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辨识与应对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关于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辨识与应对策略研究

张玉光

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10045

摘要:本文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供应链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需求风险等,探讨了各种风险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和成本。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与措施,包括风险预防、应急响应、风险转移与分担、持续改进与优化等方面的策略,旨在帮助企业有效降低风险、保障生产过程的稳定运行和持续改进。

关键词:供应链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需求风险;风险预防;应急响应

一、生产管理中风险辨识的重要性与作用

1.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

生产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部门之间的协作与协调,如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设备维护等,而这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依赖性增加了风险的可能性;其次,现代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复杂性使得设备故障和维护成本增加,可能导致生产中断和质量问题;再者,供应链的复杂性包括原材料采购、物流配送、库存管理等多个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生产过程;此外,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也给生产计划和资源调配带来挑战,需要及时调整生产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2.降低损失和成本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性的辨识和评估,企业能够提前预知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或者减少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失。例如,及时识别并应对供应链断裂风险,可以避免因原材料供应中断而导致的生产停滞和订单延误,降低企业的损失。其次,风险辨识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及时识别并应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企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

3.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性的辨识和评估,企业能够提前发现潜在的生产障碍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和解决,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这种预防性的管理方式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非计划性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风险辨识也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得到满足。4.加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通过有效的风险辨识和管理,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机遇,从而灵活调整生产策略和经营战略,应对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敏感度和反应速度。其次,风险辨识也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和应对潜在的政策法规调整风险,如环保政策、税收政策等,从而减少政策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分析

1.供应链风险因素分析

首先,供应商延迟是常见的供应链风险因素之一。供应商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交货延迟,如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能力不足、物流运输问题等。这会导致生产计划无法按时执行,影响产品的供应能力和客户的满意度。其次,原材料质量问题也是供应链风险的重要因素。如果原材料质量不达标或存在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增加生产成本和不良品率,降低产品竞争力。另外,物流中断也是供应链风险因素之一。物流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运输延误、货物损坏、仓储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影响产品的及时供应和客户的交付。

2.生产设备和技术风险因素分析

首先,生产设备故障是生产管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之一。生产设备可能由于年限、维护不当、设计缺陷等原因导致故障,进而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和生产效率。其次,技术更新换代也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技术可能会面临过时、落后的问题。另外,生产工艺变化也是技术风险因素的一部分。生产工艺可能因为产品变化、市场需求变化或者新技术应用而需要调整,这种调整可能带来新的技术问题和生产风险。

3.人力资源和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首先,人员流失是人力资源风险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可能面临员工离职、流失率过高的问题,这会导致生产团队的不稳定性和生产经验的流失,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其次,员工培训不足也是人力资源风险因素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变化,员工可能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无法适应新的生产要求,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和生产质量问题。另外,管理体系不完善也是管理风险因素之一。如果企业的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如决策失误、沟通不畅、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管理混乱和生产风险。

4.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风险因素分析

首先,市场需求波动是市场需求风险因素之一。市场需求可能受到经济形势、消费者偏好、竞争对手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这会导致产品需求的不稳定性,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其次,竞争加剧也是市场竞争环境风险因素之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可能面临竞争对手价格战、产品同质化竞争等问题,这会影响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另外,产品市场份额下降也是市场风险因素之一。如果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可能意味着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的下降,这会对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销售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三、生产管理过程中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

1.风险预防

首先,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机制。包括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生产中断和成本增加。其次,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通过为员工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能够正确操作设备、处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少人为失误导致的风险发生。最后,建立多元化的供应商体系。不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稳定供应,避免因供应链中断而影响生产计划和产品质量。

2.应急响应

首先,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应对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和处置,降低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其次,组织应急演练。通过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行动和协调配合,让员工熟悉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效率。最后,建立应急响应团队。组建专门的应急响应团队,包括各部门的应急专家和应急协调人员,负责统筹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保障应急响应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有效实施。

3.风险转移与分担

首先,可以考虑采用保险等方式来转移部分风险。通过购买适当的保险产品,如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业务中断保险等,将某些风险的责任和经济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降低企业自身承担的风险压力,保障生产过程的稳定进行。其次,可以与合作伙伴共同分担风险。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风险共担协议或合作协议,在合作过程中共同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责任,分担风险压力,共同应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另外,还可以考虑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金融工具如风险对冲、风险保障等方式来分担风险。

4.持续改进与优化

首先,企业应该注重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企业应密切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引进适合自身生产需求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持续改进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其次,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也是持续改进与优化策略的重要环节。应优化流程设计,简化操作步骤,减少浪费和重复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优化生产工艺,采用更加先进的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稳定性。另外,建立绩效评价机制也是持续改进与优化策略的关键之一。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生产过程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潜在风险,并制定改进措施和优化方案,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梅、陈俊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