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 MRI对股骨头坏死的鉴别作用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CT和 MRI对股骨头坏死的鉴别作用对比

禹金铭

武定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云南楚雄  651699

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对股骨头坏死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2022年1月-2023年12月住院的股骨头坏死病人进行筛查,选取50名参与研究的病人,采用MRI和CT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组病例的准确性、诊断的准确性、诊断的准确性、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与CT相比,MRI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更准确的分期,更高的诊断率,更高的敏感性,更低的特异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RI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能更准确地反映出股骨头坏死的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CT;磁共振;股骨头坏死;诊断


前言

股骨头坏死是指在外力刺激下,骨小梁的结构会出现改变,而机体则会通过自身的方式进行自我修复。虽然骨组织能够自行愈合,但是如果没有找到病因,将会造成从损伤到愈合的反复反复,最终造成股骨头结构的塌陷和增生,进而影响下肢的功能。如果能够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发现并及时进行干预,将会使病人病情得到明显的缓解和恢复。本文旨在探讨 CT及 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22年1月-2023年12月住院的 ONFH病人进行筛选,从中选出50名合格的参研人员,其中男性26名,女性24名,年龄42-65,平均(51.63±6.46),病情4到9个月,平均持续时间(6.81±1.47)个月,所有病例都进行了 MRI和 CT两种检查手段。经过对比,发现两组病人的基本资料并没有什么区别,除了检查方法的不同之外,他们的资料都是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的,50名研究对象和他们的家人都知道这一点。研究对象:①18岁以上,75岁以下;②通过 X线检查,确诊为 ONFH;③临床数据未出现错误或遗漏;④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排除标准:①有较严重的凝血异常;②严重的内脏器官不全;③对 MRI检查有较强的敏感性;④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⑤因中途去世或个体因素而中途离开;⑥患者的主观遵从性不高。

1.2 方法

CT组采用美国东芝公司生产的64层 CT扫描程序。嘱病人采取平卧位,分层、层厚5 mm,重构层1 mm,间隔0.7 mm,电压不能太高,130 kV,50 mA。从臼齿上部边缘起,逐渐下行到股骨颈段,采集影像资料后,再次进行增强,并在3D计算机上进行重建。

MRI组采用1.5 T MRI检查仪器,引导病人采取髋部姿态,层高4 mm,层间隔0.4 mm,层间隔0.5 mm,断层面5 mm,并改变传统的旋转回波量,使其频率达到550毫秒,回声时间30毫秒,扫描范围不能太大,20 cm,厚度和间隔都调节到5 mm。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种检验手段的精确度

通过对两种检测方式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合临床真实的病理学检查结果,统计不正确和不正确的数量和发生的几率,其中正确率为“(真实阴性数量+真实阳性数量)/总数*100%”,其正确率与诊断准确性成正比。

1.3.2 对比两种手段对股骨头坏死分期的诊断

结果临床表现为骨质疏松征象,骨骼无明显形变,属于第一阶段;②股骨头内有骨质硬化征象,骨骼变形,呈斑点状,为 II期;第三阶段为骨皮质断裂和股骨头畸形;有明显的骨质增生和关节间隙变窄的是 IV期。MRI检查:出现小点状低信号,股骨头形态正常者为Ⅰ级;有部分硬化的囊变,呈斑片状者为 II期;表现为带状低信号,骨皮质明显凹陷,为 III级;四级是指关节之间的缝隙变窄和有损伤。可能性越大,则越能反映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1.3.3 对比两种手段技术征象检出情况

线状征象:肠道痉挛收缩,粘膜皱褶紊乱;单囊变表现为骨端及骺端有不同的、没有骨纹的囊;骨髓肿胀:病灶周围血管增多,灌注过多,有水渗出。结果显示,阳性率与阳性率成正比。

1.3.4 对比两种手段的检验灵敏度与特异度

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概率与灵敏度、特异度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结果通过 SPSS28.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并以x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来表达,以 t检验, P<0.05为有显著差别。


2 结果

2.1 对比两种检验手段的精确度

MRI组确诊46例,概率92.00%,CT组确诊34例,概率68.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 两种检验手段的精确度 [n(%)]

组别

确诊

诲诊

误诊

诊断精确度

磁共振组

CT组

9.0000

4.0000

5.0051

10.1869

0.0026

0.0455

0.0252

0.0014

2.2 对比两种手段对股骨头坏死分期的诊断结果

MRI对 I期、 II期、 III期和 IV期的正确率较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2 两种手段对股骨头坏死分期的诊断结果 [n(%)]

组别

I 期

II 期

III期

IV期

磳其振组

CT组

5.4000

5.8442

10.1333

4.6667

0.0201

0.0156

0.0014

0.0307

2.3 对比两种手段技术征象检出情况

MRI显示线样征、单个囊变和骨髓水肿的发生率明显大于 CT,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对比两种手段的检验灵敏度与特异度

MRI与 CT相比,其敏感性为94.00%,较 CT为64.00%;与 CT组相比,其特异性只有8.00%,而 CT组为32.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3 两种手段技术征象检出情况 [n(%)]

组别

线样征

单一雀变

骨鱩水胖

碳共振组

CT组

9.5426

7.4844

4.8825

0.0020

0.0062

0.0271

表 4 两种手段的检验灵敏度与特异度 [n(%)]

组别

灵鐓度

特异度

磁共振组

13.5624

9.0000

0.0002

0.0026


3 讨论

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骨折后愈合不佳,二是本身病变。前一种是由于骨折后对肢体的修复不够完美,术后骨小梁结构承受不住巨大的压迫,而其本身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酒精性肝病和过度使用糖皮质激素,最后发展成股骨头坏死[7-8]。骨组织虽有自愈功能,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根除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则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9]。所以,如果能够及早发现病人的股骨头坏死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纠正病因,可以减少病人的疼痛,促进病人的运动能力的快速恢复。CT和磁共振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CT是一种通过电脑CT技术,通过X光和超声等方法,对人体的某些部位进行CT检查,并以影像的方式出现在屏幕上,以便主治医生进行检查和判断。CT因其操作简便,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的使用,但由于其准确性较低,放射剂量较大,导致部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能使用,通用性不强。核磁共振技术可以通过对不同材料和结构的辐射强度进行研究,结合电磁信号,精确地提取出结构图,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根据本研究的计数资料,用MRI对46例病人进行诊断,准确率为92.00%,比CT组有34例和68.00%有显著提高;与CT相比,观察组对肿瘤分期的正确率大于80%;同时,MRI对上述症状的检出率也表明,与CT相比,其准确率更高;与CT相比,CT和CT分别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00%和32.00%。经比较,两组资料均有明显差异(P<0.05)。MRI是一种比CT更好的检查方法,是一种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蓉.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研究[J].婚育与健康,2023,29(24):46-48.

[2]俞志伟.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4):122-124.

[3]刘裕,梁锡钦,钟伟达.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7):74-75.

[4]张照明,于向锋,宋吉慧.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6):73-75.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1.06.030.

[5]吕冀,陈丽,谷有坤.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4):87-88.

[6]丁亚冬.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1):79-81.

[7]张孝春,龙辉,田军.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7):139+141.

[8]鲁仁爱.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3):113+115.

[9]唐海涛.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J].影像技术,2017,29(06):50-52.

[10]李占吉.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J].临床医学,2016,36(04):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