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考“酬赠诗”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考“酬赠诗”教学探究

武媛媛

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

摘要:“双新”背景之下的高考命题体现了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聚焦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高考语文进一步强化“因文设题”,着重考查判断、推理和分析等思维能力,传统学习方式已经无法应对新高考。

“项目式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促成已有知识的迁移、应用,从而解决新问题,有效促进育人方式的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语文高考  诗歌鉴赏  酬赠诗

一、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项目式学习理念及实施路径:

(一)理论基础

项目式学习(简称 PBL),大概在2005年,国际PBL项目已经进入中国。2016年以后,项目式学习成了核心素养在中国落地的一个很好的抓手,被大家广泛关注。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到了优化教学方式,其中包括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以上理念突出强调了“项目式学习”的特征: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小组的沟通和合作;二是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以项目驱动推进综合性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促进知识结构化。

(二)实施路径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中心”“小组合作”“真实情境”“项目驱动”“多元评价”等要素,鼓励教师努力创设教学情境,积极开展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项目式学习过程并不只是关注学生可以通过一个既定的方法来解决某个问题的能力,它更强调学生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思维和能力,项目式学习更像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尤其强调学生创造性、生成性的知识重构。

二、高考“酬赠诗”概念内涵、兴盛原因及研究背景

(一)概念内涵

酬赠诗:酬赠应和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仁的作品。酬者,酬谢之意,为表达自己的感谢而赠予对方的诗就是酬赠诗。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谓赠诗,二者并称“酬赠诗”。

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等是从诗歌的题材角度划分的,“酬赠诗”是从诗歌的功用角度划分的,正如孔子所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虽然孔子评价的是《诗经》所具有的社会功用,但对古人而言,“诗”除了“个人遣兴”以外,多数出于交际之用。

(二)研究背景

近五年的高考卷,以全国卷、新高考卷和新课标卷作为统计样本,诗歌真题一共21首,从诗歌类型上看,“酬赠诗”占据6首之多,考中频率最高,而“题画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都只有1首。也就是说,现在高考诗歌越来越淡化传统题材的考查,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在考场上独立理解诗歌的能力。

三、高考语文诗歌教学的项目式学习案例

项目式教学案例如下表:

项目名称

《诗可以群》——具体情境中的“酬赠诗”阅读

内容概述

本项目基于近五年高考6篇“酬赠诗”的考查,结合初高中教材衔接,以“诗可以群”这一核心主题,以旧知带动新知,引导学生创造性、补充性、生成性地重构已有认知。

教材、资料

初高中语文教材  近五年高考真题

核心知识

1.标题标志    2.具体情境(酬赠对象、酬赠背景、酬赠目的)

3.常见情感    4.表达艺术

问题驱动

假如古代诗人也有“朋友圈”,他们如何“以文会友,以诗达意”?

认知策略

组织策略

情境要尽量真实——来源于学生生活实践;

情境中要能产生问题——找准最近发展区;

情境要支持学生探究——适切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情境要促进互动和迁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项目准备

复习李白《赠汪伦》、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商隐《夜雨寄北》、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柳永《望海潮》,明了“酬赠诗”交际语境的复杂性,探究诗人在不同交际背景之下,针对不同酬赠对象的不同情感表达。

汇总近五年高考真题6首“酬赠诗”,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韩驹《赠赵伯鱼》、陈师道《和南丰先生之作》、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林希逸《答友人论学》,分析错题,提出问题,着手立项。

二、项目立项

每个小组做好试题分析,根据组员错题反馈,以问题驱动立项

三、实施过程(以2021年新高考I卷《寄江州白司马》项目小组为例)

阶段一

1.小组成员错题反馈,问题驱动入项:

2021年新高考I卷《寄江州白司马》15题选项

(1)选项C第六句中的“病鹤”到底指“白居易”还是“杨巨源”?

(2)选项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是否正确?

阶段二

第一个问题:选项C第六句中的“病鹤”到底指“白居易”还是“杨巨源”?

2.从意象“阙”“鹤”入手

意象分析

“阙”指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望阙天遥”指的是被贬江州的白居易遥望朝廷的孤独落寞。

“鹤”象征着圣洁、清雅,往往与人们修身洁行的品格相关联,鹤振翅凌云的姿态能给处在逆境中颓丧之人以力量。因此,“病鹤”指的是“白居易”,在诗人的眼里友人遭贬恰若孤独的病鹤,依旧志行高洁,不从流俗。

3.教考衔接相互验证

《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对应“病鹤”的白居易。

第二个问题: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是否正确?

4.从意象“青云”入手

青云:(1)比喻高官显爵,如平步青云。(2)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青云之士。(3)比喻远大的抱负和志向。如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比喻隐居。《南史·齐衡阳王钧传》:“身处朱门,而情游江海;形入紫闼(宫廷),而意在青云。”

“青云”意象含义繁多,既可以指平步青云,又可以指隐居避世,诗歌尾联是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还是奉劝友人不如辞官,隐居避世?

5.讨论特殊句式,确定“青云”意象

“青云依旧是前途”正确句式为“前途依旧是青云”,这里的“前途”显然侧重于儒家入世。

6.搜集资料,联系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六月,唐藩镇势力遣刺客于长安街头刺死宰相武元衡,刺伤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哗然,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靖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因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被贬江州之后,心情郁闷,异乡又缺少知音,他甚至一度想皈依佛门。

7.结合页下注释和典故知识

“莫谩拘牵雨花社”化用典故:相传南朝时期,金陵城南门外高座寺里的云光法师常在石子岗上设坛说法,说得生动绝妙,感动苍天,落花如雨。

而“莫谩”指不要,“拘牵”指“拘泥、拘束”,杨巨源奉劝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

阶段三

假如古代诗人也有“朋友圈”,他们如何“以文会友,以诗达意”?请结合杨巨源的“酬赠诗”,替他发一段朋友圈,要求能体现具体情境(酬赠对象、酬赠背景、酬赠目的),自然地表情达意,文体自选。

项目成果

汇总每个小组的研究成果,以及他们代替诗人所发的“朋友圈”,做成专题展板“《诗可以群》——具体情境中的‘酬赠诗’”,公开展示。

四、结语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考“酬赠诗”教学探究主要通过“错题分析——发现问题——教考衔接——项目立项——实施过程——项目成果”的过程,以旧知促进新知,促成已有知识的迁移、应用,加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而解决新问题,有效促进育人方式的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