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镇静护理对ICU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镇痛镇静护理对ICU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

何芳

耿马县人民医院  云南 耿马677500

【摘要】 目的:观察针对ICU患者而言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与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其中研究对象自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本院ICU患者中随机抽取,共计抽取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焦虑及抑郁情绪明显出现缓解,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镇痛镇静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后续康复。 

【关键词】镇痛镇静护理;ICU;效果;

重症监护室英文全称为Intensivecareunit,缩写为ICU,可以理解为住院部病房的一个部分或一个分支。但重症监护室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收治的病人病情非常危重,所谓病情危重,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1)生命体征不稳定,比如血压过高或过低,心率过快或过慢,血氧饱和度不达标等。(2)罹患危重疾病的病人,比如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脓毒症等[1]。(3)外科术后暂时未能完全苏醒的病人,这类病人在手术完成后未能完全恢复呼吸功能,可能需要短时间内的呼吸机支持治疗。本文主要研究镇痛镇静护理对ICU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与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其中研究对象自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本院ICU患者中随机抽取,共计抽取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患者中分别有男性19例及女性21例,患者年龄均在26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45.50±1.64)岁;观察组40例患者中分别有男性20例及女性20例,患者年龄均在27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46.40±1.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1)观察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汇报。(2)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3)保持患者的舒适度,如调整床位、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使用舒适的床上用品等。(4)避免刺激患者,如避免过度移动患者、避免过度通气等。(5)定期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避免因长时间躺床而导致皮肤损伤。(6)注意患者的营养和饮水情况,避免出现脱水和营养不良。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镇痛镇静护理干预:(1)静脉麻醉:静脉麻醉是通过静脉注入麻醉药物,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达到一定全身麻醉深度,即让人在治疗前进入熟睡状态,等到手术完成后又能立刻苏醒的过程。特点是起效快、苏醒快、效果平稳、对生理扰乱轻、对呼吸道无刺激、副作用少。多次静脉麻醉和第一次没有区别,由于用药时间短暂、药物代谢迅速,麻药作用后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也不会影响智力与记忆力。因此,对于需要多次手术的患者,可以放心地多次选择这种镇痛方式。(2)肌肉注射镇痛剂:肌肉注射药物不会令人进入熟睡状态,但可缓解疼痛,达到镇静、安眠、减轻惧怕及焦虑心理的作用。(3)中医电磁刺激辅助镇痛:采用神经电刺激仪HANS仪镇痛,通过皮肤上的电极向表皮神经发出间歇性刺激,从而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的传递,达到镇痛效果。(4)外用双氯芬酸钠栓止痛。手术时需要提前半小时在肛门里塞一粒小小的白色栓剂(双氯芬酸钠栓),是一种强效消炎镇痛药,通过减少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使疼痛得以缓解和消失。痛经、术中及术后用双氯芬酸钠栓止痛效果好、副反应小、操作方便、价格极便宜,效果能维持数小时以上。(5)心理疏导。如果患者的疼痛相对比较严重,而且给身体带来的损伤是比较大的,此时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放松精神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缓解。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改善疾病的效果。

1.3 疗效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明显缓解,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

组别

例数

焦虑情绪评分

抑郁情绪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0

71.56±6.46

48.76±4.55

74.56±8.74

51.26±6.41

对照组

40

71.62±6.63

64.23±5.16

73.54±8.62

68.64±7.41

t

-

0.098

22.557

0.805

17.953

P

-

0.922

0.001

0.422

0.001

    1. 讨论

    术后镇痛,是最大程度减轻患者围术期的痛苦。因为围术期的疼痛是由手术创伤而导致,手术创伤会损伤到神经,从而产生疼痛,疼痛后产生很大的不良反应,或者一些不利影响,包括急性期影响和慢性影响。急性疼痛可导致各大系统功能紊乱,比如在心血管系统中,疼痛可以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可能会导致血管痉挛,而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尤其是针对有冠脉灌注不足,或者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有可能会产生或诱发心绞痛的发生,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出现。另外,针对呼吸系统,如果是严重疼痛,患者就会发生浅快呼吸或者无效呼吸,不敢大喘气,不敢正常呼吸,就会导致肺通气不足,而导致肺不张出现,从而导致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引起呼吸系统严重问题。此外,急性期疼痛会引起消化功能不良反应,包括饮食不佳、消化不良,从而引起营养支持方面的问题,不利于整个围术期的预后。急性疼痛也可能引起睡眠障碍,如果整个围术期睡眠不佳,会引起精神方面问题,同样影响整个手术的预后。急性疼痛也可以引起免疫抑制,免疫抑制可能对使肿瘤复发、术后感染呈增高趋势。如果急性疼痛控制不良,可能导致慢性病理性疼痛出现,在术后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都带来严重不良影响[2]

    有些患者对疼痛有很强的忍耐力,但是医生仍然建议进行辅助镇痛,这是因为虽然能够忍耐疼痛,但是忍耐本身并不能改变治疗中的刺激对身体产生伤害,因此,镇痛不仅仅是止痛,更是一种抑制伤害性刺激从而保护机体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镇痛镇静患者需要不同的护理方法。例如,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注意切口部位的清洁和换药,危重患者需要注意呼吸机的使用和监测,疼痛患者需要注意给予适当的镇痛剂和观察疼痛缓解情况[3]。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镇痛镇静护理对ICU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陶迁,马萍萍,江黎明,章左艳.基于多学科协作的镇静和镇痛集束化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和转归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04):819-826.   

    [2]古嫱芳.基于eCASH理念的镇静镇痛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干预效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06):1030-1032.   

    [3]宋彩兰.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2,38(1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