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之带你正确认识脑卒中

/ 3

健康科普之带你正确认识脑卒中

张聪花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云南  曲靖  655000

脑卒中,很多人一听就知道是一种很严重的脑部疾病,但是却不是很清楚,而“脑卒中”这个词,却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老年人一听到“脑卒中”就有种谈“风”色变的感觉,由此可见,脑卒中的危害有多大。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脑卒中的知识,改变生活方式,远离脑卒中。

一、认识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它是一种由脑内血管突然断裂或堵塞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及高经济负担的“五高”特征,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慢性病。缺血性脑卒中占60%-70%,出血性脑卒中占30%-40%。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死亡人数约占全球脑血管病死亡的1/3。脑卒中发病率为246.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显著高于城市。脑卒中的流行呈现地域性,东北地区脑卒中发病率最高,华南地区最低。报告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

可通过“中风120”方式快速识别脑卒中,1——看一张脸,是否出现不对称,口角歪向一侧,2——举起两只胳膊,是否出现一侧肢体无力;0——聆听,是否出现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如果出现以上任何症状,请快速拨打120送入至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二、诱发脑卒中的因素

1、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中国有一亿多人患有高血压,舒张压每增加7.5mmHg,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2倍。14个RCT研究发现,舒张压下降5-6mmHg可使脑卒中发病率下降42%,而高血压老年人(SHEP)研究发现,仅收缩压升高的病人经降压治疗后,脑卒中发病率下降36%,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2、房颤

非瓣膜性房颤(NVAF)是脑卒中发病的6倍。在80~90岁的脑卒中病人中,心房颤动引起的房颤占36%。大规模的RCT试验显示华法林使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了68%,服用阿司匹林的降低了21%。临床证据显示,非脑血管房颤(NVAF)的患者,如同时存在高血压、冠心病、左室功能不全、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75岁以上且不存在出血禁忌的人群,均需使用华法林进行预防。

3、糖尿病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3000万,英国的糖尿病防治与并发症研究(DCCT)和UKPDS的研究均证实,控制高血糖可降低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和外周神经病等小血管并发症。但对于多种风险因素,例如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通过有效的降血压可以降低44%的致死或非致死性脑卒中,而糖尿病病人有54%-70%的高血压,因此,控制血糖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环节。

4、高脂血症

10个前瞻性研究显示,高脂血症为脑卒中的一个风险因子,其风险为1.3升。研究表明,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显著正相关,且TC异常升高可导致脑出血的发生。最近的研究显示,高甘油三酯(TG)是脑卒中的一个新的独立风险因子,甚至在总体胆固醇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北美4s、美国CARE和澳大利亚LIPID试验表明,他汀预防性疗法可以降低19%~31%的脑卒中风险。

5、颈动脉狭窄

国外有研究表明,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7%-10%的老年人,而在5-7%的女性中,其狭窄程度超过50%。北美的临床医师对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内膜剥离实验进行了审查,结果显示,在60-99%的狭窄患者中,有3.2%的患者出现这种情况。在60%~74%狭窄的病人中,患同侧脑卒中的风险是3.0%,而在75%~94%的狭窄病人中,前者增加了3.7%,后者下降到了2.9%,后者只有1.9%。

6、吸烟

已有的病例-对照和前瞻性研究都表明,吸烟是脑卒中的一个独立风险因子。吸烟的相对风险大约是2.5-5.6。与未吸烟人群相比,长期被动吸烟人群患脑卒中的风险高出1.82倍,并且男女均有显著性差异。

7、饮酒

已有的人群研究表明,饮酒与脑出血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饮酒可引起高血压、高凝、心率不齐和脑血流下降。年轻人脑梗塞的发生与长期酗酒及急性乙醇中毒有关。适量的酒精摄入会使HDL升高,同时也会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同时也会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8、凝血障碍

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凝血功能紊乱是卒中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Resch等研究显示,初次卒中2年后,再次卒中、心梗、心血管病死亡患者的血浆粘滞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脑卒中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障碍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另外,由于温度、环境、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过于紧张、疲劳等因素,都有可能诱发脑卒中,而且长期抽烟、喝酒的人,其发病的严重程度也会增加。

三、脑卒中的先兆

语言障碍

在脑卒中之前,语言障碍是最常见的先兆症状,主要是由于脑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从而引起语言不利,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等症状。

视觉异常

 在脑卒中之前,病人通常会出现视力障碍,而视力障碍通常是脑卒中的早期警报。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一过性的失明,病人会突然出现眼前一黑,看东西也会变得模糊,但通常几秒钟就能恢复正常。还有一种是短时性视力障碍,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野缺损,通常一天左右就能恢复正常。

意识障碍

在意识上,脑卒中的前兆是精神萎靡,经常想要睡觉或者整天都是昏昏沉沉的,许多人还会经常打哈欠。

感觉异常

脑卒中之前,病人倾向于一侧,舌,唇,或/或四肢有麻木感,可伴有耳鸣,听力下降,视线旋转。也有一些病人会突然感觉到一阵天旋地转,身体不稳,站立不稳,甚至会昏倒,这通常会伴随着双物像(复视)和耳鸣。

运动障碍

脑卒中之前的一个重要先兆症状就是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一侧的脸部或上下肢无力,不听使唤,会有口角歪斜、唾液流出、吞咽困难、单腿无力、手臂不能举起、手里的东西突然掉在地上,走起路来一条腿拖地,甚至不能站立行走等等。也有一些病人,双腿一软,直接摔倒在地。

血压异常

在脑卒中之前,血压经常会有不正常的表现,当血压持续上升超过200/120 mmHg时,提示有脑出血的可能;当血压低于80/50毫米汞柱时,首先要考虑脑血栓的发生。

四、脑卒中的预防

1、要想预防脑卒中,就要尽可能地减少可能的致病因素,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所以高血压患者不仅要遵医嘱,平时还要定期测血压,调整降压药物,保证血压平稳,平时要注意心态平和,不要情绪激动,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保证肠胃功能的稳定,大肠的蠕动,同时要戒烟喝酒。

2、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有些人在脑卒中前可能会有血压升高、头痛头晕、手脚发麻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要及时就医的。

3、要对短时性脑缺血进行有效的控制,一旦发生了暂时性脑缺血,就应该让病人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环境,让他可以安静的休息,同时也要积极的进行治疗,防止发生脑血栓。

4、气候也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一个因素,因为外界的变化,人们的情绪也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容易患上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要特别注意。

5、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是普通病人的3-5倍。因此,一定要定时测血压,做到健康、合理的饮食,平时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适当用药,将“脑卒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6预防“小脑卒中”的发生。在发生完全性卒中之前,约有33%的“脑卒中”病人在发病之前曾经历过一次或更多的暂时性脑缺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脑卒中”。所以一旦发生“小脑卒中”,病人应立即到医院进行系统性的治疗,以免进一步发展成完全型脑卒中。

7、对各类心脏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房颤是由风心病、冠心病、肺心病等引起的,一旦血栓脱落,随着血液进入脑部,就会引起脑栓塞。

8、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多到户内进行户外运动,不要过于紧张,让自己的心态变得轻松。脑卒中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理应得到国家、社会和公众的高度关注。所以,社会要对公众进行有关脑脑卒中的教育,例如:脑卒中的病因,脑卒中的危害,要增强对脑卒中的警觉性,减少脑卒中的高死亡率和发病率。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那些情绪比较激动的人,更容易发生脑卒中,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有上述表现,要及时就医。

五、脑卒中治疗:

1、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其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来阻止血栓的扩张。(2)他汀:他汀类药物在非心源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具有稳定血栓、延迟、控制动脉硬化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药物,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液粘度等作用。(3)神经营养药:具有促进微循环,促进脑神经生长和修复的作用。奥拉西坦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4)依达拉奉等清除自由基的药物。(5)丁苯酞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6)中药有活血通络、活血通络之功效,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后遗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银杏叶、舒血通注射液及血栓通注射液等都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药物。

2、溶栓治疗:

对于超急性期的病人,也就是发病时间不超过6小时的病人,可以选择静脉溶栓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阿替普酶和尿激酶。对于发生于4.5h内的病人,可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术。对于4.5h以上且小于6h的患者,一般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但要排除禁忌症。

3、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按照术前预先设定好的方向和深度,将引流管插入血肿腔,用尿激酶溶解血肿,使血肿从引流管中排出,起到治疗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以脑基底神经节出血超过30ml,小脑出血超过15ml,脑干出血超过5ml。

六、认识误区

1、脑卒中是一种单纯的病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小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并非简单的疾病。前两者是出血性卒中,后四种是缺血性卒中。

2、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55岁以上的患者中呈逐年递增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患者就安全了。其实,年轻人也会受到这种疾病的伤害,并且近年来这种疾病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即使是小孩也能患上脑卒中。高血压,饮酒,吸烟,夜生活,高盐,高脂等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青少年来说,预防脑卒中是至关重要的。

3、瘦人不会得脑卒中

肥胖可增加房颤发生的危险,如房颤诱发的心律失常可诱发脑卒中,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则有生命危险。偏瘦的人很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而这些都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另外,最近的医学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体内蛋白含量较低,这也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4、血压低或正常者不会得脑卒中

高血压伴动脉硬化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出血性脑卒中,但是在低血压的情况下,血管无法得到正常的扩张,血液流通变少,引起脑血管痉挛,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另外,低血压还会导致血小板、胆固醇和纤维蛋白沉积在血液中,导致血液粘度增加,从而产生血栓,即脑梗死,所以血压不高或血压偏低的人也容易患上脑卒中。

5、脑卒中治好后不会再发

事实并非如此,卒中极易复发,有25%的复发率,并且有可能反复发作。这是由于脑卒中治疗后仅表现出临床症状的消失或改善,而有些脑卒中其实是多种内科疾病的并存,要想降低卒中的复发,就必须对其进行治疗,比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肾脏疾病等。

6、父母患脑卒中子女也会得

脑卒中并不是一种遗传疾病,只有一小部分脑卒中会遗传,所以,病人的孩子不用担心。但同时也要注意到,这类人群的发病风险比普通人群要高,因此,要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疾病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七、脑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法

1、语言的训练

约20%的脑血管疾病病人存在语言障碍,其临床症状以失语、语言辨别障碍、读写障碍为主。以上两种因素均可使病人的日常生活功能受到较大的损害,所以对其进行康复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不论是医务工作者,或是病人的家人,都应主动、有系统、有步骤地协助病人恢复言语能力。

2、心理护理和训练

大脑中的大脑活动,就是大脑神经的机能活动。突然发生的卒中,会对大脑的神经功能造成突然的损害,往往会导致精神上的各种症状。一个平时看起来很健康的人,突然间就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病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对于脑卒中病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瘫痪的四肢更重要的了。情绪过于紧张,一天一天下来,茶饭不思,饮食不思,都会导致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降低,并发症也日益增多。脑卒中病人的心理康复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心理疗法中,要使病人学会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掌握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能正确地面对自己的病情,并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3、吞咽功能训练

对于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病人,可以采取逐步的康复训练,主要分为基础训练和进食训练两部分,其中基础训练主要是对脑卒中病人进食活动、吞咽功能等的功能训练,而进食训练就是对脑卒中病人实际进食的训练。

4、肢体功能训练

(1)站立训练:如果脑卒中病人能够自主活动,那么运动训练的关键就是要对异常姿势进行矫正,在做好站立训练的准备工作之后,才可以开始进行站立训练,在训练的时候,要让病人保持一个良好的站姿,双脚要保持平衡,并且要有一个拳头的间隔,在站立的时候,病人的膝盖不能太直,也不能太弯,双脚的脚尖要充分接触地面,不要用脚趾去用力,每一次都要坚持10-15分钟,每天进行两次;(2)步行训练:对于脑卒中病人来说,走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要对病人有信心,要鼓励病人坚持走路,在训练的时候,要有家属在旁边协助,防止病人发生意外跌倒,在走路练习之前,要进行两条腿的前后交替行走以及重心的转移。(3)核心力量的锻炼:主要有翻身、坐起、桥式运动等,目的是让病人能够更好地掌握身体的平衡,为以后走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3、训练要早开始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该让脑卒中病人多下床活动,多做一些运动,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同时也可以做一些家务、学习、娱乐和社交活动,让他们慢慢地恢复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对病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帮助。脑血管疾病(简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疾病,且多伴有偏瘫。运动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主要方法之一,而足部的活动与功能锻炼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关键。

4、合理调配饮食

脑卒中是一种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表现的脑血管病变,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残率,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于脑卒中病人来说,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合理的膳食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脑卒中病人在复康期间不会出现吞咽障碍,应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软而均衡的饮食为宜。

5、家属护理配合

家属应从多个方面对病人进行耐心的关怀,对病人要有积极的心态,要主动地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和豆制品等容易消化且有营养的食物,避免吃过咸、过甜、辛辣、油腻等食物,保证大便畅通;早期做语言训练和被动活动患肢,同时要注意用健侧上肢的辅助运动,避免患侧上肢的肌肉萎缩和强直;

作者简介:张聪花(1968年12月-),女,汉族,云南曲靖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