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及实践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及实践路径

周云

中共泾县县委党校

摘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不能还走专注数量和速度的老路。必须立足新阶段,走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此,本文从高质量发展中的几大要点出发,深刻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生成逻辑和科学内涵并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就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大政方针探索可行性实践路径。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的生成逻辑

(一)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共同作用使然。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毛泽东于1956年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胡锦涛指出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二)理论逻辑:习近平经济思想是理论基础

新发展理念是价值引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一体化贯彻是红绿灯、指挥棒。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防止碎片化,忽视五位一体。防止无魂化,要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防止肢解化,五大理念的归宿和检验标准是发展,防止庸俗化,把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表面化,用作形式主义装点门面

(三)现实逻辑:是顺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

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

从投入产出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从宏观经济循环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畅通,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命脉,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政府与市场分别是调节经济发展的两只手,要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

(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国是产业大国也是制造业大国,产业体系的推陈出新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能再靠廉价劳动力取胜,而是依托科技的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要不断深化我国科技创新,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对科技领域研究人员的激励降低外界因素对科研人员的干预程度,最大限度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结合,将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要点与核心。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技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其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最困难的问题依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定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明确揭示了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因此做好全面小康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因地制宜利用乡村固有生态、文化等优势,与大数据等方式相融合,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拓展农民实现共富渠道。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力度,将制度变革落实到乡村,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我国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因地理、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区域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要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等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习近平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强国。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