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A指导下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的研究——以《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Unit 2单元教学实践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4

POA指导下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的研究——以《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Unit 2单元教学实践为例

金繁繁

温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单元教学实践,探讨POA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尤其是对中低英语水平学习者的影响。经统计与分析发现:1)POA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够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一定正影响;2)POA对中低英语水平学生跨文化写作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其中低级别英语水平学生跨文化交际写作能力提升最甚;3)学生对POA教学流程持积极态度,认为POA能够激发语言学习动力、增加跨文化交流欲望、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研究背景

2020年,我国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1]]明确规定,我国大学英语课程应“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由此可见,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不能仅着眼于语言知识的传播和传统语言技能的培养,更须重视文化知识传播和跨文化交际技能培养。在如今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是所有高校学生都应培养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

“产出导向法”(以下简称为POA)理论正是文秋芳教授团队针对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学用分离”的弊端,在国外语言教学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对我国外语教学实践提供了创新性思路。经过大量学者的研究与实践,该理论不断发展完善。但值得一提的是,众多相关研究亦或就POA的教学理念[[2]]、教学流程[[3]]、具体教学环节[[4]]和教学评价机制[[5]]展开,亦或就教材改编[[6]]或教学语料设计及选择[[7]][[8]]开展。相关研究也多集中于面向中高级语言水平学生,研究POA对其语言能力提升的效果[[9]][[10]]或对其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11]],鲜有研究聚焦于POA对中低级别语言水平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影响。

鉴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旨在通过课程单元教学实践解答以下问题:1)POA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如何?2)POA对中低级别语言水平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是否有效?3)中低级别语言水平学习者对POA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态度如何?

基于上述问题的研究发现,本研究望能够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及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POA教学应用参考。

二、教学实践设计

    本教学实践在POA指导下面向中低级别语言水平学习者开展,在教学前期,通过吴卫平等[[12]]开发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量表》对教学对象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摸底测试,根据测试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依据POA教学法融入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技能等开展教学实践,同期收集教学对象在POA教学过程中的交际跨文化产出成果;在教学实践完成后,教师通过问卷星向教学对象发放问卷,再次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自评后测,并对学生进行POA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的问卷调查与跟踪访谈。

(一)教学材料

本教学实践案例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三版)第一册Unit 2 Text A课文“Conversational Ballgames”。相关教学材料包括该教材单元课文、配套练习、线上拓展资料(温州某独立学院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开发的《大学英语》课程),以及根据单元主题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前测结果补充的其他教学语聊,包括文章、音视频等。同时,在POA教学流程中的学生产出成果也将作为教学材料使用在课堂中,作为学习、反思、借鉴材料。

(二)教学对象

本教学实践对象为温州某独立学院大一学生,分别来自信息管理、公共管理、中医药等非英语专业。根据该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规定,此类学生均属B级水平(非高级语言学习者)。根据教学实践前期发放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自评量表(前测)结果发现,学生在“本国文化知识”、“外国文化知识”、“态度”、“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及“意识”六模块中,自评认为本人“外国文化知识”最为欠缺,其次为“跨文化认知技能”与“跨文化交流技能”,而最具备的除了“本国文化知识”外,则是较好的“跨文化意识”以及“态度”。而该测验结果与当前我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评现状基本一致[[13]][[14]]。具体可参考表1数据。

表1 教学对象跨文化交际能力自评前测

模块

平均值

标准差

本国文化知识

3.88

1.07

外国文化知识

2.89

1.17

态度

3.88

1.05

跨文化交流技能

3.61

1.00

跨文化认知技能

3.47

1.02

意识

3.72

0.95

鉴于前测所得数据,本教学实践在跨文化知识(尤其是外国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技能(跨文化交流技能与跨文化认知技能)两方面适当增加输入内容与语聊以及输出实践,以期帮助教学对象提升相关模块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流程

本教学实践由教师结合单元语篇内容与话题,参考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前测结果,补充相关语料,并根据POA“驱动——促成——评价”三环节开展教学。在该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课时压缩的背景下,本教学实践开展“线上”与“线下”双线学习路径,对本单元教学实践设计课前、课中与课后任务,以结合“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的模式提升教学对象的语言与文化能力。

在我国软实力不断提升,对外传播中国优秀及传统文化势在必行的大趋势下,高校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培养跨文化交际优质人才离不开培养学生的“双向跨文化意识”[[15]]。鉴于此,本教学实践基于单元话题创设东西跨文化交际语境,要求学生给一英国朋友回信,向其介绍我国适宜其工作的城市并为其提供生活建议。在该总产出任务驱动下,学生需要完成各类输入或输出型子任务,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写作任务。

具体单元教学实践涉及的课时分配与任务安排可参见表2。

表2 POA指导下的单元教学实践课时分配与任务安排

课前任务

课中任务

课后任务

线上

1-2学时

  1. 单元微课(课文语言点与语篇学习);
  2. 语言点自测;
  3. 跨文化交际场景任务要求。

线下

1-2学时

  1. 课文及语言点复测;
  2. 基于课本的跨文化知识(东西方会话差异)学习;
  3. 相关话题听阅输入强化;
  4. 相关话题当堂讨论与评价反馈。
  1. 课文配套练习;
  2. 跨文化交际任务——回信写作(初产出)。

线上

3-4学时

  1. 西方信件写作要求自学;
  2. 信件写作语料自学;
  3. 相关本国文化知识查阅与语料积累。

线下

3-4学时

  1. 东西方信件写作差异对比;
  2. 初产出成果示例点评修改;
  3. 师生合作点评初产出成果;
  4. 生生合作修改初产出成果。
  1. 跨文化交际任务——回信写作(终产出)。

如上表所示,教学对象在单元学习前即知晓本单元总产出任务——“向外国朋友介绍工作与生活的一个国内城市”。在该总产出任务驱动下,教学对象将结合教师所提供的“脚手架”有意识地开展任务相关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学习,并在完成知识输入后尝试进行任务产出。最终,在师生合作评价及外教评价反馈基础上完成最终的跨文化交际写作任务成果。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教学实践完成后,教师收集学生的所有回信写作文本,包括初产出文本和终产出文本,并邀请院校英国籍外教结合IELTS评分体系开展百分制评分反馈。所有写作文本通过匿名且乱序方式交由外教进行评分,以保证评分数据的客观性,从而将所得数据用于评估POA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对于中低级别语言水平学习者跨文化交际写作能力的影响。另外,教师通过问卷星向学生发布跨文化交际自评问卷(前测问卷与后测问卷),并将所得数据通过问卷星“在线SPSS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通过T检验计算p值,用于检验POA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同时,教师通过自制调查问卷与访谈了解学生对POA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态度。问卷开放性问题的回答及访谈相关质性数据将进行开放式编码提取关键词。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章节内容将围绕上述数据与分析,汇报POA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影响、对中低级别语言水平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效果,以及中低级别语言水平学习者对POA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总体评价,并基于相关结果进行讨论。

(一)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教学对象跨文化交际能力自评量表前测与后测数据,获得表3数据。

表3 跨文化交际能力自评前、后测数据对比

模块

前测

后测

均差

p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平均值

标准差

本国文化知识

3.88

1.07

3.92

0.8

0.04

.743

外国文化知识

2.89

1.17

3.06

1.30

0.17

.068

态度

3.88

1.05

3.87

1.03

-0.01

.909

跨文化交流技能

3.61

1.00

3.60

1.14

-0.01

.927

跨文化认知技能

3.47

1.02

3.49

1.16

0.02

.869

意识

3.72

0.95

3.77

1.06

0.05

.179

根据研究假设,在POA指导下的单元教学实践,教学对象将更具备主动学习跨文化相关知识(如东西方会话差异、信件写作差异等)的意识,且通过更多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机会,在“跨文化知识”(本国文化知识和外国文化知识)及“跨文化意识”方面有所提升的同时,其“跨文化技能”(跨文化交流技能与跨文化认知技能技能也应获得提升。

根据表3数据结果表明,教学对象在完成为期2周的POA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后,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除较为明显地提升“外国文化知识”外,该教学实践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他方面的培养似乎影响较小(p值>0.05)。换句话说,与传统课堂相比,POA指导下的单元教学实践在教学对象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方面见效似乎并不显著。

但通过对教学对象后期问卷调查发现,虽然上述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块的前、后测分值数据相差并不大,但是教学对象整体上均认为此次POA指导下的单元教学实践对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升与自信等方面均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具体数据可参见其对POA的总体评价。

(二)对中低级别英语水平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效果

本教学实践在POA指导下共有“初产出”与“终产出”两个版本信件写作成果。共回收有效作文80篇,其中初产出成果38篇,终产出成果42篇,可用于前后对比的有效信件写作成果共计32组(64篇)。所有作文均随机匿名编码,交由英国籍外教参考IELTS写作评分标准以百分制进行评分,以客观呈现所有产出成果的跨文化交际效果,并检验POA对中低级别英语水平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效果。将评分数据经统计分析后,获得表4数据。

表4 教学对象初产出终产出外教评分数据对比

人数

初产出

终产出

均差

p值

32

80.875

85.125

4.25

.022

从上表数据分析发现,在POA指导下的单元教学实践完成后,教学对象的初产出和终产出分数对比有所提升(4.25分),且提升较为显著(p=.022)。可从侧面反应教学对象在跨文化交际写作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随后,为了进一步明确POA指导下的单元教学实践对中低级别语言水平学习者的影响,本研究将教学对象依据初产出的分数段进行划分:低分组9人(<75分),中分组11人(85分<分值≤75分),高分组12人(≥85分),并对三组学生初产出和终产出的评分数据进行比较。数据结果显示(详见表5),低分组和中分组学生终产出分数有显著提高,其中低分组分数提升极显著(p=.000),增加了11.50分。对比而言,高分组学生无显著差异(p=.220),甚至在分数上有所下降。

表5 低中高组初次产出成果最终产出成果评分数据对比

组别

人数

初产出

终产出

均差

p值

9

71.33

82.78

11.50

.000

11

79.64

85.55

5.91

.018

12

89.17

86.50

-2.67

.220

根据实验假设,在POA指导下的单元实践中,中低级别语言水平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终产出任务在初产出任务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搭建的语言及知识“脚手架”,应获得整体的提升。结果显示,实验组中相对高水平的学生在POA教学流程下竟出现了分数些微下降的情况,而相对中、低水平的学生跨文化写作能力则明显提升。

经初步分析并结合外教反馈,判断造成该情形的原因之一在于中低级别语言水平学生能够通过POA指导下的各类语言与跨文化知识较快速地对语言错误进行修改,从而显著增强文本可读性。这也侧面印证了语言能力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其提升的重要性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而较高水平学生的分数下降经外教反馈,或源自对“外国读者期待”的把握不足。正如外教所言,这批学生在语言方面比较而言已经有较好基础,初产出与终产出任务在语言提升方面不明显。但在内容方面,该组学生为了增加所推荐城市的“休闲娱乐”性吸引力,比其初产出成果用了更多笔墨在此方面,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外方期待”(“foreigner expectation”),即在该城市工作所需了解的更多“实用性信息”(“practical information”)。总结而言,跨文化交际写作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学生在语言方面有所提升,更需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提升“服务意识”。

(三)中低级别语言水平学习者对POA的总体评价

通过对自制问卷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本研究发现,教学对象对POA有十分积极的态度,开放性问答与访谈中也出现了诸如“有意思”、“收获”、“自信”等关键词。教学实践对象对POA教学流程的喜爱主要在于认为POA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能够激发跨文化知识学习动力(88.64%)、增强跨文化交流欲望(79.82%)、帮助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88.63%),及提升英语书面或口语跨文化交际的自信(90.91%)。

正如学生A所说,POA教学流程在“输出—输入—输出”的模式下,能够更好地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和主动性:

以前就是跟着老师学,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笔记)。但是这次我知道自己要做到什么,所以上课的时候就很认真,更主动去学相关的知识。

同时,学生B也分享了自己在课堂上通过POA教学流程提升跨文化交际自信的喜悦:

作文写好之后课上分析的那次课我觉得最有用。我知道自己的错误有哪些,可以有方向去改去提分,而且还学了东西方的思维差异,能意识到除了语言问题外,我原来在思维上也是有问题的。现在我更清楚外国人想听什么。

如上可知,POA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在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上仍旧具备有效的积极作用,能够激发学生跨文化交际欲望,储备跨文化交际知识,并磨练跨文化交际技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仅有4.55%的学生表示自己完全不喜欢POA指导下的课程教学模式,但却有22.73%的学生不希望所有教学单元均采用POA教学流程。其中的原因包括认为POA课堂任务较繁重(43.18%),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

如学生C在访谈中表示,自己虽然喜欢POA课堂,但还是更倾向与比较轻松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我觉得第二单元这样子上课的方式(POA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还挺有意思的,以前没这么上过,所以还是体验感不错的。但是确实和其他单元比起来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感觉压力会比较大。所以偶尔这么上上就好了。

另外,也有学生在问卷开放性问答中对POA课堂提出了意见,希望“多讲些题目”。面对此类语言能力有限的学生,“讲词汇、刷题练语法”从而提升基本语言能力的需求似乎更为紧迫,而如何协调好学生的课业压力与跨文化交际任务所需精力之间的矛盾似乎也需要教师有更多考量。

四、结语

本研究以《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第三版)第一册Unit 2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POA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单元教学实践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综合数据统计结果与问答访谈发现,POA指导下的课程教学实践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具备一定正影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并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自信;同时,对中低级别语言水平学生而言,POA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也能够较为显著提升其跨文化交际写作能力;另外,POA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广受学生喜爱,因其能够激发学生跨文化知识学习动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欲望、提升跨文化交际所需的语言能力与自信。鉴于此,POA指导下的课程教学实践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不过,结合研究发现,要想充分发挥POA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性,仍要求教师把握好开学第一课,让学生在初入校园充满斗志时就及时明确大学学习与能力发展的目标,转变应试学习态度,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为了充分发挥POA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积极作用,仍须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而针对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不同难度级别的“真实交际任务”也必不可少,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找到语言能力学习与跨文化交际实践的平衡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2] 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4):547-558,640.
   [3] 文秋芳.“师生合作评价”:POA 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外语界,2016(5):37-43.
   [4] 邱琳.“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辩证研究[J].现代外语, 2019,42(3):407-418.
   [5] 文秋芳.POA 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理论框架[J].中国外语教育, 2017(2):17-23.

   [6] 邵颖.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马来语教材改编:驱动环节设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1):25-32,145.
   [7] 孙曙光. POA 教学材料使用研究:产出目标设定过程及评价[J].中国外语教育,2017,10(2):24-31,96.
   [8] 毕争.“产出导向法”教学材料使用的辩证研究[J].现代外语,2019,42(3):397-406.
   [9] 张文娟.“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之行动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10] 张伶俐.“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有效性研究[J].现代外语,2017,40(03):369-376,438.

   [11] 朱苑苑. “产出导向法”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效果的实证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29(6):112-118,135.
   [12] 吴卫平,樊葳葳,彭仁忠.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维度及评价量表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81-592.
   [13] 樊葳葳,吴卫平,彭仁忠.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自我评价分析[J].中国外语,2013(6):53-59.
   [14] 高永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71-78.
   [15] 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79-86,146.

作者简介:金繁繁(1992—),女,浙江人,硕士,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及翻译。

基金项目:2021年度温州医科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POA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培养中的效果研究”(课题编号:JG2021051),主持人:金繁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