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教育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教育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黄文娟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教育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1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D、HAMA、LiHFe、GSES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HAMA、LiHF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GSE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教育,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扎根理论;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水钠负荷过多、运动耐量降低,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慢性心力衰竭对老年群体的影响较大,就老年人群而言,其年龄较大,身体各项机能处于逐渐衰退的趋势,同时抵抗力也逐渐降低,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不利于疾病的好转[2]。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十分必要。扎根理论研究法属于质性研究,其本适用于社会研究,后来在护理领域中也得到应用[3]。本研究将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教育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1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纳入标准: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参照《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年龄>60岁;沟通、交流无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器官功能不全;伴有不同程度肢体障碍;患有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对患者的血糖、血压进行合理地控制,并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和强心药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症状合理地进行心室重构,并采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予以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教育,具体如下:①成立护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6名护士组成护理小组,共同进行扎根理论有关知识的培训,掌握与患者沟通以及心理护理的方法。组内成员共同制订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教育流程:使用扎根理论对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制作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模型,根据解决方案模型制订完整干预措施。②分析心理状态:护理小组成员共同制订与患者沟通的提纲。在交流过程中,护士引导患者说出对治疗的想法及患者自身对疾病有关理解,密切关注患者表情、动作变化,护士避免打断患者发言,交流时间为0.5~1.0 h。交流结束后,对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所有患者具体的心理状态,如紧张、抑郁、逃避、恐惧、焦虑、性格转变至孤僻等。③制作模型:通过查阅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有关资料,就患者分析资料开展组内讨论,并制作心理障碍解决方案模型,包括分为认知、理念、行为三大板块。④干预措施:a.调整患者认知。对患者进行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有关知识的教育,包括治疗方式的选择、配合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并发症的方式等,告知患者生存率较高,通过配合治疗,可痊愈;并告知患者治疗方案的优点,通过讲座、观看短视频等方式,深化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了解,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b.深化患者认知。开展治疗前,告知治疗的作用、优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如何预防以上并发症等;健康教育过程中,耐心解答患者疑虑,并以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医学名词,确保患者得到医护人员必要的信息支持。c.调整情绪。针对患者出现的负性情绪,与每例患者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使用积极语言对患者进行疏导,耐心回复患者疑虑,并引导其通过听音乐、阅读杂志等方式调节情绪,减少对疾病的关注,同时组织病友联谊会,邀请成功案例现身说法,共同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d.强化心理支持。医护人员通过让家属与患者交流,并共同参与交流过程,帮助患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使其树立坚定的治疗信心,并嘱家属在家庭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鼓励、监督,以强化患者的心理支持。

1.3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护理前后采用汉密斯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及汉密斯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估,得分与不良情绪呈正比;生活质量:护理前后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LiHFe)评估,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低;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对患者应对日常生活突发事件及各类难题态度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自我效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两组心理状态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HAMA得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HAMA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的比较(x±s,分)

组别

n

HAMD

HAMA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50

35.61±2.47

21.07±1.37

28.65±1.25

22.14±1.32

观察组

50

35.68±2.53

15.83±0.96

28.72±1.30

15.01±0.85

t

0.198

18.702

0.176

19.835

p

0.842

0.000

0.921

0.001

2.2两组生活质量的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iHFe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LiHFe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生活质量的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50

66.73±13.29

51.96±1.33

观察组

50

66.78±13.34

42.29±1.18

t

0.194

50.024

p

0.783

0.000

2.3两组自我效能的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SE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GSES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自我效能的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50

15.39±0.44

25.38±1.15

观察组

50

15.32±0.47

35.98±1.46

t

0.184

36.076

p

0.719

0.000

3讨论

就慢性心力衰竭而言,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该病不仅具有反复发作、死亡率高的特点,而且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受疾病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患者会出现多种负性情绪,如消极、抑郁、焦虑等,延缓疾病的好转[4]。本研究将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教育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HAMA、LiHF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GSE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教育,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维佳.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 心理月刊, 2021, 16 (17): 83-84.

[2]邱爱平,王靖怡,刘胜姣.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13):1766-1768.
[3]苏萱,吴小香,乔敏敏.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教育在乳腺癌化疗患者植入式输液港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24, 30 (03): 25-28.

[4]李凤蕊.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和心功能、MMSE评分的影响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