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对策—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对策—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刘春元

韶关市浈江区第十三中学(512000)

摘要:在当今教育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一种共识。语文教育在这一理念下也应该不断创新,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为目标。本文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对策,旨在为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范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育;大单元教学;教学对策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亦称为“关键胜任力”,最初由西方提出,概念涵盖关键的、不可或缺的能力等。英国继续教育学院于1979年首次提出,人们应具备的、可终身受益的素养即为核心素养。国内褚宏启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领域尤为突出,认为核心素养是21世纪人们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高级行为能力的集合,这些能力能帮助个人在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1]。此外,一些学者基于21世纪的人才培养需求,提出了包含文化理解与传承、沟通、创新、合作和思辨思维在内的“21世纪核心素养SC模型”,这些素养相互关联且各具侧重点。

(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将核心素养的概念应用于语文学科的具体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明确了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强调其是通过语文学习形成的综合能力,包括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该框架由“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构成。随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细化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综合能力,强调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重要性[2]。通过比较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核心素养,可以发现,尽管两者在表述和能力顺序上存在差异,但共同强调了语文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中的核心作用。

(三)大单元教学概念

大单元教学法是在传统单元教学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旨在优化教学方法以更好地符合当代教育的核心素养发展理念。相比于传统单元教学的侧重点,大单元教学法更注重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和内容,构建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3]。与单元教学相比,大单元教学法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和教学评价方面均有所创新,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强调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大单元教学法的“大”体现在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广泛的教学资源使用上,以及其在真实情境中实施的微课程特性,旨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二、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为了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思想,即强调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课程设计,本单元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发展与审美创新能力,透过精选的文本——《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以及《骆驼祥子》精选段落——本单元旨在深化学生对于普通人物中蕴含的非凡品质的认识与欣赏。目标设定从多角度入手:一是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并运用思维导图强化文章结构的认识;二是通过细节观察深入人物心理,把握形象特征;三是通过比较阅读加强思维能力的锻炼;四是结合美术知识增强对人物形象的审美;五是鼓励生活中的观察与写作实践;六是引导学生学习尊重并传承小人物的优良品格[4]。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成长阶段,将“利用思维导图整理文章结构”的目标适当调整为“使用图表整理文章要点”,以确保学习目标的实现既具挑战性又切实可行。

(二)教学设计

1.主题提炼

在设计教学过程的初步阶段,教师需要对核心素养进行准确理解,确保大单元教学不仅仅是文本的简单汇集。以《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和《卖油翁》为核心文本,可以补充了《狗猫鼠》《自在独行》和《庖丁解牛》等课外读物,旨在丰富学生对“小人物”主题的理解。这一步骤虽然看似贴合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想,实则缺乏对学习主题的深度提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明确单元的核心主题——“小人物的生活态度与精神面貌”。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文本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本中小人物的特点,如他们的平凡、坚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5]。这一阶段,教师应强调文本分析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识别并分析文中关键语句和场景,从而深化对小人物性格特征和生活态度的理解。

2.精准的文本观照

在大单元教学的第二个环节,通过精准的文本观照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每一篇文本,需要教师系统地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观察、思考并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内涵。例如,通过对《阿长与〈山海经〉》中“特别的敬意”和“新的敬意”短语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阿长对《山海经》的热爱及其对主人公的影响。在《老王》的教学中,引入“文革”背景,让学生理解老王和杨绛的生活处境,深化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此阶段,教师应设计具体的阅读和分析活动,如文本内关键词汇的探究、人物心理变化的推断和文本情境的模拟重现。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也促进他们对人物复杂情感和生活态度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3.科学的内容整合

在大单元教学的第三阶段,教师需要科学地整合课内外文本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之间的高度关联和内在一致性。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侧重于展现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文本中“小人物”的共性和差异,揭示他们在不同生活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此时,教师可以设计如结合社会背景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不同作者笔下小人物的命运差异等活动。通过这些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认识到小人物在社会和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4.适切地巩固练习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设计与学习主题紧密相关的练习题目,旨在加深学生对“小人物”主题的理解和认识。练习形式可以多样,包括写作练习、项目研究、艺术创作等,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形式表达他们对小人物的认识和感受。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以“小人物”为主角的短篇小说,或者设计一个与“小人物”主题相关的社会调查项目。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社会环境中探索和体验小人物的生活,从而深化对大单元教学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创新实践

在实施初中语文的大单元教学中,创新的教学评价方法是检验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小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6]。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等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文本重构等形式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进而通过展示评价、过程记录等形式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展现,使评价既科学又有效,拓宽了评价的视野。

2.评价反馈的深度应用

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有效反馈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评价反馈的深度应用。将评价结果及时、具体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对于学生在分析《台阶》文本中小人物形象展现的表现性任务中的表现,教师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如如何更深入地挖掘人物性格、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语言表达等。同时,鼓励学生根据反馈进行自我修正和深化学习,从而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提升的转化,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大单元教学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三、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本文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通过深入分析教学目标、设计和评价,展示了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单元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对策,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褚宏启. 四谈以现实主义态度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 [J]. 中小学管理, 2023, (10): 61.

[2]周珂,官桐,周艳丽等. 从学习进阶到内容重构:基于情境链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的内部构建 [J/OL].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1-10[2024-03-05].

[3]李晓东. “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研究——以“黄河文化”大单元教学为例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4, (03): 173-175.

[4]张同秀. 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策略 [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2024, (02): 63-64.

[5]陈菲. 围绕主题创情境 抓紧问题学古诗——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4, (02): 64-65.

[6]欧阳萱. 教辅图书内容质量的优化研究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4, 15 (02): 2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