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张洪

 盐边县桐子林镇中心学校

摘要:如今在素质教育要求的指导下,小学教育不仅要注重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教育密切相关,将二者相互结合,可以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成果。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面临着比汉族地区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也代表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道路上面临着巨大挑战。鉴于此,为了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提升道德水平。本文主要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相关策略,为推动此地区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教学

引言:

相较于汉族地区的小学生而言,少数民族的小学生在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之后,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文化环境和学习压力,这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教学做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制定出符合当地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小学学习中健康快乐成长。

一、结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开展情感教育

就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受到经济和教育条件的约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教学效果并不显著。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在进入小学后面临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在融入新的学习环境中也存在诸多困难[1]。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其开展情感教育,结合其心理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研究教学方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情况。如今,一些小学生呈现出早熟的倾向,他们的自我意识和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烈,对德育教学也会有抵触心理。面对这一状况,德育教师要采取情感教育模式,通过与学生形成友好互助的师生关系和良性循环的交流模式,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挫折和巨大的文化差异,融入与同学的交流互动中。例如,通过与学生交流多了解其在生活与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通过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有效的解决办法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关系,促使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有效成果。此外,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感状态较为脆弱,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合适的语言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走出情感困境,让他们在正向、积极阳光的教学环境中顺利成长。通过研究大量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开展情感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当然,在德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学中加强民族间的文化联系十分重要。小学生的思维是活泼跳跃的,为了应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德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加强学生对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减少他们的抵触心理。对于此,德育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外族人对其文化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自身文化信念的认同,让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自信心。

二、利用新颖的教学资源,开展整合教学

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虽然在教学条件上难以满足现代化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需求,但是教师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德育教学的新方式,例如运用新颖的教学资源,开展整合教学,将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引入到课堂当中,就能让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如今,少数民族地区也引进了互联网技术,这对于小学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巨大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给学生播放一些具有教学性质的视频,通过新颖的影片开展德育教育,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在影片的放映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记录学生的一言一行,或者引导学生在观看影片后发表感言,并且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让德育教学的知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样学生不仅实现了对自身心理健康状态的自纠,也明白了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同时,教师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教学当中。例如,在全校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让学生围绕当今的热门话题进行创作,然后在全校进行评比,通过一定的奖励,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这也能从整体上提升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三、家校联动,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影响,许多小学生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缺少亲情陪伴,一些学生会产生敏感、自卑甚至抑郁的情绪。面对这些现状,德育教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家庭因素,通过积极联系学生的家长,与家长形成联动,共同致力于学生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学的开展[3]。当然,小学德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要采取巧妙的策略,才能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关爱孩子成长,才能让其意识到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德育教学教师可以在定期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状态和学习情况,同时鼓励外出务工的家长通过社交平台多关心和关注孩子的成长状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与学校的关爱与呵护。此外,由于一部分家长并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德育水平,再加上他们的社会阅历和知识有限,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上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难以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面对这一情况,学校的德育教学部门可以开展对家长的培训活动,加强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发挥家庭的德育教育作用。而事实上,来自亲人的呵护与亲情的贯注更能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肯定和认同,取得的德育教育效果也更为显著。

四、优化成长环境,让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

与内陆发达地区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少数民族地区难以效仿其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开展心理辅导课程的形式。特别是针对心理辅导工作而言,他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能力的人员开展相关的活动,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很少有相关的心理治疗师愿意前往教学。但是,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心理问题上问题十分显著,这迫切需要当地的小学打破教学局限性,通过创造有利条件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引导学生消除心理障碍[4]。针对这一情况,学校促使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意味着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例如,在各个科目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学的知识,或者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积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带来的正向影响。从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来看,可以先从丰富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出发,例如,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有趣的运动比赛,帮助学生释放学业压力和负面情绪,还可以为学生组织各种兴趣爱好的社团,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个性培养与多样的学习生活上。这样就能转变其自卑、压抑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交和展示自己的过程中拥有自信、舒畅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此外,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还在于学校要建立其正向的评价模式,通过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及促使学生在健康有利的环境中学习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让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认同与肯定,建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价值理念。

五、结束语

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结合其心理发展特点和道德观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措施,促进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林波.心育与德育的整合——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路径[J].华夏教师,2021,(35):21-22.

[2]蒋天波.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研究[J].学苑教育,2021,(17):11-12.

[3]矫恒周.将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4):158-159.

[4]于辉.疫情期间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应对策略探讨——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06):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