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临床生化分析前质控提高检验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加强临床生化分析前质控提高检验质量

朱艳芳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云南曲靖   654200

摘要:目的:分析生化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分析前质控措施,以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10月至2023.10月于我院接受临床生化检验的302例受检者的检测标本,对检验异常的标本进行筛查和统计,分析导致标本异常的因素,制定检验前质量控制措施。结果:302例临床生化检验标本中,结果异常共20例,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样本量不足、餐后采血、标本溶血、放置时间较长及采血部位不合理等。结论:影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做好检验前质量控制工作十分重要,是提高检验质量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临床检验;生化标本;影响因素;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

临床生化分析是医学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对机体中各类生化指标的测定,如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1]。目前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生化检验的项目也明显增加,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如何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是检验工作的重点。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主要涵盖分析前、中、后三个环节,其中检验前质控是质量控制的重点。但是结合现状分析,目前标本分析中、后的质量深受重视,实验室积极开展相关工作,而分析前质控工作涉及内容繁多,不具有明确的规范和流程,容易影响检验质量[2]。另外,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标本采集、保存、运输等,因此做好分析前质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主要生化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质控措施,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1.10月至2023.10月于我院接受临床生化检验的302例受检者,302例患者中男/女=162/140,年龄18~72(37.64±5.45)岁。采集受检者血液作为检验样本,对全部样本行常规生化检验,受检者的检验方法、流程和时间均一致。

1.2 方法

受检者检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配套试剂进行检验,采集受检者静脉血,主要检测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如果检验结果与正常值不同,提示结果异常,分析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

  1. 结果

302例临床生化检验标本中,结果异常共20例,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样本量不足、餐后采血、标本溶血、放置时间较长及采血部位不合理等。如表1所示。

表1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例数

占比(%)

样本量不足

6

1.99

餐后采血

4

1.32

标本溶血

4

1.32

放置时间较长

3

0.99

采血部位不合理

3

0.99

总计

20

6.62

  1. 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显著增强,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得到了广泛重视,而临床生化检验作为其中重要的诊断方法,在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为血液标本相对特殊,在进行生化检验的过程中,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检验前涉及的内容与环节较多,影响因素也比较多。

通过研究结果可知,302例临床生化检验标本中,结果异常共20例,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样本量不足、餐后采血、标本溶血、放置时间较长及采血部位不合理等。例如当样本量不足难以满足检验要求,可能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或者难以得到有效结果,同时样本量不足还会对生化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造成影响,难以准确检测出一些微小的变化[3]。餐后采血可能导致机体血液中糖类、蛋白质等化学成分出现变化,进而影响生化检验的结果,尤其是血糖、血脂等需要空腹采血的指标,餐后采血可能导致结果偏高或偏低,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标本溶血主要指血液标本在采集、运输和保存等阶段,红细胞发生破裂,释放血红蛋白等成分,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如肌酐、转氨酶、尿素氮等,进而影响疾病的判断。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可能会对一些生化指标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如尿酸、血糖等。同时,长时间放置容易受环境中微生物污染,进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因此临床生化检验的过程中需要尽量缩短样本留置时间,以减少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采血部位的选择对生化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不同部位的血管中血液成分可能有所差异,所以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需要选择血管丰富、容易穿刺且不容易导致溶血的部位采集血液样本。

为了减少相关因素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检验前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十分必要,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加强对样本量的控制。检验前,检验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样本采集相关操作规程,保证所采集样本量满足临床检验要求。同时进行样本采集前,需要全面、仔细核对医嘱与患者信息,保证正确无误。另外,针对一些特殊的检验项目,需要做好与实验室的沟通工作,检验前明确具体需要的样本量,规范采集。(2)采血时间控制。多数情况下,临床生化检验主要在清晨采集受检者的静脉血,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相对稳定和平衡,能够客观反映血液中被测物质的具体含量。针对需要空腹采血的检验项目,检验前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指导,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如饮食限制、禁酒等。但是一些检测项目对采血时间的要求相对特殊,例如餐前血钾水平明显高于餐后,因此血钾的测定通常在餐后进行。检验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指标对采血时间的要求与规定,并严格遵守,避免时间不当影响检验效果。(3)避免标本溶血。溶血是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的主要因素之一,可导致多项指标出现异常,为了避免标本溶血,检验人员需要提高采血技术水平,避免用力或反复穿刺,以减少红细胞的损伤。同时在检验时需要合理选择采血器和试管,保证无任何污染和机械性损伤。另外,严格按照标本运输和保存相关规定要求进行操作,避免高温、震荡等可能导致溶血的因素。(4)标本放置的控制。标本完成采集后,需要在规定时间内送至实验室检测,避免放置时间过长。针对无法及时检测的标本,需要规范保存,尽快安排检测。定期检查保存标本的情况,保证其状态良好,避免出现污染、变质等情况

[4]。(5)合理选择采血部位。针对采血部位的选择,检验人员需要结合患者情况、检验项目等合理选择,如肘部静脉、手背静脉等。针对儿童、高龄人群或者血管条件较差的受检者,可选择指尖采血等其他采血方法。另外,采血前需要做好采血部位的消毒工作,避免发生感染。除了采取以上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外,还需要加强对检验人员的专业教育和培训,以保证检验前质控措施的准确执行,提高检验质量。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检验人员对专业技能和质量控制的认识,进而保证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影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采取全面、有效的分析前质控措施对于提高检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金钟. 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分析及检验前的质量控制[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8):140-141,5.

[2] 张勤国,雷震山,蒋姝红.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前后质量控制研究[J]. 检验检疫学刊,2020,30(1):106-107.

[3] 徐安辉.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与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2020,10(20):15-16.

[4] 林浩潮,叶艳君,苏广游,等. 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分析及检验前的质量控制[J]. 中国社区医师,2022(35):87-89.

作者简介:朱艳芳,女 (1983年9月),籍贯:云南会泽,科室 :检验科,学历:本科,职称 :副主任技师,主研方向:临床生物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