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穴位按摩护理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足部穴位按摩护理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评价

李雪丽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中医科  云南 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 分析足部穴位按摩护理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采用足部穴位按摩护理,分析干预后的恢复效果。结果 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踝肱指标、足部振动感觉阈值、足部压力感觉阈值、足部被动血流平均速度均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 在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中使用足部穴位按摩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足部感觉症状,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关键词 足部穴位按摩;0级糖尿病足;护理;效果

糖尿病足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0级糖尿病足是指患者脚足颜色苍白,伴随麻木、刺痛感,0级糖尿病足尚未发生溃疡、感染,临床治疗首先需要积极的控制高血糖状态,抑制病情恶化[1]。患者的周围血管和神经出现病理改变,血液循环系统受到影响,可调节微循环、控制血糖等对症支持。穴位按摩是一种通过特征穴位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用于临床具有活血化瘀、调整血运循环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在对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诊治中使用足部穴位按摩护理的具体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2年1月~2023年8月期间,对诊治的0级糖尿病足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护理研究。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无缺失,入选对象均符合Wagner[2]的糖尿病足分期诊断标准。②患者具有本次研究知情权,并签署了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①存在穴位按摩禁忌。②认知功能缺陷,无法配合护理。③患有重大精神疾病。④恶性肿瘤。⑤造血功能异常。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在56~76岁,平均年龄为(64.82±5.26)岁。病程5~12年,平均病程(8.46±0.38)年。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4.91±5.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

为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护理方式。经血糖、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情,使用20mg山茛菪碱(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4057 生产企业:山西仟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两周,一日一次。定时检测血糖,避免血糖异常,遵医使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对症护理。可用热水泡脚一日一次,水温控制在40℃左右。

观察组:

在对照组相同操作的基础上使用穴位按摩护理。取患者足部垂体、十二指肠、肾上腺、脾、输尿管、胰腺反射区域,选择穴位包括解溪穴、肾俞穴、脾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等,专业医师使用拇指轻柔按压小腿胫骨内双侧中端基础反射区5分钟左右,在反射区揉按50次左右。每日的揉按时间控制在20min,一日两次。期间密切检测关注患者的体征指标,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恢复效果

统计患者干预前(入院当天)和干预后(随访3个月)的足部振动感觉阈值、足部被动血流平均速度和足部压力感觉阈值的变化情况。感觉阈值评分10分,得分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症状越轻。

1.3.2踝肱指数

踝肱指数计算公式=踝动脉收缩压/肱动脉收缩压,踝肱指数若低于0.5则代表患者存在重度的缺血症状,正常值参考范围:1.0~1.4。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将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表示,采用t检验。若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足部振动及压力感觉阈值、足部被动血流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干预前组间比较无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n(x±s)]

足部振动感觉阈值(分)

足部压力感觉阈值(分)

足部被动血流平均速度(cm/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0

1.07±

0.15

1.29±

0.24

1.14±

0.17

1.39±

0.32

24.28±

2.17

33.81±

3.28

对照组

40

1.09±

0.16

1.18±

0.21

1.18±

0.19

1.25±

0.26

24.19±

2.13

29.02±

3.04

t

-

0.5225

2.1815

0.9923

2.1475

0.1872

6.7741

P

-

0.601

0.032

0.324

0.034

0.852

0.001

2.1两组踝肱指标

干预前组间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踝肱指数对比[n(x±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0

0.93±0.08

1.21±0.15

对照组

40

0.95±0.09

1.13±0.11

t

-

1.0505

2.7201

P

-

0.293

0.008

3讨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微血管病变,足部和下肢的血液循环能力降低,若血糖控制不当,则很容易出现供血不足、神经病变的情况,需要及时控制血糖,改进微循环状态,进行对应的降糖、控压、消炎解毒等个体化治疗。因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复杂,单一的治疗方式无法起到良好的缓解效果,临床治疗多需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来选择联合干预。在中医学对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研究中表明,糖尿病足归属于“血痹”、“消渴”的范畴中,患者的致病原因和阴阳俱虚、气血亏耗而致气血瘀滞、血运无法达到四肢末梢所致肌肉筋脉失去润养有关,其气血虚亏为主,瘀为标,干预原则可以从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温阳驱寒等着手考虑。

足部穴位按摩护理方式是以中医经络学、脏腑学为理论基础,指专人通过手法外力来对患者体表特定穴位进行揉按刺激,用于刺激经络中的气血,发挥调节经络、祛邪扶正的效果[3]。在本研究中以穴位刺激来促进局部气血循环,联合辅穴配合来起到补气升阳的作用,加速局部的供血能力。研究所用太冲穴、脾俞穴、肾俞穴、解溪穴起到安神止痛、平肝熄风、清热化湿、健脾益脑的功效,而三阴交穴、足三里穴起到调和气血、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作用,且穴位按摩可以通过穴位刺激来疏通经络,基于调节肌肉神经的原理来消除肌肉组织的痉挛紧张状态,减少肌电活动,缓解精神压力和疼痛反应。结合本研究的干预结果分析,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提升患者足部振动以及压力感觉阈值和踝肱指数方面效果更显著,且能增加患者的足部被动血流速度,对比有意义(P<0.05),提示足部穴位按摩有助于缓解糖尿病足患者的病情,期间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示该干预护理较安全,患者可耐受,整体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将足部穴位按摩护理用于糖尿病,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足部压力,缓解临床症状,有利于机体康复,患者亦可以接受,护理安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其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大平,朱琴,张会容.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情况和足部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2):1460-1463.

[2]邱锦媚.Wagner分级糖尿病足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2):49-51.

[3]张崇元,石春辉.中药泡浴联合足底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6):7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