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

马保军

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 乌鲁木齐 高新区 830011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应对之策。作为主要可再生能源之一,风能发电因其清洁环保、经济可靠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然而,风力发电由于其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也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挑战。如何有效解决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提高风能发电效率,是推广风电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电网稳定性、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等角度分析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促进风能发电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力发电;电力系统;影响分析

引言:风力发电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会对电网稳定性、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在风力发电占比较高时,这些问题会更加突出。为了改善和提高电力系统的风能发电效率,需要优化风电场布局,合理利用风资源,减小风力发电的波动性;提高风机技术水平,采用先进的风机技术,提高发电效率。完善电力系统调度和管理,优化调度方案,合理安排风力发电的接入和调度,提高风能发电的利用率和经济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解决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促进风能发电的可持续发展。

1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1.1 电网稳定性

由于风力是间歇性和不确定性的,导致风力发电具有较强的波动性,这会引起电力系统频率和电压的波动,进而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风力发电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的不断提高,其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也将越来越显著。当风力发电占比较高时,由于风力的大幅波动,可能导致电网频率严重偏离标准值,甚至引发一系列电网事故,如频率偏移过大导致发电机组铲载、电压暂降等,这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巨大威胁。

1.2 供电可靠性

风力发电因其间歇性特征而无法持续稳定地输出电力,这对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风力的变化无常,当风力发电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时,电网就必须依赖传统火电等其他电源进行补充,这增加了供电系统的调度复杂性和运行成本。如果风电的间歇性无法得到恰当管理,将会导致供电的中断和不稳定,降低整个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水平。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传统化石燃料电源来平衡风电波动也会加剧环境污染,这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初衷相违背。因此,如何妥善解决风力发电间歇性问题,提升其供电可靠性,不仅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也是推动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1.3 电能质量

除了影响电网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风力发电的波动性还会对电能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由于风力是不稳定的,风力发电输出的电压和频率也会随之发生波动,这可能导致电能质量的下降,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对于一些对电能质量要求较高的用户,比如精密工业生产和医疗设备等,风力发电引起的电压频率波动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例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问题、医疗设备的失常等。此外,电压频率的剧烈波动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网问题,如谐波扰频、电能计量误差等,进一步降低电能质量水平。

2改善和提高电力系统的风能发电效率的措施

2.1 优化风电场布局

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风电场,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风资源,减小风力发电的波动性,提高风能发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风电场优化布局需要进行全面的风资源评估,准确把握风场的风况特征,包括风速、风向、风功率密度等,以确定最佳风机安装位置和数量。其次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因素,如海拔、地表粗糙度等,避免风机遮挡和涡流损失。例如,在山区布置风电场时,需要根据地形高度差和坡度分析风机遮挡效应,合理确定风机安装位置和间距。在平原地区,则需重点考虑地表粗糙度对风场扰动的影响,选择地表较平整的区域布置风机。此外,通过优化单机及机组排列,可以减小后期风机之间的干扰影响,降低功率损失。例如采用常见的直线排列或多行直线排列方式,将风机按风向一字排开,避免前后风机的遮挡效应。合理控制风机之间的间距也可以提高风电场的能量利用率。一般情况下,风机之间的间距至少需要控制在5—8个直径,才能有效减小涡流和尾迹干扰,减少能量损失。通过CFD模拟等手段,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具体风场中的风机布局,达到最佳的能量利用效果。

2.2 提高风机技术水平

通过采用先进的风机技术,如优化叶片空气动力设计、改进控制系统算法、应用创新发电机技术等,可以有效提升风机的发电性能,降低成本,促进风电的可持续发展。在叶片优化方面,采用新型空气动力学设计理念,如增大叶根和叶尖处的扭转角度、优化叶片后掠角等措施,可显著提高叶片的升力特性,使风机对风能的捕获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利用特殊的表面防污涂层或空化技术处理叶片表面,可减小附加阻力,降低功率损失。在控制系统方面,智能化的变桨控制和功率控制算法可根据实时风况调整叶片扭矩和俯仰角度,使风机在各种风况下均能实现最优化运行状态,充分挖掘发电潜力,提高年发电量。先进的控制系统还可自动避开机组振动、叶片卷绕等安全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例如,可通过安装风速、风向、效率等传感器,实时监测风况和机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输入控制算法,实现闭环自适应控制。当风速过大时,可通过调节叶片俯仰角度减小风能捕获面积。当风速较小时,可通过调整叶片扭矩提高转矩输出,实现广范围风况下的最优功率捕获。除此之外,采用永磁直驱式或者双馈式发电机等新型发电技术,也能够大幅减少传统机电传动系统中的能量损失。未来,风机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朝着智能化、系统一体化和高可靠性演进,通过持续创新,必将进一步提升风机的综合发电效率。

2.3 完善电力系统调度和管理

完善电力系统调度和管理是提高风能发电效率的必要手段。通过优化电力系统调度方案,合理安排风力发电的接入和调度,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风力发电的波动性,提高风能发电的利用率和经济性。一方面,需要加强风电场与电网的协调,建立高效的信息通讯和控制系统,使风电机组能及时响应电网调节指令。另一方面,要优化电网规划和运行方式,增强电网的灵活性和调节能力,如建设储能设施、调峰电源等,以更好地消纳风电波动。同时还需要改革现有的电力市场机制,建立风电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渠道,充分发挥风电的调节潜力。再一方面,还应加强能源互补,统筹利用多种能源,实现风光互补、风火电互济,以降低风电的波动性影响。例如可在风电场附近配置光伏电站,利用光伏发电的日照规律与风电发电的风况规律形成互补;或与抽水蓄能电站等调峰电源配合,利用后者的调节能力平抑风电波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力发电因其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稳定性、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制约了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高效利用。应对之策包括优化风电场布局、提高风机技术水平、完善电力系统调度与管理等多方面措施。通过科学布局、先进技术和系统优化,可最大限度发挥风能资源潜力,降低风电波动性影响。同时,电网企业要加强灵活性调节能力建设,构建风电高效消纳体系;政府部门也需改革相关政策机制,为风电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只有采取全方位的综合对策,风力发电才能真正在电力系统中发挥应有作用,助力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保贵,王德志.含大规模风力发电的电力系统储能优化配置[J].无线互联科技,2023,20(24):96-98.

[2]王周毅.新能源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23,52(12):88-89.

[3]陈文超,杜雯,王帅杰.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3,(11):135-137.

[4]袁雅琳.分布式风力发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和应对策略[J].光源与照明,2023,(04):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