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受教育水平对女性生育意愿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9
/ 2

试析受教育水平对女性生育意愿影响

何心雨,胡竞文

(衢州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均取得了显著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女性群体的受教育水平。然而,伴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生育意愿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面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并寻求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女性的生育意愿。

【关键词】受教育水平;三孩政策;生育意愿

基金项目:2022年12月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三孩政策下女性职场压力对其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浙江省城乡8类职业880名职场女性的调研”(2023R478011 )

作者简介:何心雨(2003-),女,浙江省象山县,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在读。胡竞文(2003-),女,浙江省兰溪市,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在读。

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关键基础性指标,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更是国家最为珍贵的财富。人口问题同样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民族的延续。当前,随着社会生育意愿的逐渐降低,我国已于2022年步入了人口负增长阶段。未来,我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人口挑战。

本文尝试从妇女受教育程度对生育影响进行分析,寻找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变化和生育意愿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升女性生育意愿的提出建议。

一、受教育水平提高和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分析

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过去,这些观念在中国人的心中被广泛认同,他们认为一个家族延续的方式就是生育后代,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更像是家族繁衍的“工具”。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也随之逐渐改变。特别是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女性受教育的水平逐年提高,女性参与劳动分配的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女性从家庭中解放出来,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女性经济和思想得到独立,束缚她们的传统婚育观念和生育观念也正在不断瓦解。

(一)受教育水平提高,女性生育观念的变化

研究发现,教育的普及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导致男女的结婚和生育年龄普遍延后,从而引发生育高峰期缩短;另一方面,现代女性更重视自我实现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她们不再仅仅把婚姻和家庭视为生活的全部。相反,她们希望在是否生育、何时生育等方面能够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权。

1.受教育水平影响女性的生育意愿

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在人生规划与生育决策方面展现出更高的理性素养。她们不仅追求生育质量,而且也更遵循科学的生育知识。高学历与高素质的女性拥有更广泛的自主选择权,能够摆脱传统生育观念的束缚,不盲目遵循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以更加自主和理性的态度面对生育问题,不会盲目地选择生育。此外,她们通常对子女的教育和成长有着更高的期待,这也是造成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1. 受教育水平提高,培养女性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过程中,女性通常会被鼓励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形成个人的生育观念至关重要。通过教育和学习,女性可以学会质疑传统的生育观念,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决定。例如,教育可以帮助女性认识到生育并非唯一的生活方式,她们可以选择是否生育、何时生育,以及是否有必要为了生育牺牲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兴趣。同时,独立性会使女性更加重视自我与个人价值的实现,不再仅仅把婚姻和家庭视为生活的全部,不再盲目从众,选择“被迫”生育。她们更加强调个人选择和自由,包括生育方面的选择。这种观念的转变可能会导致女性更倾向于晚婚晚育,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选择不生育。

(二)受教育水平提高,增强女性职场竞争力

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为女性创造了更多获得优质就业机会的可能性。教育可以提升女性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使她们在职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课题小组调研中发现,女性就业和工资收入高低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但是受教育越高越可以增强女性的职业能力,但它影响着女性的生育意愿。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她们开始有自己的职业追求,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种转变使得她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也给她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系。

  1. 职业健康

当下工作呈现出高、密、快的整体特点,对于女性来说,超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大、紧张、焦虑都是女性在职场中面临的问题。也正因如此,女性的身体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在生育健康方面,如月经异常、生殖道感染,怀孕以及妊娠等方面都出现了较高的发病率。这些影响身体健康的问题导致部分女性在生育能力以及生育意向中出现了“不愿意”的态度。此外,暴露于有害工作环境女性职工,她们妇科疾病发病率明显偏高

  1. 职场歧视

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存在通过辞退、调岗减薪等方式迫使生育的女性主动离职。这不合理手段损害女性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让部分职场女性担心自己因为怀孕生子而错失职业发展机会,这种担忧甚至超过了暂时告别职场所带来的影响。在课题组调研中发现,职场女性

最大的担忧是在生育期间可能发生的职场变革,包括担心职位被其他人顶替,回到岗位后无法恢复原有位置,甚至可能面临福利待遇降低的情况。女性面临的职场困境,一定程度影响其生育意愿,这一现象反映了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女性的职场权益。

二、提升女性生育意愿的建议

1. 完善社会保障政策。通过延长产假、增加生育补贴等福利措施,为缓解女性的育儿压力,保护她们的职业发展权益,可以采取一些措施,确保男性陪产假和女性哺乳假制度能够真正实现。全国两会上已经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延长男性的带薪育儿假,另外还有有专家建议逐步将幼儿园纳入国家义务教育等。

2. 改善生育环境。提供更规范的就业、更稳定的收入、更灵活的工作模式,职能部门要加强构建对女性友好的社会就业体系,倡导用人单位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鼓励搭建生育友好的工作环境,如在线工作,提供工作场所的托育托幼服务,公共场所提供母婴服务设施等

3.优化生育补贴政策。加强对生育补贴制度的改进,扩大生育津贴的覆盖范围,简化生育补贴的申请和发放流程,提供更加全面的物质保障,从为生育女性而减轻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学 冯文全;赵正;成云;李赐平;冷泽兵;卢清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1.09

【2】现代职业模式与女性生育健康 俞文兰;孙承业;唐仕川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22.10

【3】浅析受教育程度提高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 李甜甜;郭军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 2019 , 第11期

【4】现代职业模式下女职工的生育健康保护 俞文兰 养生大世界 , 2020 , 第6期

【5】中国职业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健康研究现状 于贵新;叶研;王姿欢;胡丽;孙立庚;沈壮 职业与健康 , 2019 , 第6期

【6】中国女性受教育现状及其应对——兼议女性受教育程度与人口数量控制和人口质量提高王小红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3 , 第7期

【7】女性教育结构与终身生育率——基于率分解法的结构效应分析田思钰 人口与社会 , 2018 , 第2期

【8】职业健康关乎女性生育健康 俞文兰 健康报 , 2020.05.11

【9】生育后选择工作最先考虑上班路途远近 刘永丽 青年时报 , 2016.05.06

【10】提升女性生育意愿要从社会保障政策破题 肖俊 南方都市报 , 202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