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导针架结合超声引导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0
/ 2

无导针架结合超声引导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王晓娟

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人民医院  内分泌  054500

【摘要】目的:分析无导针架结合超声引导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22年12月起,2023年12月止,选该阶段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①组和②组。①组(无导针架结合超声引导),②组(有导针系统的B超引导),治疗后对置管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情况(导管异位、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次数),检测患者疼痛评分及舒适感情况。结果:(1)安全性,①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②组(P>0.05)。(2)置管情况,①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②组,穿刺次数少于②组(P<0.05)。两组导管异位率对比无差异(P>0.05)。(3)预后情况,①组疼痛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均占优(P<0.05)。结论:无导针架结合超声引导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及可行性高,建议推广。

【关键词】无导针架;超声引导;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疼痛评分;舒适感评分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术,是临床针对长期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患者提供的干预措施,具有静脉穿刺选择性多、成功率高、感染机会少、创伤小等优点[1]。传统PICC导管穿刺过程中,导针架虽然可以选择的血管深度,但其固定性导致无法灵活改变穿刺针方向,并有导针器与穿刺针分离的情况,尤其遇到患者皮肤松懈,血管深度在穿刺过程中发生改变,或是动静脉伴行位置不利于穿刺以及精神类躁动无法配合的特殊患者等情况时,容易发生穿刺失败。考虑PICC置管术的特点,需要辅以有效干预措施,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有学者[2]提出,无导针架结合超声引导在PICC置管中可取得满意效果。本院对上述理论开展研究,整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22年12月起,2023年12月止,选该阶段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①组和②组。①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0-80岁,平均(50.45±2.84)岁;②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1-80岁,平均(50.49±2.88)岁;两组资料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①组(无导针架结合超声引导),具体内容如下:常规皮肤消毒,穿无菌手术衣,铺无菌巾,将患者全身置于无菌巾下,将耦合剂涂于B超探头上再用无菌探头罩套好,注意保持探头与塑料套之间平整无皱褶、气泡,以免影响成像。扎止血带,用2%的络合碘代替无菌耦合剂涂于穿刺点皮肤上使探头显影,操作者取坐位,肘部找到固定的支点,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呈C形握持探头颈部,在B超下找到标记的穿刺血管,轻移探头将靶血管横截面中点位于B超屏幕中间,右手持塞丁格套件内的扩张器置管鞘用其尖端在探头边缘的中点处皮肤上轻轻试探,观察B超屏幕中皮肤表层影像的变化,领悟穿刺针所需的角度及方向,再换用21G 塞丁格穿刺针,针尖斜面朝血流方向,使穿刺针在B超屏幕血管横截面中心的皮肤表面进针,角度根据扩张器的试探取30~70 度,血管深度在0.5cm以内的患者尽量降低角度,否则易穿透血管。在未穿透血管前,穿刺针可在皮下组织内根据B超显影灵活调整进血管的角度,见回血后,稳定穿刺针,将导丝柔软端经穿刺针芯送入,用改良的塞丁格技术置人PICC 导管”。对于低血容量的患者,回血慢,操作者明显觉得有血管穿破感,B超显影也提示进入血管,但此时仍无回血,可在穿刺针尾接10mL注射器,注射器内见回血后固定穿刺针,让助手取下注射器后再送导丝,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②组(有导针系统的B超引导),常规消毒后在有导针系统的B超引导下对静脉进行穿刺置管。

1.3 研究指标

治疗后对置管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情况(导管异位、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次数),检测患者疼痛评分及舒适感情况。

疼痛评分: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值10分,分值越高痛感越强[3]

舒适感:参照舒适状况量表,分值112,分值越高越舒适[4]

1.4 数据处理

统计用SPSS 24.0,(±s)/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安全性情况对比

安全性,①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②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安全性情况对比n(%)

组别

局部感染

静脉炎

穿刺点渗血

局部肿胀

总发生率

①组(n=50)

0(0.00)

0(0.00)

1(2.00)

1(2.00)

2(4.00)

②组(n=50)

1(2.00)

1(2.00)

2(4.00)

2(4.00)

6(12.00)

x2

1.223

P

0.269

2.2 两组置管情况对比

置管情况,①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②组,穿刺次数少于②组(P<0.05)。两组导管异位率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置管情况对比n(%)/(±s)

组别

导管异位率

一次置管成功率

穿刺次数

①组(n=50)

1(2.00)

49(98.00)

1.02±0.21

②组(n=50)

3(6.00)

40(80.00)

1.75±0.53

x2/t

0.260

6.537

9.055

P

0.610

0.011

0.000

2.3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

预后情况,①组疼痛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均占优(P<0.05)。见表3:

表3:两组预后情况对比(±s,分)

组别

疼痛评分

舒适度评分

①组(n=50)

2.03±0.13

95.25±2.65

②组(n=50)

3.39±0.51

70.16±2.48

t

18.272

48.882

P

0.000

0.000

3 讨论

PICC置管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属于有创辅助治疗手段[5]。PICC置管适用于长期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建立置管后能够准确避免多次穿刺对静脉造成的损伤。但是在临床实际开展过程中,多以传统穿刺的方法来置管,操作具有一定盲目性,穿刺中容易对血管造成损伤,增加相关并发症风险。

无导针架结合超声引导是近年来临床针对PICC置管操作提出的干预措施,其中超声引导下能够准确对患者静脉情况进行观察,尽可能选择质量较好的静脉血管,提高置管的准确性及穿刺质量;无导针架干预下则能够准确协助施术者对患者血管情况共进行评估,根据血管状态灵活调整穿刺方法及探头方向,利于寻找血管穿刺,对于部分特殊血管条件患者也能够准确穿刺,提高置管成功率的同时降低患者疼痛感[6]。本研究结果中,①组在PICC置管中采用无导针架结合超声引导能够有效摆脱导针架的限制,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上述报告各结果均证实该辅助措施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由此可见,在PICC置管中采用无导针架结合超声引导干预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提高穿刺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颖慧.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导管头端定位点位置的选择及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2023,39(29):119-121.

[2]张才芹,马金玲,吴惠芳.专项护理在改良引导式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PICC置管患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19(7):1054-1057.

[3]朱博.暖箱预热安尔碘消毒液涂擦联合蔗糖溶液口服在早产儿PICC置管穿刺疼痛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哈尔滨医药, 2023, 43(1):96-98.

[4]衣沈妮,管树荣,赵凌燕,等.三种PICC置管法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 20(19):2996-3000.

[5]谭俏红,凌健丹.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图技术在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 14(17):88-91.

[6]项小燕,朱薇,钦晓英,等.超声斜轴平面引导技术在成人股静脉PICC置管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22, 37(7):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