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策略

孙永凤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第一幼儿园

摘要: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开展德育启蒙是幼儿园的重要职责。然而,部分幼儿教师尚未充分认识到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教学经验上存在不足,难以充分融合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导致德育工作浮于表面,难以给幼儿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开展德育,用德育来润泽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德育主题;幼儿;行为习惯

引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和品格为先,既要注重教育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把德育工作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使之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1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教育创新的意义

1.1有利于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前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幼儿教师必须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创新幼儿教育,在不断更新幼儿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将教育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发挥其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道德为基础,对幼儿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

1.2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

幼儿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关系、社会良好的道德环境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需要的条件,也是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通过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提高幼儿道德认知能力。通过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让幼儿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获得道德品质上的提升,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也能够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活动让幼儿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2幼儿园德育存在的问题

2.1德育目标功利化

在我国儿童早期教育中,道德建设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但实际上一些幼儿园并没有将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一些幼儿园对道德的理解存在误区,将道德规范仅仅视为对儿童的行为规范和安全意识的灌输,导致道德规范的局限性。其次,一些幼儿园教师忽视对幼儿道德的关注,导致幼儿的道德意识日益淡化。此外,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幼儿园在日常教育中过于注重智力发展,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受功利性教育观的制约,幼儿园很难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德育目标功利化现象给幼儿教育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过于功利化的德育目标可能导致对道德发展的片面追求,忽视了培养幼儿内在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其次,缺乏对幼儿道德发展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教育,可能导致道德教育成为一种孤立的、零散的教学活动,难以形成有效的德育体系。

2.2德育方法有待改进

幼儿正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其心理活动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一些幼儿园教师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在日常教学中,幼儿将教师视为榜样,并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然而,一些教师未能重视自身行为,未能树立良好的道德模范作用,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幼儿形成不良的价值观念。此外,一些幼儿园教师在道德修养教学中缺乏具体、鲜活的事例,仅采用机械式讲授来教导幼儿爱国、诚实和诚信等概念。这种教学方法很难让幼儿形成认同意识,也难以让他们真正理解道德的内涵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一些教师在思想教育中采取了不科学的奖励与惩罚方式,这可能导致幼儿的心理健康受损,难以形成优良的品德。过度依赖奖励和惩罚,而缺乏引导和启发的教育方式,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内在的道德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3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策略

3.1建立行为规范,采取干预措施

在幼儿园教育中,为了更好地实施德育,教师需要为幼儿制定一套标准的行为规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行为特点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引导幼儿加强自我管理,提高幼儿的自制力。德育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幼儿的自制力、自我管理能力,否则幼儿会对教师形成较强的依赖性。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幼儿,结合幼儿的行为表现对其进行分类,明确幼儿的优势和不足。例如,教师可以制定教室环境保护规则,要求幼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收纳自己的物品等。其次,加强对幼儿的监督,制定一套奖惩机制。幼儿主动保护教室环境、进行收纳整理可以获得一枚奖章,主动帮助他人收纳整理、捡起地上的纸屑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一旦幼儿违反规范,教师就要进行口头教育。制定行为规范和奖惩措施的目的是调动幼儿的自我管理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以表扬、鼓励、颁发礼品为主要方法,减少对幼儿的批评,确保教育方式温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引导幼儿主动维护教室环境,主动帮助他人,形成热爱集体的道德品质,提高幼儿的责任感。

3.2体验教育贯穿于德育全过程

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幼儿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时,对其中所隐含的道理会形成独特的感受和领悟,这种感受和领悟是直接且深刻的。在领域核心经验中的社会认知方面,实际体验是基础,通过实践活动,幼儿能够形成对班级、家庭和社会规则的意识。例如,在晨间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在出勤栏处,通过操作将带有自己独特标识的卡片拿到手,准备前往益智区。在他们发现该区域栏已经贴满了其他幼儿的标识的时候,会意识到人数已满。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激发幼儿的表达能力,会提出“不能一下子进来那么多人!坐不下。”“我们是先来的,我们可以先玩,然后再去其他区域,这样其他小朋友就可以进来玩了!”“区域栏上贴着谁的照片谁就能进来,没有贴照片的不能进来!”等想法。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深刻感受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只有让幼儿亲自参与体验,才能触动他们的内心,唤醒最初的自我意识,使良好的道德品质自然而然地形成。

3.3优化环境,潜移默化影响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要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要在幼儿生活学习的环境中进行渗透教育。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时,应注重营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和谐、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身心愉悦中获取知识、健康成长。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如在走廊和楼梯墙面上设置“礼貌标语”“爱护公物”“安全小常识”等宣传专栏,对幼儿进行礼貌行为习惯教育。此外,还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置德育主题活动区域,根据主题活动要求,引导幼儿自主开展相关活动,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健康成长。

结语

幼儿时期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时期。在立德树人大环境下开展德育实践,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幼儿的发展,对幼儿的个性和主体地位予以尊重和凸显;其次,将德育教育融入一日教育活动中;再次,通过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促使幼儿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后,家园协同开展德育工作。通过采取上述策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参考文献

[1]苏慧敏.“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下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J].当代家庭教育,2022(29).

[2]王燕萍,朵兴林.幼儿园德育教育现状及问题解决策略探微[J].基础教育论坛(中旬刊),2022(1).

[3]沈瑶,潘俊菊.幼儿园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策略研究:以大班德育主题活动“垃圾分类”为例[J].河南教育(幼教),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