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机融合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机融合的实践

王博

长春市汽开区锦程幼儿园    130011

摘要:我国教育发展的现代化发展,给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幼儿园要加强课程建设,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传统文化内容广博,在与幼儿园课程有机融合的过程中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使幼儿从多元化的教学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文主要探讨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机融合的实践策略,以期对相关人员有所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有机融合

幼儿的发展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幼儿园课程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学质量。基于我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将其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幼儿园以及教师要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使幼儿在无形之中接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学习到多方面的传统文化内容,为幼儿长远发展奠基。

一、借助传统节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我国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对幼儿成长有诸多的教育价值。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涉及较多的内容,比如民俗文化、礼仪文化等。传统节日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凭借,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高效融合传统文化,提高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成效。幼儿熟悉的春节、八月十五中秋节等都可以融入到教学中,增进幼儿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认识在这些节日人们的活动,从而在节日到来时更好感受节日氛围。很多传统节日还包含生动有趣的故事,比如中秋节的嫦娥奔月等。把这些传统节日故事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体会故事内容趣味性的同时受到相关的教育。幼儿在学习传统节日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与其他幼儿和谐相处,增进对祖国的感情,这些对幼儿的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幼儿园以及教师要认识到传统节日融入到课程中的重要性,积极把传统节日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丰富幼儿的体验感,为后期其他方面传统文化的融入做好铺垫。另外,传统节日还会包含一些民俗文化,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融入这方面内容,使幼儿学习到不同民俗文化的特点,激发幼儿研究民俗文化的热情。在学习民俗文化中,幼儿可以向古人学习,学习古人智慧以及相关典故。一些传统节日还会包含我国的饮食文化,比如端午节不仅让幼儿学习屈原的爱国之情,还要了解关于粽子的饮食文化。中秋节吃的月饼也是我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探索,追溯月饼的起源,使幼儿认识到饮食中含有的文化。教师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要基于幼儿认知水平,使传统文化内容的融入深入浅出,注意融入形式的多元化和趣味性,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确保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的融入达到预期效果。

二、加强园本课程传统文化的融入

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机融合有多种形式,幼儿园和教师要重视形式的选择,最大化满足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需求。从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实际来看,部分幼儿对常规的教育方式缺乏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幼儿园要提高传统文化在课程融入的成效,要创新两者融合的形式,体现出新颖性。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开发了园本课程,具有自身显明的特色。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相融合,使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高效融入到园本课程中,使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接受到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在园本课程的融入可以使园本课程更具特色,进而逐步完善本园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学段的幼儿,幼儿园开设适应性的阅读课程。在阅读课程中,教师可以把一些简单易于理解的古诗词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带领幼儿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体验到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为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幼儿园开设了手工园本课程。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泥塑教学,扩展幼儿视野,增进幼儿对泥塑的认识,在动手制作中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画画课是幼儿园园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师在画画教学中可以融入国画, 使幼儿认识到国画的特点,从欣赏国画中感受其独特之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幼儿呈现名家国画代表作,对幼儿感官形成良性刺激,在幼儿心中埋下艺术的种子[1]

三、家园合作助力传统文化教育实施

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的融入不仅需要幼儿园和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家校合作能够为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课程融入创造良好条件,使幼儿从课程学习中有更多的获得感。首先,家园要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教师要引导家长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提高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支持幼儿园课程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其次,家长可以成立家委会,在幼儿园组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时提供相关支持。最后,教师利用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向家长反馈幼儿园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表现,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使幼儿从传统文化教育中汲取更多成长力量。幼儿园可以组织亲子活动,比如跳格子等。亲子活动既能增进亲子感情,还能使传统文化教育有更多的形式,使幼儿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进而主动传承传统文化

[3]

四、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机融入还可以借助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教师要认识到主题教育活动的利用价值,根据主题教育活动具体内容融入合适的传统文化。幼儿园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到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在开展“科学与探索”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加入古代科学家在当时的条件下坚持科学探索的故事,使幼儿学习到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从中受到触动。在“植物探索”的主题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让幼儿认识各种植物,另一方面学习到古诗词中的植物,感受不同的植物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感情。教师要走进幼儿,增进对幼儿的理解,明确幼儿对主题教育活动的需求,开发更多类型的主题,为传统文化的融入提供更多的契机,提高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效能[3]

结语: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教育性有利于幼儿园优化课程设计,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更多的途径。幼儿园以及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融合,并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从中获得传统文化的滋养,进而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秦轶男.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机融合的实践[J].江西教育,2023,(27):90-91.

[2]孙彩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实践[J].中国民族博览,2023,(08):88-90.

[3]王芳.幼儿园课程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与实践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04):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