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9
/ 2

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效果评价

李萍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黄土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2652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管理干预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时间跨度为2年,抽取期间到本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合计200例纳入观察样本,通过护理管理措施的不同随机将其均分为参考组(n=100)和研究组(n=100),参考组儿童给予常规管理,研究组儿童开展预防性护理管理,对比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儿童开展预防性护理管理后,整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的年龄较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进行预防接种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哭闹和抗拒情绪,医护人员需要及时给予儿童科学的预防性护理管理,以提高患儿的依从性、降低各种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这对于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未来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童;接种;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作用

疫苗预防性接种是我国大力推行的医疗改革重点内容,儿童是疫苗接种的关键群体,对于保障儿童身心发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1]。接种疫苗能够帮助儿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防范各种严重疾病的发生。按照我国相关部分的规定和法律要求,儿童自从出生后就需要接种疫苗,现行常见的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和百白破混合制剂等[2],这些疫苗都是针对一些传染性强、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的疾病研制[3],接种疫苗后可以显著降低疾病的发生率、降低疾病的损害。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儿童在预防接种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临床多主张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接种安全,本文就此开展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时间跨度为2年,抽取期间到本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合计200例纳入观察样本,通过护理管理措施的不同随机将其均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0例。参考组儿童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为(3.12±1.23)岁;研究组儿童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为(3.13±1.22)岁。纳入标准:所有儿童均符合注射疫苗的身体条件;注射的疫苗主要包括了麻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百白破疫苗;本次研究获得了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脏器功能疾病患儿;合并恶性肿瘤患儿;过敏体质患儿;中途退出研究者。两组接种疫苗儿童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参考组儿童给予常规的接种护理,研究组儿童开展预防性护理管理,如下:

所有儿童在开展疫苗注射之前,医护人员都需要和儿童家长沟通了解情况,如儿童的年龄、是否早产儿、是否存在先天性缺陷、是否过敏体质等,在详细了解儿童的具体情况确定符合接种指标后方可开展接种工作。接种疫苗需要严格选取,保障疫苗的鲜活、合格,注射环境需要充分保持干净、卫生、整洁、安静,选择具有丰富注射经验的护士或者医生进行接种,接种时保障动作的轻柔,不断安抚儿童的情绪,在接种完毕后再次安抚儿童,夸张儿童勇敢等。为了充分预防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医护人员需要让儿童在注射完毕后30分钟到一小时内在医院留观,确定没有严重反应后才可回家,回家后保持注射部位的干燥、清洁,第一天尽量不要洗澡,以预防病菌侵入注射部位诱发感染。日常生活中加强补充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加重疫苗反应。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儿童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出结果。不良反应包括了局部反应、耦合反应、全身反应,发生率以百分比进行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统计数据均利用SPSS21.00计算,计数资料(`x±s表示,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n/%表示,卡方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见,参考组儿童在接种疫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儿童,经过卡方检验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儿童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局部反应

耦合反应

全身反应

发生率(%)

参考组

100

10

4

6

20%

研究组

100

2

3

3

8%

X2

5.980

p

0.014

3 讨论

预防性接种是我国计划免疫的重要内容,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能够达到预防疾病发生、消灭疾病的目的[4],是保障儿童身体健康和未来成长的关键内容,不可忽视。有大量的实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5],我国儿童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地控制了各种传染病的传播发展。受到不同儿童机体耐受度和差异的影响,个别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接种反应,接种反应可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两种类型,其中一般反应包括接种后的局部不适、发热、注射部位疼痛、哭闹、食欲下降等、偶见皮疹和高烧

[6],这类反应经过积极处理后大多能够被身体吸收消失,属于可以及时缓解的接种反应,发生率虽然高但危害性较小。异常反应则包括了全身皮疹、过敏性休克、持续高热等,这些反应与儿童的体质息息相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是降低接种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儿童开展预防性护理管理后,各种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卢秀春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7]

综上所述,充分了解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时给予积极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未来成长同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推广适用。

参考文献:

[1] 殷慧,杨茹怡,许萌,等. 小儿接种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干预[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8):99-103,107.

[2] 冯英,孙慧慧,韩丽,等. 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院内急救护理方案的构建[J]. 中国临床研究,2022,35(2):279-283.

[3] 沈玲,金晓芳. 系统护理对小儿预防接种及时率疼痛感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317-319.

[4] 侯小转. 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对犬咬伤患者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336-338.

[5] 蔡靖. 综合护理对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影响和护理质量观察[J]. 妇儿健康导刊,2022,1(3):116-119.

[6] 王静,张晓. 全程护理指导应用于计划免疫接种中对儿童家长接种认知水平及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5):177-179.

[7] 卢秀春,余聪. 探讨家长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在减少儿童百白破(DPT)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中的价值[J]. 饮食保健,2021(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