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留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效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动留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效用观察

1蔡慧 2罗丽通讯作者

1.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  重庆 409000

 2。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1220

摘要:目的:探究动留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效用。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按照简单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动留针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结束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眩晕症状均缓解,实验组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动留针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眩晕等症状,疗效果显著,因此可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动留针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临床效用

颈椎病,包括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以及食管压迫性颈椎病[1],由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致椎动脉受累可引起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临床上常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2],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病因比较复杂的一类颈椎病,主要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引起椎节不稳,压迫到相邻的椎动脉,颈椎退行性病变,造成椎-基底动脉缺血,而引发的疾病。动留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较好,本研究探究动留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按照简单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32 岁,平均年龄为(53 .54±5.59)岁,最长病程5年,最短病程1年,平均病程(2.4±3.6)年。实验组患者中最大年龄为71 岁,最小年龄为35 岁,平均年龄为(52.23±5.75)岁,最长病程5年,最短病程1年,平均病程(2.3±3.9)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P>0.05,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中有关椎动脉型颈椎病[3]的诊断标准,经过诊断患者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年龄20~80岁;病情稳定;近4周内未采取任何措施治疗;患者认知功能良好。

排除标准:排除伴有其他原发性合并症的患者;耳疾患,主要为梅尼埃病;排除颅内占位肿瘤;排除颈部皮肤严重破损或感染;排除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妇女患者;排除伴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患有精神病、恶性肿瘤的患者。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包括:患者前倾伏坐位,双手交叉支撑前额,局部皮肤常规酒精消毒,主穴为颈夹脊、后溪、天柱、风池、百会、申脉[4],取1.5寸毫针,选用单手进针平补平泻,针刺得气后留针。期间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min。

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动留针术治疗,包括:患者前倾伏坐位,双手交叉支撑前额,局部皮肤常规酒精消毒,主穴为颈椎部位的夹脊穴、后溪、天柱、风池、百会、申脉,选用单手进针法,依次刺入穴位,在后溪穴以1.5寸毫针直刺,并予以强刺激,采得气后立即出针。引导患者旋转肢体,在活动受限极处极力努挣并停留2~3s,后缓慢回到原始位置,如此反复活动5min。

1.3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价,以眩晕、疼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为显效;以眩晕、疼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为有效;以眩晕、疼痛等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加重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n=30)

5

2

对照组(n=30)

5

3

P

>0.05

<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评价

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疗效

实验组(n=30)

26

2

2

93.33%

对照组(n=30)

14

10

6

80.00%

P

<0.05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长期伏案劳作,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己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常见疾病。颈源性眩晕,以急、慢性眩晕为主要症状,为个人家庭及社会均带来巨大困扰。在治疗方面,手术疗法存在潜在并发症的可能性,药物及物理疗法主要是缓解症状为主,但长期效果不佳,因此现阶段寻找一种快速有效、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是迫切需要的。中医将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归为“项痹”眩晕”“颈肩痛”[5]等范畴,主要方式有针刺、中药熏洗、推拿治疗,相对于“静以久留、停针候气”的静留针而言,其“动留针术”让躯体肌肉关节活动,配合躯体某部的主动或被动运动,从而起到增强疗效的目的。本研究探究动留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效用,结果表明,结束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眩晕症状均缓解,实验组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因此可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恒萍,韩丰丰,张令媛. 动留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干预效果研究[D].云南中医药大学,2023.

[2]荆淑红,张霞,王艳芳,甘召华.针刺上下项线处结筋病灶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23,12(17):20-21.

[3]程友花,徐立军,王欢.枕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丰[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6(04):80-81.

[4]杜晓鹂,朱彦,李健等.员利针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07):4091-4095.

[5]朱颖,徐凤芹. 动留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效用[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虚证与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虚证与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虚证与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2021:41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