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人文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人文价值

王蓉   何圆圆

巴中西南领航实验学校

摘要: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中国,并在互联网上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延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和社会逐渐意识到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对此有关部门就针对教育领域提出了要在各阶段和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与文化自信培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到每一个人心底的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必须有意识且积极地承担起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职责,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和伟大复兴提供助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人文价值

引言

很多人第一次接触人文价值的概念时,会简单地把它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但实际上,人文价值并不是数学知识与文化的单一结合,也不是数学的附属内容。关于人文价值,其包含比数学知识更加多元的内涵,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人文价值内涵也得到极大丰富,由此也能反映出人文价值内涵的精深和博大。

1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氛围,引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数学精神

人是群体动物,日常的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群体的驱动,因此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一直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中,以培养文化自信为目标,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做好文化渗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且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且愿意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展开对传统文化和数学的深层探究,而这也有助于教师运用传统文化来实现对学生数学精神的培养。以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西周时期的商高在《周髀算经》中就已经提出了“勾三股四玄五”这一与勾股定理极为相似的定理,比欧洲提出的勾股定理要早上很多年。而在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本课的教学环节时,教师就可以在预习阶段就让学生收集一些与勾股定理的推演方法相关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进行展示,像是“邹元治证明”“欧几里证明”等,当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与同学、教师就收集到的资料展开交流与讨论的时候,课堂氛围往往会变得更加活跃,教师这时候就可以从中国古代算术的角度出发和学生一起探究勾股定理的这些不同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正能量,进而在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完成对学生数学精神的培养[1]

2深度挖掘初中数学教材,设计专项习题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教材一直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参考。人文教育版初中数学教材基于数学学科原有的特点,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通常出现在“阅读与思考”和“数学活动”部分,相对来说不是太明显,因而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将其挖掘出来,而在对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拥有一定了解以后,教师就可以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贯彻落实到各教学环节中,并设计专项的习题来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并在此过程中产生自豪感。数学是一门以定理、规律、公式等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习题练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就认为“掌握数学意味着解题”,足以说明习题练习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样以“勾股定理”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在完成相关定理、概念和知识的教学以后就可以在为学生编写的习题中引入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附于《周髀算经》中的论文《勾股圆方图注》,在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赵爽绘制了一幅用八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的“弦图”,指出了“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也”,肯定了勾股弦三者的关系是符合勾股定理的。在解答以“赵爽弦图”为引设计的题目时,学生对我国古人在数学领域的钻研精神能够拥有更深刻的知识,自然也能因此生出文化自豪感。

3巧借数学应用实现人文价值的渗透

从国内数学教育工作来看,由于在较长时间内受限于应试教育模式,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忽略知识传授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由此,很容易导致一些学生认为数学和生活没有关联而且十分枯燥,最终只会觉得学习数学仅仅为了应对考试。但事实是数学学习对学生各方面素养、能力发展十分重要,例如,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处理现实问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样数学知识也在解决很多问题中属于不可或缺的工具。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和其他学科、日常生活的联系,着重培养及强化数学应用意识。从当前使用的初中数学教材来看,许多数学概念以及问题的解决均依托于实际情境,所以,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开发教学内容有关数学应用的各类因素,从不同维度设计人文价值渗透情境,比如,生活情境,劳动情境等,在了解人文价值的同时提高数学应用意识[2]

4淡化容量,体验人文经验

教学“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可基于人文经验的角度设计如下“议一议”的活动。画出函数y1=2x4和y2=2x+8的图象。问题:(1)若想让2x4的值大于0,x该取何值?(2)若想让2x+8的值大于0,x该取何值?(3)求这两个函数图象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设计意图本题按照“不等式—不等式组—方程+方程组”的立体思维路径而设,函数则为统领方程与不等式的主。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充分感知到了“读图”的重要性,学生的思维随着“常量数学—变量数学”逐渐深入,达到质的跃。想要在低容量的问题中突破经验的界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教师可在基于“学”的慢变量系统上设计拓展思维的教学活动。所谓的慢变量系统,是指经验转化为能力的自组织系统形成的支配行为。已知商场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y1、实际供应量y2和价格x分别近似满足如下关系式:y1=x+60,y2=2x36。当需求量y1为0时,则停止供应;当供应量y2与需求量y1相等时,该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分别称为稳定价格与稳定需求量。问题:(1)该商品的稳定价格与稳定需求量分别是多少?(2)价格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商品需求量比供应量低?设计意图借助价、供应量、需求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来探索函数内部的联系,能有效地示知识本质(从图象的直观性可探索方程和不等式问题;从算例与算理出发可研究函数问题等),达到积累经验与促进类比思想形成的目的。“用”是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摒弃“用”的“学”是毫无意义的学习,是一种虚无主义的体现。因此教师在学生思维得以开发的情况下,可通过实例引用来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在低容量的问题引导下,感知数学的人文经验价值带来的实用意义。“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课至此已然接近尾声,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与模式来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过程中发展认知情绪,体验人文经验,获得良好的数学思想等。综上,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以顺应学生思维发展为前提而进行,为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提供了素材,从真正意义上抵达了数学教学的核心(人文性),这也辩证地阐述了“何为教,教为何,为何教”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文价值被有效地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一方面可以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知识的历史渊源。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合适的人文价值材料,也不能忽视生活元素的融入,旨在使学生体验到生活领域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得以让其在每个数学教学环节中渗透,为数学学习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孙洪强,庄晓燕.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9,(08):35-36.

[2]董永成.论初中数学课堂人文价值的开发与利用[J].考试周刊,2016,(15):57.

[3]金美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人文价值[J].才智,2009,(0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