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临床特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临床特点研究

许红丽

四川省仪陇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637600

摘要:目的:探索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临床特点,明确其实际操作中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将剖宫产分娩产妇80例纳入研究范畴。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40例归结研究组;非瘢痕子宫产妇40例归结对照组。结果:研究发现,剖宫产手术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在实验组明显延长(P<0.05),同时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量也显著增加(P<0.05)。其胎盘异常发生率高达20.00%,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5.00%(P<0.05)。其子宫异常发生率高达17.50%,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2.50%(P<0.05)。其新生儿窒息率为12.50%,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0.00%(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接近(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其手术时间更长,出血量更大,不良结局可能性更高,其风险程度较大,必须审慎对待。

关键词:瘢痕子宫;非瘢痕子宫;妊娠;剖宫产;临床结局

瘢痕子宫常见于妇产科手术后,如剖宫产、子宫肌瘤切除、子宫穿孔修复和子宫成形等。其中,剖宫产是造成子宫瘢痕产生的主要一类因素。对于患有子宫瘢痕的女性来说,如果让其再次怀孕,可能会增加发生子宫撕裂、产后出血以及前置胎盘等系列相关性并发症的风险几率[1]。此外,在存在有瘢痕子宫并进行第二次剖腹产手术分娩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如损伤、感染、粘连以及切口愈合不良等风险也会明显提高。这将严重影响母亲和胎儿的健康与安全。我们医院积极开展了相关调查与分析工作,总结出了一些实用经验,并明确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基本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将我院2023年1月至8月期间接收的剖宫产分娩产妇80例纳入研究范畴。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妊娠,均具备接受剖宫产手术方面各项指征并自主选择接受剖宫产分娩;产妇意识清醒、认知功能完全正常,能够和外界实现无障碍交流。排除产妇生命体征不平稳,存在其他合并症;盆腹腔手术史者、较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疾病者;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传染性疾病等产妇;多胎妊娠、体外受精、存在精神疾病尚未完全康复的人也被排除。本研究选择了40例涉及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并将其归入研究组中。年龄范围18-43岁,平均(32.4±3.2)岁;孕周范围36-40周,平均(38.2±1.2)周。另外,还选择了40例非瘢痕子宫产妇作为对照组。其年龄范围19-42岁,平均(31.8±3.3)岁;孕周35-41周,平均(38.1±1.4)周。两组参与者上述方面相关数据分布相当(P>0.05)。

1.2方法  ①对照组产妇均采用标准剖宫产手术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在产妇的下腹部进行横向切口,并按照规范要求将胎儿顺利分娩出来。②研究组手术方式为在腹部原瘢痕处切开皮肤,依次进腹,正常分离子宫黏连相关组织后,在子宫下端肌层位置处做一个大约10cm长度的横向切口。然后将胎儿成功顺利娩出后,根据操作规范要求逐层缝合创口。两组术后处理方式保持一致。

1.3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指标。具体包括手术时长、手术过程中和术后出血量、恶露排出时间等情况的观察。②胎盘状况异常情况。如胎盘前置、胎盘植入、胎盘黏连等。③子宫异常情况。如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宫缩乏力。④新生儿健康状态。采用阿氏评分(Apgar)对新生儿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了解有无新生儿窒息,以0-10分计,分值高,健康状况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结果数据经过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情况比较  研究组剖宫产手术时间以及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明显性长于对照组(P<0.05),其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出血量均显著性超过对照组(P<0.05)。见表1。

1两组手术指标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min)

术中出血量

(ml)

术后出血量

(ml)

恶露持续

时间(d)

对照组

40

52.24±5.12

180.65±27.82

334.35±45.55

41.05±4.14

研究组

40

70.82±7.23

260.94±35.45

432.74±58.66

50.64±5.18

t

8.7832

23.872

24.762

6.2863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胎盘异常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胎盘异常发生率高达20.00%,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5.00%(P<0.05)。见表2。

2两组胎盘异常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胎盘前置

胎盘植入

胎盘黏连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0

1(2.50)

0(0.00)

1(2.50)

2(5.00)

研究组

40

3(7.50)

2(5.00)

3(7.50)

8(20.00)

t

4.11

P

<0.05

2.3两组子宫异常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子宫异常发生率高达17.50%,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2.50%(P<0.05)。见表3。

3两组子宫异常

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子宫破裂

宫缩乏力

先兆子宫破裂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0

0(0.00)

0(0.00)

1(2.50)

1(2.50)

研究组

40

2(5.00)

2(5.00)

3(7.50)

7(17.50)

t

3.47

P

<0.05

2.4两组新生儿健康情况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2.50%,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0.00%(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较高且接近(P>0.05)。见表4。

4两组新生儿健康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新生儿窒息[n(%)]

新生儿Apgar评分(分)

对照组

40

0(0.00)

9.28±0.52

研究组

40

5(12.50)

9.06±0.62

X2或t

3.41

2.8272

P

<0.05

>0.05

3讨论

瘢痕子宫是指剖宫产手术或行肌壁间肌瘤剥除术后的子宫,而引起瘢痕子宫的重要原因就是剖宫产术。剖宫产手术是一项关键的产科手术技术,能够有效地协助高风险和异常妊娠的孕妇成功完成分娩过程。此外,剖宫产手术具有时间短、可以有效减轻产妇宫缩疼痛等显著性优点,因而更容易被接受。这也导致了剖宫产率逐年增加[2]。随着我国二胎、三胎政策逐渐实施,如今有许多高龄产妇、瘢痕子宫等高危产妇妊娠,此类产妇的危险性比较大,在产妇妊娠、分娩期间应该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剖宫产手术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此外,研究组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量也显著增加。这可能是因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位置较特殊,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上面临更大挑战,并给产妇造成了较大伤害,从而导致剖宫产手术所需时间延长并增加了出血风险[3]。此外,在研究组中胎盘异常发生率和子宫异常发生率均超过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都较高且接近。因二次剖宫产的瘢痕子宫影响了整体子宫弹性,在再次怀孕后随着子宫体积增大导致纤维化,不利于再次分娩[4]。并增加胎盘黏连风险,由于整体弹性下降,可发生子宫收缩乏力、过度收缩,严重的有子宫撕裂和大量出血发生[5]

综上所述,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其手术时间更长,出血量更大,不良结局可能性更高,其风险程度较大,必须审慎对待,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丽娟.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4,18(02):60-63.

[2]杜学文,邓素梅,周青等.超声测量瘢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对分娩方式和围产儿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23,20(11):81-84.

[3]尧桂贤.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与验证[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3,30(11):118-121.

[4]居晓庆,金蕴洁,王晓燕.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发生子宫破裂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23,19(05):575-581.

[5]王玉鹏,胡小黎,张蓉等.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产妇安全感在信息需求与术前焦虑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与康复,2023,22(0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