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教师教育观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新课标下教师教育观研究

邹雅婷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1331)

摘要:教育观是教师行为和教学决策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其对学生学习的理解和期望,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态度和价值取向。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师教育观的研究变得尤为关键,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教师。本文首先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教育观;接着分析目前对教师的要求和责任;最后总结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观和教师观。

关键词:新课标 教育观 教师观

引言:教育观对今天的教育事业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事教育职业或与教育行业有所接触的人士都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观念,以此来支撑和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或是教育决策。教育观是指关于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观念体系,诸如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内容、方法等每一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看法。

1 教育观分析

1.1 教育本质

关于教育本质我们要回答的就是“教育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的,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所要进行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培养学生,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指导学生的品德发展,这些可以说是从教育诞生开始至今一直要履行的职责,这是教育活动最直接的作用和价值,像教育推进社会发展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或是对科学技术的启发在我看来都是教育活动的间接或是宏观层面作用,这一切都是在教师教和学生学完之后,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基础或是学有所成后所推动的作用。

1.2 教育目的和功能

教育活动必然有其实施的目的,教育目的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又可分为国家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既有相关性又有其独特性;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的总体要求,甚至可以详细至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师只有明确教育目的才能指导具体的课程设计和步骤。

教育功能即回答“教育能干什么”这一问题,关于教育功能的分类大体有如下几种:1、从作用对象上来看,有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层次上分,有本体功能和派生功能;3、从作用的表面属性和外部特征来看,有显形功能和隐性功能;4、从作用的性质上分,有保守功能和超越功能。这些不同类型的功能彼此也有相交集的地方,但大体上主要讨论和研究的是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3 教育内容

教学内容的本质上指的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知识,这不仅仅等同于我们所用的教学教材,而是应以课程教材上的知识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知识一般可分为五大类:言语信息,即通过回忆、再现、语言复述等从事实中总结、组织的信息;智慧技能,即要求学生将规则应用到之前没有遇到过的例子中;认知策略,即管理自身学习的意识,“学习如何学习”;态度,即学习者倾向于选择某种行为方式的心理状态;动作技能,即以流畅和精确定时为特征的肌肉动作调节。这五大类知识可以包括对学生教材知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所需的知识,而且基于这关于知识的分类,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更好地选择教学策略。

1.4 教育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针对不同的问题和知识有相应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多积累自身经验,才能更好地分析教学情况,并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甚至教师应不断学习或开发新的教学方法以应对新的教学,因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不断在改革进步,哪怕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也不会遇到一模一样的教学活动,因此日复一日的工作就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基于此,我认为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学习,除了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外,还要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拓宽我们的教学视野,更新我们的教学技能,不断汲取自己或同行的经验并将其实际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以此适应和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2 教师观分析

2.1 教师素养要求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作为一名专业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才能承担起这一重大的任务,通常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括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的专业知识,复合性的专业能力,崇高的专业道德,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部也对不同阶段的教师提出了不同的专业标准,这些都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前的必要工作和前提条件。

2.2 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标也对教师提出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身份、地位、职责及相应的行为模式上的转变。第一,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第二,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应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能力。第三,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第四,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3 结语

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师教育实践相辅相成,教育观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有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得以体现,培养和发展良好的教育观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通过本文的教育观教师观分析,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育观的具体内容并有自己的分析判断,形成一个完整良好的教育观。

参考文献:

[1]裕如,吴双. 两种教育观的历史梳理与反思[J]. 教育教学论坛,2017(13):216-217.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汪源. 教育的本质是学生的发展[J]. 当代教育论坛,2010(13):32-33.

[4]赵林洁. 浅谈教育的本质[J]. 才智,2017(33):80.

[5]徐春根. 教育的本质刍议[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4-6.

[6]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7]黎军,宋亚峰. 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之再审视[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0):3-6.

[8]杨育智. 论教育功能[J]. 当代教育论坛,2011(16):21-23.

[9]王丹丹. 浅析教育功能[J]. 社会科学家,2006(z1):245-246.

[10]严锦屏. 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J]. 才智,2013(17):59-60.

[11]孙霞. 教师终身学习的思考[J]. 基础教育论坛,2012(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