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教学法”提高课堂效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9
/ 3

“五环教学法”提高课堂效度策略研究

郑鉴玲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  721013

摘要: 2022年9月,新学期伊始,学校领导就明确提出要推行“五环”课堂教学法。这五个环节分别是:目标展示、预习反馈、新课讲授、训练巩固、质量评价。本文通过对五环式教学法的历史、理论和实践研究,从而能够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五环教学法、目标展示、预习反馈、新课讲授、训练巩固、质量评价。

一、五环式教法的历史研究

“五环教学法”是一种关于课堂教学阶段的理论。最早是19世纪中期德国的齐勒尔(Tuiskon Ziller,1817-1882)和莱因(Wilhelm Rein,1847-1929)在他们的老师被称为“科学教育之父”的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四个阶段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其加以扩充,订出了五个教学步骤。

赫尔巴特的①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②联想──新知识要跟旧知识联系起来;③系统──作概括和结论;④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同这 4个阶段相应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他认为上述 4个阶段决定着各种课堂教学的顺序。

他的学生齐勒尔将赫尔巴特形式教学阶段的第一阶段——“明了”发展为“分析”、“综合”,从而形成分析、综合、联想、系统和方法五段,在初等学校推行。

莱因把第一阶段分为预备、提示两个阶段,连同联系、统合、应用一起,称为五段教学法。这种五段教学法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盛行于欧美;传入中国后,曾对中国旧时的中小学教学有一定影响。继而莱因又将赫尔巴特的“明了”发展为“预备”和“提示”,并将赫尔巴特所称的“联想”改为“联合”,“系统”改为“总结”,“方法”改为“应用”,构成“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和“应用”五段教学法。

1、预备:唤起有关的旧观念,以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2、提示:讲授新教材。3、联想(比较与抽象):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使之建立联系。4、总括:得出结论、定义或法则。5、应用:运用得出的概念或法则解答课题或练习这个学派试图把教学阶段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使教学能按照合理的步骤进行

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五环式教学模式是: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作业。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影响最为持久、深远,确实提高了课堂知识传授效率。   

苏联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二十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继承发展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并以列宁的《认识论》和乌申斯基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写了他的《教育学》,在这部著作的教学论中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及“布置家庭作业”五个环节的“五环教学”模式。

凯洛夫基本上是在苏维埃社会成长起来的教育家,对待教育方面的许多问题,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论证、并大量吸收了人类教育史上的丰富遗产,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二、三十年代原苏联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在此基础上出版的《教育学》,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次试图用马列主义观点,阐述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的专著。该书出版后,被指定为原苏联高等师范院校的教科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对中国、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也产生了非凡影响。

而我们一般人所说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方法,包括观练。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其主要内容为: 杜威的五步探究教学法。1、创设疑难情境: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课题,情境必须与实际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产生要了解它的兴趣。2、确定疑难所在:给学生足够的资料,使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研究该课题的性质和问题所在。3、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或暂提出一些尝试性的不同唯嫌的侍山拍解答方案。4、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学生自己根据设想,进行推理,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案。5、验证这个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学生要根据明确的假设方案亲自动手去做,以检查全过程所达到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的目的。在做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这些设想、假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思维五步法是实用主义教育家家杜威的教学理论之一,他论述了思维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反省思维的五个形态,教学法的要素与思维的要素相同。

以上为五环式教学法的历史研究。

二、五环式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第一环节、目标展示

(一)语文课程目标的构成及特点包括:

1.语文课程目标的构成

(1)语文课程目标的层级:教育目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目标、语文课程目标、四个学段目标和五个领域目标、教育目标。

(2)语文课程目标体系。课程目标体系就是由课程目标的各个要素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2.现行语文课程目标的特点

(1)贯串九年义务教育。现行语文课程目标由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构成,学段目标按照4个学段,确定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学习,要求遵循各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体现了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学习梯度,避免了小学与初中的脱节。

(2)划分五个领域。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了“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五个学习领域的要求。

(3)着力语文素养发展。现行语文课程目标确立了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着眼点。

(4)融合三个维度。现行语文课程目标改变了传统课程目标体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总目标列出了十条总目标。具体为: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聆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首先,目标设计的着眼点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应该包括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感、语文思维,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习惯,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文化熏陶感染、思想道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其次,十大目标各有侧重点。再次,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三、五环式教法的实践研究

首先,目标展示,展示什么?目标设定的依据分别是: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而按现在的做法,我们是根据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般会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这几个方面入手制定。

(1) 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其次,为什么展示?教师能更加清楚地要求学生完成本节课的目标任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能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内容和预期目标。避免盲目和松散、效率不高等问题。

最后,展示的结果如何?目标突出、重点突出、环节齐全、思路清晰。

第二环节、预习反馈

1、作用与意义:有必要预习。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便于记忆,形成良性循环。

2、反馈什么?预习反馈,可以从题目、作者、时代、内容、字篇章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通过巧妙的设计,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一位老师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学生看着题目来说一说这个“从……到……”说的是时间还是空间?有两位同学分别举手,一个说是空间,一个说是时间。老师说:“那么,这两位同学谁说的正确呢?让我们默读课文,一探究竟,看谁最终会赢。”这样检查学生的预习,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大家积极踊跃,都想参与到这场输赢的评判当中去。

3、反馈到什么程度?与讲授新课的衔接

第三环节、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要求环节齐全,从导入课堂、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到整体感知、重点分析等都要求认真设计,做到主线分明、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注意时间分配。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等原则。这样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课堂教学了。

第四环节、巩固训练。训练什么:相关的知识点的巩固训练,拓展训练。比如作者作品、创作。怎么训练?设计相关阅读训练。通过客观题和主观题让阅读拓展落到实处,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阅读视野,也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重视学生上课对学案的完成,老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关训练材料,这样也让训练落到了实处。

第五环节、质量评价

1、评价什么?上课内容的把握情况。知识与能力习得的情况。

2、为什么要评价?有目标就有评价,评价就是通过对学习效果的衡量和反思,对我们的学习目标进行回顾。以期查漏补缺,精益求精。

3、怎么评价?阅读评价、考核评价、提问评价等。

综上,是我们对五环式教学法的中期研究,后续我们将继续对时间分配和五环式教学法的对提高成绩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清法《高效课堂-五环高效教学法》,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2] 王涛《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扬州大学出版社。

  [3] 李建国《发掘儿童潜能》,上海教育出版社。

  [4] 张清中国成人教育《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注:本论文为宝鸡中学小课题《“五环教学法”提高课堂效度策略研究》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