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中药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

胥纯静1 刘琳琳1 孙倩1

1.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1400

【摘要】随着对中医药的关注和中医药理论研究的加深,中医在临床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用中药、中医治疗的病人中,会有不同的不良反应,以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最多,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当前,在临床应用中,由于无指征用药、配伍不当、滴注速度太快、治疗前没有做好肝肾功能检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多,所以,对于需要中药注射剂治疗的病人,临床医生要增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认识,并且要加强对病人用药前的检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用药的安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

从有关的调查数据来看,以前在临床上使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主要是西药。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对中医药的关注和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中医药在临床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中药制剂和治疗措施被认可,许多药物的临床价值也得到了验证[1]。在用中药制剂和中医治疗的病人中,会有不良反应发生,以中药注射剂为主,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中药注射剂发生 ADR的确切病因和致病机理尚不明确,这与病人的体质、用药时间、药物成分和药物质量等因素有关。

1. 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1.1 药品原因

①药理作用:中药注射液通常是一种复合制剂,其中含有的大部分是半抗原成分,它们与血液中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高致敏性的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由于药物自身的活性和毒性成分难以完全分离,或者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这些因素都使其使用风险增大[2]。比如双黄连注射液中含有的金银花具有抗病毒、抗菌的作用,但也会引起过敏,主要表现为哮喘、皮炎等[3]

②配伍不合理:中药注射剂中的组分比较复杂,在与其它药物的混合过程中,会引起透明度、 pH值、色泽等的改变,从而引起药物的理化性质的变化,从而产生不良反应[4]

③溶媒种类、药液配制后储存时间、滴速等因素:一些中药注射液与普通输液配比后,其溶液 pH值会改变,使其不溶于水的微粒增多,从而影响其组成的稳定性,而大颗粒则会引起局部循环障碍、堵塞或供血不足[5]

1.2 患者原因

由于患者年龄、性别及遗传等因素的差异,使其在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受到很大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发现,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病人有更高的不良反应[6]。这个年纪的病人,可能有皮疹史、心肺功能不佳、体质虚弱的孩子或者是老人,因此一定要慎重使用药物,在用药的过程中要仔细的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7]

1.3 临床应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些医师没有把适应症和用法用量把握好,容易导致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剂量过大、滴速过快、溶媒不当、联用不适等问题,从而导致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8]。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适应症,按照中医的原理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中药的特性,不仅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还会引起不良反应。

2. 预防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策略

2.1保证生产质量,保障用药安全

在研发过程中,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为保证原材料的品质稳定,必须严格执行有关 GAP规范,进行药材原材料的加工,并采用固定的基原药材;严格按照GMP要求,对中成药注射液进行质量控制,不断改进和提高药品品质;要认真贯彻GSP的有关要求,加强对药材的储存和运输的管理,确保药材的品质不被污染和腐坏。

2.2谨遵合理用药准则,提高防范意识

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应遵循中医药的“证治结合”原则,科学使用中药注射液。要注意中西医结合用药,避免混配。如果要联合用药,避免两种药的直接接触。

2.3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说明书

肌内给药和静脉给药是有区别的。中药注射剂以含有大分子有机质的葡萄糖为溶剂,在与氯化钠注射液的溶液中容易发生盐析,从而产生不可溶解的微粒。此外,使用时应以说明书中建议的溶剂为基础,不得随意调整。

2.4合理搭配药物

尽量分开使用,不能与西药混合使用。不同的中药注射剂同时使用时,要注意在输注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避免发生混合反应。

2.5注意用药卫生

配制液体的环境要保持干净,使用精细的液体过滤器来过滤液体,这样可以减少不溶解颗粒的产生。

2.6严格监测用药

在对病人用药治疗前,特别是首次使用时,应先了解病人的过敏史。术前35 min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好输液速度,尤其是促血管舒张药,要严密监控整个用药过程。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滞后,对于长期用药的病人,要密切观察才能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对于高敏的人群要避免使用,对于有过敏病史的儿童、体质虚弱的老人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一定要慎重使用药物,并且要密切监控,如果出现了过敏的情况,马上停止使用,并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3. 小结

开展中医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动态监控,降低不良反应率,建立高频次不良反应的早期预警机制。加大对我国市场上上市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再评估,以改善使用的安全性和疗效。

参考文献

[1] 孔敏, 许惠琴. 2013~2015年泰州地区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 黑龙江医药, 2015, 28(6):1285-1288.

[2] 袁宙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 2015,13(4):653-655.

[3] 张晓敏, 侯聪聪, 崔蕾,等. 6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30(9):754-755.

[4] 陈志勇, 肖佳音, 李庆忠. 有色中药注射剂溶血试验的比较研究[J]. 黑龙江医药, 2015,2 8(1):32-34.

[5] 赖剑锋, 张洁, 陈春枚. 131例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5,23(1):40-43.

[6] 贾振祥. 23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J]. 世界中医药, 2016, 11(7):1348-1350.

[7] 徐克明.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03例分析[J]. 江苏医药, 2017, 43(7):486-488.

[8] 郑晓丽, 郑文文, 唐启令,等. 15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 中国药师, 2016, 19(12):2307-2310.

【作者简介】胥纯静(1991.12—),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济南市,主管药师,本科,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研究方向:临床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