集中。使用合适的施工方法和设备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采用专业的浇筑技术,如均匀振捣、适当延迟拆模等,可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致密性,降低裂缝的产生,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先进的设备,如自动控制温度湿度的恒温水箱和隔热模板等。

3.2 加强混凝土原料的选择以及配比的管理

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以后,相关人员还需要严格管控测量、定位以及弹线等操作,尽可能地减少对大宗材料的吊卸操作,以免出现冲击振动,影响到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在吊运批量较小的施工材料时,相关人员应秉持着轻卸轻放的原则,以免对材料造成损害。在吊运施工材料以前,相关人员还需要做好模板以及支撑部位的规划工作,全面考虑支撑部位的承载性能以及需要承载的最大负荷,逐步增强其刚度,以免后续发生变形,影响到其荷载能力。

3.3 仿生自愈法的应用

仿生自愈法是一种独特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在防治和处理之间寻求平衡。该方法通过在混凝土混合物中加入含有粘接剂的液芯纤维,从而在混凝土内部形成一种仿生的神经网络。当混凝土因自身或环境因素产生裂缝时,这些液芯纤维能够分泌并粘接,赋予混凝土一种自我修复的能力,这是传统混凝土所不具备的特性。尽管仿生自愈法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其应用仍处在初级阶段。在修复过程中,其自愈速度相对较慢,且容易受到外部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实现更广泛的实用性和更高的效率,还需要对这一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仿生自愈法的灵感来源于生物组织在受伤后能自动分析并修复的能力。经过建筑工程行业的多年发展,液芯纤维已经成为了实现仿生自愈法实际应用的关键。这种方法的出现不仅代表了技术的创新,更是建筑工程行业整体进步的象征。

3.4 加强对混凝土施工后期的保护工作

相关单位如果想要有效控制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就必须在施工完成后,及时开展混凝土养护工作,从而有效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自约束应力,进而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在实际开展养护操作时,相关人员需要时刻注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养护手段,提高混凝土养护的成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中,施工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与处理是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加强对混凝土裂缝的施工控制,合理处理已经产生的混凝土裂缝,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施工条件和要求,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万波. 关于控制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探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 (07): 97-99. 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407033.

[2]谢维鹏. 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探讨 [J]. 佛山陶瓷, 2023, 33 (08): 39-41.

[3]洪浩全.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 [J]. 居舍, 2023, (23):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