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了怎么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1

失眠了怎么办?

李婷婷

许昌市立医院 神经内科

人类约有三分之一时间都在“睡眠”中渡过。睡眠一般需要有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如果睡眠质量好,可很好调节生理机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平衡。当前快节奏、高压力生活状态下,有更多青中年有不同程度失眠。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现象,女性是男性患者的2倍。睡眠障碍看似不起眼的一个疾病却有很多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一、什么是失眠?

“失眠” 严格意义上说是指无法入睡或睡眠完全缺失。临床上通常是指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且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以下表现: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再入睡困难等。

二、失眠是怎么引起的?

1、睡眠时间和结构可评估睡眠质量好坏。因人的性格、健康状况、生活及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许多因素不同,每个人每天所需睡眠时间差异很大。而睡眠结构指的是睡眠阶段所占比例,其中深度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而快速动眼睡眠有利于脑力、精力恢复,两者形成互补。睡眠时间长短并不是唯一决定是否能睡好,总体来说睡眠质量好,即使睡眠时间短也无妨。

2、临床上除外生理因素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效果可发生变化而引起失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可造成失眠。首先:精神紧张、饥饿、疲劳、性兴奋以及其他疾病比如一般系统性疾病:心功能补全、胃食管反流、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痴呆、脑卒中、运动障碍及不宁腿综合征、帕金森病晚期。精神科疾病:焦虑、抑郁。一些药物:支气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激素、甲状腺素及酒精、咖啡因、尼古丁。社会心理因素:独居、缺乏锻炼、配偶睡眠习惯、退休、社会隔离。睡眠习惯差:卧床时间长、睡前暴饮暴食、睡眠时光线较强。其次,许多人对情绪障碍缺乏认识,过分注重情绪障碍伴发的失眠、多梦、疼痛等症状。不知道如何调节和改善自己的情绪,反而夸大了不太客观的体验。

三、如何不应用药物下改善失眠情况?

自我训练,规律作息:固定的时间起床、睡觉,即使周末也不要相差过大;尝试每天早上都在固定的时间起床,不要赖床或睡回笼觉;白天可以休息,但尽量不要躺下或打瞌睡,可以午睡。刚开始有一定难度,但随后睡眠会改善。

卧室、床与睡眠的条件反射:只使用卧室睡觉,不要在床上阅读或看电视;只有在感到困的时候才上床;如果睡不着,那么就起床,去另一个房间;尽可能减少醒着呆在床上的时间。

避免睡觉时过度刺激:下午3点之后避免摄入咖啡因;入睡至少1小时前,不要进行活跃的脑力劳动;锻炼可以帮助更好地睡眠,但如果累了就稍微锻炼,尽力即可,因人而异;每天晚上睡觉前泡澡或淋浴,阅读,轻音乐;避免就寝时过饱,晚餐后至少2-3小时再睡觉;少吃零食;学习一套放松锻炼,并在白天及晚上躺下入睡前加以练习;避免喝酒,导致晚上能得不到真正的休息。

创造利于睡眠环境:卧室的光线宜暗,所以建议拉上窗帘;卧室安静更有利于睡眠;可佩戴降噪耳塞;卧室宜凉爽,但不要寒冷;大部分人18度左右是理想温度;床垫宜相对坚实,不要过度松软塌陷;理想的枕头,睡衣,被单等。

四、失眠的心理治疗

首先,改变不良认知:不要过高的睡眠期望;夸大失眠的严重性;认为做梦有害健康;抗拒药物治疗;所有的身体不适均是由失眠导致的。

其次,树立正确的睡眠理念:睡眠情况并非人人相同;做梦是正常的;治疗失眠药物大多是安全的。

五、观念误区

睡眠时间并非越长越好,成人约8小时,老年人约5-6小时。

打呼噜并不一定就算睡好觉了。如果夜里打呼噜的声音很响,但白天打盹、头痛、记忆力下降,需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就医明确。

性格难改,失眠难治?比如急躁、认真、仔细、追求完美性

格的人睡前喜欢反复思考,然后就开始焦虑,辗转反侧,周而复始……虽然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但只要坚持做放松训练,通过让人有意识地去觉察自己的呼吸或身体的变化,经过有规律的训练从而达到放松目的的方法,比如瑜伽运动等。放松训练可以使肌肉放松,恢复体力,消除疲劳,镇定情绪,改善睡眠。坚持做放松训练,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那么急躁,睡眠也会从根本上好转。

睡眠时间还是很短怎么办?有些人感觉睡着是比原来快了,但是早上还是醒得很早,睡眠时间还是很短,失眠的时间越长恢复得越慢。睡眠时间的延长,需要每天持之以恒地做放松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