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0
/ 2

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研究

裴路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安全。国有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确保企业规范运营、防范风险、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难点;对策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系统性评价。这种评价不仅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还包括对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决策过程等方面的综合分析。通过这种系统性评价,有助于挖掘企业潜在的风险点,为改进企业管理和提高决策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1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1.1经济责任审计综合性强

经济责任审计不仅需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更要涵盖其在经营、管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表现,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首先,从财务角度来说,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准确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透析财务报表背后的经营实质。然而,在现实中,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往往受到质疑,审计人员需要在海量的数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无疑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其次,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说,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经营策略等方面有深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经营风险,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责任履行。然而,企业管理层面的复杂性、多样性使得审计人员在评估企业经济责任时面临诸多困境。此外,经济责任审计还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在现代社会,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环境保护、员工权益等社会责任,审计人员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责任表现中,评估企业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成为一大难题。

1.2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水平不高

首先,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审计工作中出现漏洞和失误。在审计过程中,部分审计人员由于专业水平不高,难以发现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潜在问题,从而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审计人员对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判断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其次,专业水平的局限性使得审计人员在面对复杂经济问题时,难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行为日益复杂,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对企业进行深入剖析,找出潜在风险。然而,现实情况是,部分审计人员在面对这些复杂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无法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审计建议。最后,审计人员素质不高还可能导致审计资源的浪费。在审计过程中,专业水平不高的审计人员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从而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这不仅增加了审计成本,还可能影响审计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3审计报告披露不足

首先,审计报告披露内容不全面。许多审计报告只是简单陈述审计发现的问题,缺乏对问题产生原因的深入剖析,对被审计单位领导人员的责任认定也较为笼统。这种审计报告很难真正起到揭示问题、促进整改的作用。其次,审计报告语言模糊、读者难以理解。部分审计报告存在语言晦涩、行文简陋的问题,使用大量专业术语和缩略语,缺乏必要的解释说明,给读者理解带来困难。此外,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缺乏跟踪披露。审计报告只是揭示了被审计单位在某个时间节点存在的问题,却很少对其后续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持续披露,这使得审计报告的作用大打折扣,被审计单位容易对审计工作敷衍了事。最后,审计报告披露渠道单一、范围有限,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点。目前审计报告主要通过审计机关的内部渠道披露,缺乏面向社会公众的披露渠道,公众很难获取相关信息。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社会关注度的提高,审计报告理应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公开披露,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提升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效对策

2.1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

首先,应当尽快出台经济责任审计法,对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结果运用等作出统一规定,形成上位法的指导作用。其次,要制定配套的审计实施细则,细化审计操作标准,明确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的权利义务,增强可操作性。此外,要对现有相关法规进行系统清理,剔除交叉重复的内容,确保法规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协调。除了完善审计方面的法规外,还应当重视相关领域法规的完善。比如,要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营业绩考核、薪酬分配等方面的法规,为审计工作评判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提供依据,还要完善相关行业的准入、运营、监管等法规,为审计工作判断被审计单位违规违纪行为提供标准。同时,法规的完善还应当注重与时俱进,及时跟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比如,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审计工作需要面对新的情况,相关法规就需要及时补充和完善。再比如,随着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国企的经营活动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审计工作必须及时跟进,法规也需要及时修订。

2.2构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首先,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全面性原则,既要评价企业经营绩效,也要评价领导人员的决策程序、管理行为。在经营绩效评价方面,不能囿于传统的财务指标,还要关注企业的社会贡献、环境影响等非财务指标。在决策管理评价方面,要重点关注领导人员在战略制定、风险控制、内部治理等环节的表现。只有全面评价,才能真实反映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全过程。其次,评价体系应该体现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有理论依据,评价标准要科学合理。可以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如绩效评价理论、主理人理论等,并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同时,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也应该科学,避免简单等权重的做法。此外,评价体系应该体现客观性原则,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避免单一评价主体的偏差。除了审计部门的评价外,还应该听取企业职工代表、中介机构、专家学者等第三方的评价意见,并通过合理程序予以综合,评价过程中还应该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2.3强化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在国有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内部控制能够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防止领导人员滥用职权、违规决策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通过建立决策程序、操作规程、风险评估和监督检查等控制措施,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避免重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内部控制还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良好的内控制度能够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优化业务流程,防止管理层级臃肿、决策效率低下等弊端,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内控制度还能够促进企业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增强企业的社会公信力。首先,要强化内控理念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层的内控意识,确保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其次,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从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入手,构建科学合理、环环相扣的内控制度。最后,要加强内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内控缺陷要及时整改,防止问题恶化扩大。

3总结

总之,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研究应立足于实践,结合国有企业特点,从多角度出发来提升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此基础上,本文希望引发读者对这一问题的共鸣,共同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罗德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及对策[J].财讯,2023,(12):28-30.

[2]王婷婷.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与对策[J].理财,2022,(05):86-88.

[3]蔡立峰.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产经,2023,(10):60-62.

[4]刘莉.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和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2017,(0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