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以明光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3

县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以明光市为例

陈思 

中共明光市委党校  239400

【摘要】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文化58次、体育5次、旅游2次,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是旅游业内容首次被列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可以说报告字字句句,振奋人心,也对文化和旅游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寄予了新的期望,对今后一段时期的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了纲领性指导,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绿色旅游、文明旅游。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本文就明光市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工作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文化 旅游  明光市  对策

一、明光市文旅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为全面了解明光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公众的期待等情况,配合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的文化城市名片创建工作,为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相关规划、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调研团队对明光市文化旅游发展做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

(一)政策指引方面:近年来,明光市不断加快文化旅游事业建设步伐,推动全市文化旅游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融合发展。首先在政策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明光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明光市全域旅游规划》、《明光市国土空间规划旅游专题研究(专项规划)》、《明光市旅游民宿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攻坚思路,制定了全力唱响嘉山秀水、明光好美旅游品牌的攻坚目标。

(二)配套设施方面:近年来,我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重点打造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南部以52公里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军岭段为主线,建设提升游客集散中心5个、旅游购物点6个、旅游停车场5个、旅游厕所5座、打卡点8处、退役军事武器17套,完成静港营地一期项目、三界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工程、管店长三甲农家乐。北部有序推进环女山湖、沿淮河道路建设,打造浮山堰小长城、女山湖镇女山湖畔花海综合体等旅游节点。构建乡村旅游线路体系,全域踏勘,整合美食、农特产品形成美食游、采摘游线路,整合历史人文资源形成研学游线路,整合景观点、休闲民宿、农家乐形成自驾游、民宿游线路,提升四季游旅游线路附加值。此外,我市鼓励发展旅游民宿,目前已建成投产抹山寨、亚龙湾、月牙湾和盛唐花卉4处田园综合体,包装南岗茶村民宿、抹山风景区等多处民宿农家乐点位吸引游客及社会投资。

(三)文旅活动方面:我市将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融合渔耕文化、苗木资源,举办明光农货节朴树节明光之夏纳凉集市、T2丛林越野挑战赛,承办全省自驾游大会等旅游节庆活动。今年以来,市文旅局共组织旅行社7家,开展乡村一日游23批次,涉及17个乡镇、街道,40多个美好乡村,全年举办各类文艺演出200多场。今年,中国·明光第二届农货节吸引了来自上海、南京、合肥、滁州等地的客商和本地群众10万多人,现场销售额达980万余元。目前,全市城乡共有各类文艺队伍141支,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文化服务志愿者3300多人,每年组织各类活动800多场,服务人次达30万,文艺事业呈现出队伍壮大、创作繁荣、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

(四)在建项目方面:江淮分水岭旅游风景道(明光段)横跨明光市中南部。一是推进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明光段建设,涵盖石坝、涧溪、自来桥、张八岭、三界、管店、明南等7个乡镇、街道,串联高速出口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水利风景区1个、草场1个、国家级水产特种资源保护区1个、文物保护单位6处,其间有美丽乡村中心村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个。以江淮分水岭旅游风景道为轴心汇集了明光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风光和军旅、知青、牧场、红色、历史文物等人文资源,是明光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轴线。二是重视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设提升工作,2022年以来,在旅游风景道全线贯通的基础上,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江淮分水岭风景道配套提升项目,开展旅游供给侧优化提升,重点打造旅游观光军旅元素、革命元素和生态元素。浓墨绘就军旅绿,将风景道打造成英雄之路、强军之路、双拥之路和爱民之路。三是重点凸显革命红,将风景道沿线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到全域旅游发展之中。精心勾勒生态蓝,切实将风景道建设成生态优美、文化惠民和旅游利民之路。

二、明光文旅讲好明光历史文化故事能力的分析

(一)优势:明光文旅故事题材丰富。明光自古文化昌隆,底蕴深厚,民风淳朴。明光的山水渲染着迷人的诗情画意,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星罗棋布,这些古韵流芳、多姿多彩的景物呈现出绚丽迷人的风情,焕发出万千气象。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在朱元璋从抹山降生到父母带着他离开明光,这里留下了许多神奇的故事,如

尿布滩牛头拐的故事。加之明光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如果能把横向自然纵向历史的文旅资源故事讲好、讲美、讲活,既可以发展明光的文旅事业,又可以讲好明光故事

(二)劣势:故事串联度不强,具体表达还有所欠缺。首先全市文旅发展状况整体而言,我们的资源整合和文化形象塑造以及品牌宣传的力度都还不够,这些短板或多或少的制约着明光文旅的发展。其次就是各个景点各自为战,整合或者联动发展不足,故事串联度不强,比如明太祖尿布滩的故事就有很多版本,没有权威的历史考究,大都口耳相传,可信度不高。再者就单个独立的景点而言,在故事的讲述和挖掘上欠缺更加明显,有些景点素材过于笼统,不能体现明光地方特色。   

三、对明光文旅讲好明光历史文化故事的建议与思考

(一)建立好讲故事的制度保障,成立文化产业发展的联席会议制度。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统筹协调和指导明光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工作计划,部署和指导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开展。由市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召集人,相关市直单位的分管负责人及联络员为联席会议成员,设立办公室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收集各成员单位上报的工作信息和统计数据,并及时上报和反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统计支撑和决策依据。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作为,认真研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完成联席会议布置安排的各项任务。同时要互通信息、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

(二)设置好故事情境,勾画出明光特色的整体形象。生命即是叙事叙事不仅仅是经历的记录也是身份的认同,以此叙事具有先在性和选择性的两个特点,所以我们在故事的选择上不是追溯历史讲完明光所有的故事,而是要讲能体现时代要求的故事,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能体现新时代明光特色整体形象的故事。一是讲好传统故事:讲好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后者体现了明光市底蕴深厚;二是要讲好革命故事:讲好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的故事,讲好汪道涵在嘉山的烽火岁月故事,讲好三界烈士陵园的故事,这体现了明光市传承好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三是要讲好现代化建设故事:讲好明光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故事,讲好明光市脱贫攻坚的故事。由于当前旅游项目的过度开发,使大家看起来都大同小异,所以必须把明光特色文化融入其中,才能在差异中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明光文化旅游的竞争力。

(三)培养会讲故事的高素质人才,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是利用好明光现有的职业学校培养明光本土的导游人才,好的故事还需要有会讲故事的人讲述,因此在导游培养上考虑到明光县级资源条件的限制,着眼于培养本土出身的导游以及景点讲解员,最为有利、长久及稳定。二是加大招才引智的力度,为高端人才提供量身定制的优惠政策,当前经济发展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制定高素质人才引进制度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强劲动力。

(四)创新讲故事形式,运用大数据云平台高科技手段进行故事的表达。大数据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技改变生活的功能作用日益显著,因此我们在做全域旅游的同时,更应该做互联网旅游工作,把传统的文化旅游融入到互联网中来。首先就是要打造自己的云端平台,把景点、住宿、交通以及特色功能全都融入到APP中,为游客打造一个虚拟的旅游平台,每个游客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服务项目。二要利用智慧旅游设备做到景点游客量和旅游产品信息实时更新,使游客可以随时知晓旅游现状,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三要用好旅游服务游客点评渠道的设置,客户的反馈是我们提高服务最宝贵的资源,同时也可以集思广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要义。最后,我们还要开辟一块领域,利用各大网络主流平台做好明光文化旅游的宣传工作,多管齐下提高明光文化旅游讲好明光故事的能力。

结  语

202310月中央召开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这就要求我们在宣传深挖明光市文旅融合资源过程中,要注重挖掘聚焦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和非遗文化,以文化赋能旅游发展,既让大家看到城市的文化底蕴,也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更能提升文旅品质,更能以旅游推动文化传播,讲好明光故事,促进文化繁荣,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参考文献】

[1]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0.

[2]周春艳;毕晓红;张帅;毕东;《乡村振兴视角下墨江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研究》黑龙江:智慧农业导刊[J],2024-3-02.

[3]林逸珊;杨鸿辉;陈铮衍;丁铮.游径感知视角下传统村落文旅空间景观质量分析,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24-3-01.

[4]明光市文化旅游局2023年-2024年调研提供相关数据.

本文是2023-2024滁州市党校系统科研立项课题,课题编号:CZDXKT20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