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金松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关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更关乎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因此,深入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实践路径,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一、引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精髓,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希望,其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不仅承载着国家的未来,更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力量。因此,深入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问题,不仅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更是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引导,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要承担起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让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还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这些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共同支持。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

高校普遍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许多高校已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向大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要求。这种全面、系统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不断增强。随着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认识到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这种认同感的增强,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校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许多高校还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实际操作中却暴露出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教育的效果,也妨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和践行。

首先,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部分高校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却未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其思想特性。大学生常常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缺乏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和尊重。因此,教育内容往往显得空洞和抽象,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导致大学生难以真正领会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其次,教育方式的单调性。传统的课堂讲授和理论灌输仍然是主流的教育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学生渴望更加生动、有趣和实用的教育方法。因此,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此外,校园文化氛围的不足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往往过于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却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培育。因此,校园文化氛围往往显得单调和缺乏活力,难以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的精神旗帜,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如何在高等教育中有效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强化理论教育,深化内涵理解。理论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和解读,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意义,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材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交流和碰撞,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2.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学等,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提高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在线课程,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制作生动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开展线上讨论和交流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高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文艺演出、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和价值;同时,还可以加强校园环境的规划和建设,打造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

4.鼓励社会实践,增强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组织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和价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应积极与社区、企业等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五、结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高等教育中的培育与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通过强化理论教育、创新教育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我们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帆.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价值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08):244-245.

[2]张庆.新自由主义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究[J].林区教学,2024,(03):9-14.

[3]曹梦斐.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培育[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24,31(01):139-143.

[4]韩程羽.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4,(06):149-152.

[5]向桂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路径探究[J].中国军转民,2024,(03):48-50.

[6]朱嫣丹,李前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42(01):170-17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