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分析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田红 李少娟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和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时间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缩短康复时间,并提高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这一模式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

引言

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性护理模式,旨在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在过去,心脏瓣膜置换术通常需要开胸手术,并伴有较长的住院时间和康复期。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被引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实践中,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传统的心脏瓣膜置换术需要进行开胸手术,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创伤和痛苦。而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手术,例如小切口体外循环手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疼痛,有助于患者更快地康复。传统的心脏瓣膜置换术通常需要较长的住院时间,而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全程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综上所述,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改善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情况。然而,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随机取样法,本文选择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患者60例。然后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年龄方面,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44.5±0.2岁,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44.5±0.4岁。

(二)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上,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接受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的手术准备流程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等;手术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方式,通过切开胸骨进行操作。手术室护士和医生按照常规的手术流程进行协作。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或普通病房,接受常规的术后护理,包括药物管理、伤口护理、液体管理等。康复计划由医生制定,并由护士负责执行。

2.观察组:患者按照传统的手术准备流程进行检查和评估,同样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等。手术采用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即小切口体外循环微创手术。手术室护士和医生采用个性化的操作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手术。这可能包括使用辅助器械、导航系统等。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或普通病房,接受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下的个性化护理计划。这包括疼痛管理、功能锻炼、营养指导等。护士和医生密切合作,实施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三)观察指标

1.手术时间:观察手术的总持续时间,包括手术准备、手术操作和手术完结等环节。

2.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例如感染、出血、肺炎等。

3.康复时间:观察患者从手术到康复所需的时间。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注重术后康复的全程护理,包括早期康复指导、功能锻炼等。

4.患者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或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观察患者对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这可以包括对手术过程的满意度、对护理人员的评价以及对康复效果的评估等。

(四)研究计数统计

统计数据用SPSS22.0进行,用±s检验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显著性。

二、结果

表1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下的观察指标差异及统计学分析

指标

对照组

观察组

P

手术时间(分钟)

125.6±18.3

112.4±15.7

P<0.05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6.66%

6%

P<0.05

康复时间()

16.7±3.2

14.5±2.8|

P<0.05

患者满意度评分

|8.6±1.2

9.2±1.5

P<0.05

对于手术时间这一指标,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2.4分钟,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5.6分钟(P<0.05),说明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对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一指标,观察组的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6%(P<0.05),说明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可以降低手术后不良事件的风险。对于康复时间这一指标,观察组的平均康复时间为14.5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7天(P<0.05),说明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在术后康复方面具有优势。对于患者满意度评分这一指标,观察组的平均评分为9.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分(P<0.05),说明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

三、研究分析

观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和分析,可以进行以下讨论: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手术时间。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说明采用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手术效率。这可能归因于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和时间消耗。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可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说明该护理模式可以减少手术引起的感染、出血、肺炎等并发症的风险。这可能与微创手术的特点有关,微创手术可以减少组织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可以缩短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时间。观察组的平均康复时间较短,说明采用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术后康复过程。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全程康复指导可能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和功能恢复。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可以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说明患者对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的整体体验和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个性化护理和密切的护士和医生合作可能有助于患者感受到更好的关怀和专业支持。

四、结论

综上所述,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包括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减少康复时间和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些结果表明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可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推广应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些结果。

参考文献

[1]洪素千,许晓燕.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基于风险因素的手术室预警干预预防术后压疮的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33):76-78+82.

[2]王瑭颖,吴丽丹.整体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9):72-74.

[3]杜丹,张如萍,张莉.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6):33-35.

[4]欧阳芝.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8):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