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赵苗    

61052619871113914X

摘要:本文在装配式建筑及BIM技术所具备契合性作为分析基础,站在传统建造模式(DBB)的建造背景下,总结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在全产业链的应用情况,并明确其具体的工作流程,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日后类似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

关键词:BIM;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项目管理;RFID

前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们针对建筑质量及建筑效率的持续追求,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并逐渐的获得人们的高度关注及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本身具备工期短和质量可控以及资源节约等多种优势,因此已经发展成为当前建筑领域现代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装配式建筑项目在管理上经常会面对许多挑战。以往所应用的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开始无法满足建筑所提出的特殊需求,例如设计和施工之间的密切协作、构件生产和运输之间的有效协调、装配过程所展开的精细管理等。为了及时处置存在的问题,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被正式的应用到了装配式建筑项目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本研究旨在总结在BIM具体的管理与管理模式。

1.装配式建筑参与到主体建设及全产业链

1.1参建主体

和传统的建筑模式相比,装配式构件这种模式的出现让传统进行构件生产的厂家在角色上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构件供应商是将设计与施工进行有效融合的桥梁,同时也是让构件质量获得保障的重要一环,所以供应商在建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求采用横向合作的形式,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执行对于多项参建主体相互之间的紧密协作提出了严格的施工要求。

1.2全产业链

生产环节的高效引入将“设计—施工”这种传统的建造模式朝着“设计-生产-建造”的建造模式改变,其注重的是对施工内容进行梳理的模式将设计阶段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方案,其需要进行设计的阶段也有所不同,生产阶段同时也被划分成为生产准备、加工、存储、运输等多个阶段,同样的这种模式也将施工阶段划分成了多个不同的阶段,设计到施工准备及材料进场和材料的存放等被。传统装配式施工工种施工的多方都是单独施工,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的紧密,这种情况到职施工中对于一些施工情况的掌握和了解的不够全面,而全产业链的出现则改变了这种情况让参与建筑的多方都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支持。这种方式不仅有效的规避了传统建筑施工存在的不同工种之间沟通不够紧密的问题,同时还加强了施工上游和下游之间的密切合作。

以往在施工中存在的割裂式管理方式如果想要转变,就一定要合理掌握这种新型的建造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施工管理需求。装配式建筑当前所应用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流程都要求在全产业链模式下进行重新优化,通过这种方式将以往上下游企业彼此之间存在的信息壁垒进行及时的突破,从而让信息传递及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效率得到提升,减少流程冲突并避免出现资源损耗的问题。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有关产业链并未构成一个完善系统的发展体系,其中缺少科学的管理同时并未在企业建立便于信息传递的共享机制,因此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同时积极提升相关信息的传递效率。

2.BIM技术下的全产业链项目管理模式

2.1传统模式下BIM技术应用的难点

传统的模式中要求业主和和施工单位进行合同的签订,在通过施工单位则依照合同中的规定去选择符合建设要求的构件供应商。平行发包管理模式让设计和生产以及施工与施工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割裂,同时让施工中设计工程的信息流通以及参建多方之间的协同管理增加了阻碍,业主之间无法达成高效沟通与协调的要求。所以,业主就只能够单独的去对BIM咨询单位提出请求要求其辅助完成BIM咨询管理工作,同时通过对应用BIM技术额度方式降低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实现项目在管理效率以及信息集成度上的要求。

2.2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所展开的组织管理

在建设、设计、BIM咨询、构件供应商、总包和监理等多个单位共同形成的组织架构中,采用设置BIM协同平台的方式,要求将业主作为核心,让BIM咨询单位在相互辅助的基础上共同的进行组织管理。并在这种由业主进行主导并共同参与咨询辅助的管理模式下,BIM咨询单位需要把辅助业主设置BIM设置的协同管理平台作为工作重点。并且在平台中完成对装配式整体项目所涉及到的信息进行储存,除此之外参与施工方也能够按照个人需求在BIM平台中挑选个人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从而完成全产业链在信息上的交互及协同管理要求。这一模式能够让信息共享及协同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让建设双方彼此能够拥有更为密切的合作,由此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快速进行。

2.3建立BIM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信息传递体系

装配式构件是目前装配式建筑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其信息当前被划分为几何以及非几何两种信息模式。因此在进行设计的阶段,信息大部分都是使用BIM模型去实现深化传递的基础要求,并且在对模型进行深化后还会将其流转至生产和施工等多个阶段,模型几何信息则并不会产生变化,而过程里持续产生非几何信息则使用物联网(RFID)技术并且帮助平台完成挂接从而实现信息相互之间的快速传递。

2.4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具体的工作流程

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可以被划分为设计和生产以及施工等几个不同阶段,在实际进行设计的阶段,设计单位主要承担的责任是完成对施工图模型的有效设计,同时还能够辅助构件厂实现对装配式构件模型的有效设计,在全产业链中,BIM咨询单位承担的是贯穿全产业链的装配式构件编码体系,目的是希望能够为装配式构件达成数字化管理缔造良好的基础。在生产准备阶段,BIM咨询单位则需要设置BIM的协同辅助平台,同时帮助施工单位针对BIM模型及施工进度去完成挂接及编码等多项工作,从而满足RFID以及装配式构件相互之间的高效挂接,为动态化管理目标提供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从构件的生产至吊装阶段进行动态管理的同时,构件厂商主要承担的是对构件生产情况的扫码确认以及生产管理。同时还需要完成出厂及相关运输资料的及时上传,施工单位负责承担的是构件进场状态的扫码确认、进场确认和吊装完成资料的上传,监理单位则负责对构件出厂以及吊装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并完成验收资料的及时上传。业主则负责对全程进行监督,BIM咨询单位承担的则是对相关策划及监督的监督,设计和施工,监理与构件供应商则要求全程参与施工,建立在BIM模式下的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模式,从而实现项目精益化和项目信息化的一体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优化。这样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可以高效实现全产业链之间的协同管理,并让项目保持高效健康的施工建设状态。

结 语

通过BIM技术的高效合理的使用,针对BIM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具备不可忽视的意义,其意义不仅展现在理论层面还体现在实践层面。这样的研究不仅可以让装配式建筑项目整体效率得到保障同时还能够一定程度的提升建设质量,有助于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希望本文所进行的研究能够为有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及借鉴,最终让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保持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张家昌,马从权,刘文山.BIM和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9-41.

[2] 戴文莹.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7.

[3] 张玥,李卫东,刘美霞,等.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构建和运行机制探讨[J].住宅产业,2016(10):35-40.

[4] 李建成,王广斌.BIM应用导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