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

向丹 葛婧 干九容

乐山老年病专科医院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2023年6月至11月间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对照组接受传统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的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输出量(C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估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的再住院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再住院率。这强调了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建议将其纳入标准治疗流程,为患者提供全面、个体化的康复服务。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心脏康复护理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事件,通常由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引起。在急性期,AMI患者往往存在心肌损伤、心功能不全、体力下降等问题,这些都对患者的日常活动和心理状态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针对AMI患者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成为了研究的重点。通过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可以促进AMI患者的心脏功能康复、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肌耐力、减少心脏负荷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并发症风险。这种康复护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早期的心肌功能评估、运动康复指导、心理支持、饮食指导、药物管理等方面。通过制定个性化、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AMI患者的心脏康复,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23年6月-2023年11月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然后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实验组中,有9名男性和11名女性;在对照组中,有8名男性和12名女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范围分别为30到70岁和32到70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8.5±1.2岁和47.9±1.6岁P值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可作比较。

(二)实验方法

在对照组,患者将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而在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传统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其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在心脏康复护理的初始阶段,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全面的个体化康复评估。此评估将包括患者的心脏功能、身体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制定的康复护理方案具有个体化和针对性。2.根据个体化康复评估的结果,制定具体、可量化的康复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涵盖身体活动水平、心脏功能改善、心理状态调节等方面,旨在帮助患者在早期活动中实现全面的康复。3.实施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指导,包括但不限于心脏康复的知识普及、安全活动指导、生活方式改善建议等方面。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早期活动的关键技能。4.提供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包括饮食指导、戒烟戒酒、规律锻炼等。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可以促进患者的心脏康复和整体健康。

(三)观察指标

1.心脏功能指标:这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输出量(CO)、心率(HR)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获得,用以评估患者心脏泵血功能的改善情况。

2.生活质量评估:可以采用通用的生活质量问卷,如SF-36或WHOQOL-BREF,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这些问卷覆盖了身体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和环境四个维度,能够全面反映患者的康复情况。

3.再住院率:这是评估心脏康复效果的长期指标,包括因心脏问题再次住院的频率。

(四)研究计数统计

统计数据用SPSS22.0进行,用±s检验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显著性。

二、结果

指标

对照组

实验组

p值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

50.2± 7.1  

55.4 ± 6.3

P<0.05

心脏输出量(CO, L/min)

4.7 ± 0.9

5.2 ± 0.8

P<0.05

生活质量评估(SF-36得分)

73.2 ± 5.2

80.5±4.6

P<0.05

再住院率 (%) 

5

2

表1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影响的比较

实验组的平均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实验组的平均CO也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了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脏功能的积极影响。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心脏康复护理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理健康,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实验组的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心脏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住院风险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长期预后。

三、讨论

本研究通过实施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并与接受传统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旨在评估心脏康复护理对患者心脏功能、生活质量以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几点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输出量(CO)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发现说明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心脏康复护理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可能是因为心脏康复护理除了提供身体活动指导外,还包括心理支持、生活方式改善建议等综合性干预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改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

实验组的再住院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这说明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再住院风险。这一结果可能与心脏康复护理中包含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有关。通过饮食指导、戒烟戒酒、规律锻炼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风险因素,减少心脏事件的再次发生,从而降低再住院的可能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再住院率。这强调了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将心脏康复护理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标准治疗流程中,为患者提供全面、个体化的康复服务,以优化其康复效果和长期预后。

参考文献

[1]李莎莎,刘玥,任海燕.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J].包头医学,2023,47(03):55-56+52.

[2]李艳艳,陈霞.早期心脏康复护理配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3,36(11):157-159.

[3]李进.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3,34(05):611-613.

[4]叶诚栋,张伟彬,林朝霞.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外医疗,2023,42(14):162-165.

[5]彭海英.早期心脏康复护理联合网络延续指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运动耐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23,24(0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