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孙毅  

邓州市人民医院 河南 邓州474150

摘要:目的 观察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我院收治患者6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2023年1月~2023年12月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重症监护室转出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效果理想,可缩短患者治疗耗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预见性护理;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

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患者群体特殊,以危急重症患者为主,患者病情危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予以患者科学救治、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重症监护室患者治疗复杂,多需要开展机械通气、营养支持、静脉滴注治疗等,涉及管道多样,加之患者长期卧床,升高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患者康复[2]。本文研究以我院收治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预见性护理应用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具体报道下述。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患者6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均为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纳入本组)、观察组(30例患者纳入本组)。观察组男女性别比18例/12例,年龄23~72(52.81±1.21)岁,患者病情情况,呼吸衰竭18例,中毒8例、脑梗死10例、心肌梗死6例、心力衰竭4例、其他2例;对照组男女性别比19例/11例,年龄24~76(52.90±1.24)岁,患者病情情况,呼吸衰竭17例,中毒9例、脑梗死11例、心肌梗死5例、心力衰竭3例、其他2例。进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此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遵医嘱予以患者静脉治疗、药物治疗等。持续进行患者病情管理,观察记录患者主要病症及消失时间、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异常第一时间报告。保持患者个人卫生,协助患者变换体位。注意病房温度、相对湿度控制。

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同对照组)+预见性护理。(1)预见性护理培训。根据本院护理人员具体情况,开展护理人员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预见性护理理念、护理技能等,所有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严格培训,未通过者需要再次参与培训。(2)患者综合评估。收集患者资料,包括生命体征、病情等资料,综合评估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3)针对性并发症护理。根据并发症风险不同,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针对上消化道出血高风险患者,观察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根据医嘱适当调整患者营养液配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期间,每次鼻饲观察胃内残留情况,按照规范给水、给营养液等。针对感染高风险患者,观察患者各种管道连接情况,确保管道固定良好、通畅。手术患者术后按照操作规范更换敷料,强化切口安全保护,避免切口感染。针对压力性损伤高风险患者,保持患者皮肤干净,对患者皮肤擦浴,必要时予以患者按摩。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

1.4统计方法

SPSS 24.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统计分析,组间对比选择t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重症监护室转出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护理后两组对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s;d)

组别

例数

重症监护室转出时间

总住院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

对照组

30

7.23±1.21

13.25±1.20

4.84±0.42

观察组

30

5.82±1.42

9.98±1.24

3.43±0.34

t

4.140

10.379

14.292

P

<0.001

<0.001

<0.001

并发症情况护理后两组对比:对照组23.33%(7/30,感染3例、压力性损伤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观察组3.33%(1/30,感染1例),对比结果(=5.192),观察组更低(P<0.05)。

3讨论

重症监护室收治患者包括但不限于脑梗死、中毒、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患者,此类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对护理服务要求高。既往采取的常规护理模式,多从病症监测护理角度出发,虽然可以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应治疗,但对患者并发症预防关注度略有不足。预见性护理模式围绕患者开展,根据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针对性预防性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充分满足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多样性护理需求,密切配合治疗,缩短患者康复耗时。预见性护理措施应用期间,对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技能、护理理念专项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确保各项护理措施顺利开展,确保患者各类治疗相关管道畅通,有效辅助治疗。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重症监护室转出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均更短(

P<0.05)。预见性护理模式从并发症预防护理出发,针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并发症风险不同,采用针对性措施[3]。如针对压力性损伤高风险患者,保持患者皮肤干净,通过按摩加速局部血运,预防压力性损伤,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见性护理措施,形成患者评估、针对性预防性护理措施执行流程,规范护理,预防压力性损伤、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可应用预见性护理,缩短重症监护室转出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有效预防并发症,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乃坤. 提高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护理的实践分析——评《急危重症护理学(案例版)》[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2):111-111.

[2]张美珍. 振动排痰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22,35(4):165-167.

[3]区铭珠,吴婵清,罗艳霞.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妇幼护理,2023,3(2):398-400,407-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