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导入激活高中生物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3

优化教学导入激活高中生物课堂

李钦婕,梁瑛

兴业县第二中学,玉林市,537800

摘要: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是研究生命的起源、演化、结构、功能和生态等方面的科学。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核心任务是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具体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因此,本篇文章将通过实物引入法、情境模拟法、问题启发法、视听讲授法以及多媒体导入五方面展开轮式,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导入;教学探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教学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者心理和认知学习的关键,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更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师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导入,让学生高效、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教学导入是一个开门见山,先期打动学生的过程,是成功教学的关键之一。高中生物课程的导入旨在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导入也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学习兴趣更强、学习效果也更好。

一、通过实物引入法,吸引学生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知识。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来导入生物学课程,这种方法让学生能够看到和触摸到真实的生物,并对其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此方法使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学导入是教师进行方法创新的机会,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尝试,不断探究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自己成为教学导入的高手。【1】

例如,当讲解“昆虫的呼吸系统”时,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根据细节理解昆虫呼吸的特点、适应性和优越性,理解昆虫呼吸的巨大意义与价值。首先,教师将通过昆虫的观察器材展示昆虫的呼吸系统结构和昆虫的生活习惯。然后,教师将使用动画幻灯片等数字化教学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昆虫呼吸系统的理解和认识,这些数字化手段可以更清晰地呈现昆虫呼吸系统的结构和运作方式。简述昆虫呼吸系统的概念及重要性,让学生简单了解昆虫的呼吸系统包括气管、气管网和腔隙等,以及昆虫的呼吸和生命活动之间的联系。教师展示昆虫的气管镜,出示昆虫的气管镜让学生看到气管呼吸器官的形态,了解昆虫气管与呼吸系统的关系。教师演示如何对昆虫进行观察,采集昆虫,对其进行实时观察,让学生从实物中发现昆虫的呼吸系统结构和外形,可以将昆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让学生看到昆虫的呼吸器官和体外肢体的运动。其次,教师运用动画,幻灯片等多种数字化手段进行呼吸系统结构的呈现,让学生在图像与实物的相互比较中更深刻理解昆虫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动画和幻灯片的呈现可以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昆虫呼吸的特点、适应性和优越性,展示并总结重要结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领悟,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使用了实物引入法及数字化教学手段,通过昆虫气管镜的展示、昆虫的实时观察、数字化的幻灯片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昆虫的呼吸系统的学习。同时,通过分组讨论来深入理解昆虫呼吸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后续的学习中,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助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知识,掌握更专业的技能和方法。

二、通过问题启发法,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课程重点。问题启发法是生物学教学中一个非常实用和有效的教学法。通过问题、展示和实验等环节,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时,首先需要明确导入的目标。高中生物教学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学科,涉及的领域颇多、内容极为繁杂复杂,因此,导入环节的目标应当定位明确,同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2】

例如,当讲解“DNA的结构与功能”时,教师可以问学生:DNA中含有哪些元素?为什么DNA是双螺旋结构?DNA又是如何编码生命的信息的?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问题启发法进行有机的思考和问题发现,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了解DNA?你认为DNA是什么?”等。然后,教师可以由开放性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教师需要知道DNA的结构与功能?DNA如何影响教师的生命?”等。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DNA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红色五环、磷酸结构等。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DNA的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作用?基因的编码规律是什么?”等。在学生对DNA的了解程度有了基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教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观察视频或进行实际操作,来进一步理解DNA的结构与功能。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的结构与功能:“如果切断DNA的磷酸骨架,会对DNA的结构和功能有什么影响?” 最后,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DNA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利用PCR技术来扩增DNA,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实验,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三、通过情境模拟法,培养学生生物思维

通过情景模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和感受生物学中的某些概念和知识。总的来说,情境模拟法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一个非常实用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总体而言,高中生物教学导入是一项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多元思考、实践经验的细致工作。教师不但要将导入环节融入到科学 教育 教学计划中,还应该讲述与内容相关的课题,增强学生的任务意识和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例如,当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有光和无光的两个环境下同时种植同样的植物,观察两种状况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与差异,并分析出差异的原因。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常常背景推测:你们是一支生物科技公司的科研团队,现在负责研究最有效的植物生长方式。你们需要了解光合作用及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此处通过情景模拟带入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光合作用?植物为什么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等。通过这种提问方法,教师可以更加高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在讨论中引入相关知识点,加深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积极发表意见,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和学习效果。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叶子,了解光合作用是如何在叶子中进行的;利用实验室模拟光合作用过程,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和过程。在学生对光合作用的了解程度有了基础后,教师可以展开更加深入的教学,教师可以介绍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并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展。最后,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和小测试,巩固和助于学生对内容的掌握。例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的形式思考和解决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开展视听讲授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视听讲授法是一种经典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媒体手段,将知识点和概念逐一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同时,教师还应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把知识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应对发展和创新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掌握高中国际人才所需的能力。

例如,当讲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时, 教师要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故事或实例来引入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通过介绍“间歇性失明”这一病症,引出细胞运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人体中扮演的角色。 接着,通过使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可以用PPT或视频的方式演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又分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从而帮助学生亲眼看到细胞的结构和样貌。同时,可以结合不同颜色的图表和文字,在屏幕上呈现出细胞部位的名称和作用,帮助学生记忆细胞构成的过程。 在学生掌握细胞的组成和功能后,可以通过实验课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教师设计镜下观察原核生物或真核细胞的实验;设计细胞膜半透明性的实验;或者设计研究细胞的代谢功能的实验等等,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束前,还需要巩固和复习一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点。可以通过问题讨论、卡片对照练习、真假题目分辨等方式,帮助学生复习细胞结构和组成的重点,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视听讲授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广泛。通过多媒体手段、实验和互动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五、通过多媒体导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投影仪、PPT等技术手段,展现图片、视频等素材,让生物概念在图像或音像中进入学生的大脑,从而激发其联想、感性认识和记忆。导入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开始阶段,其效果往往被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所反映。在教学导入之后,可以开展理解、综合应用、评估等环节,以评估导入效果。评估过程应该要求既要简单、直观,又要达到有效地检测效果的目的,有效评估导入教学的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更好地开展后续教学工作。

例如,当讲解“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时,在开始教学前,教师通常会在多媒体展示屏上显示当天要讲授的主题,让学生提前预习或者印象深刻地了解将要讲授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建立联系,对学生起到鞭策作用。基因工程涉及很多复杂的原理和技术,最好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教师善于使用PPT、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展示过程中,教师也会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详细解释。基因工程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在展示过程中,教师会设置一些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解决学生的疑惑和问题,加强交流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学习和记忆知识点。教师会从历史事件、科研成果、新闻报道等多种渠道,选取一些与基因工程相关的实例,将实例展示给学生,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和经验,引发思考和讨论,使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可以从实例中学习到理论知识,并感受到基因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多媒体导入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和有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倡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得学习效果更佳,教育教学效果也会大大增强。此外,基因工程应用广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尽量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物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并进一步认识到基因工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小组讨论、剧场演出等形式,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基因工程的科学价值和社会问题,符合学生多元素养成要求和教育教学思想。总之,多媒体导入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在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的教学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基因工程具有复杂性和广泛性,因此,在讲解时,有必要剖析难点、突出重点并寓教于乐,让学生更深入而清晰地理解知识点,从而全方位提高掌握基因工程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

综上所述,作为高中生物的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导入的过程,让学生对生物学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不同的导入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其学习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认识、拓宽视野、锻炼思维的目的。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和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导入过程中,形成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艳江.别开生面的高中生物课堂导入[J].高考,2020,No.384(30):80.

【2】王波.新课程下高中生物课堂导入方法探微[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No.220(16):69.

作者简介:李钦婕(199405),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西兴业,学历:本科,现任职务:高中生物教师现任职称:中学二级,专业研究方向:生物教学。

作者简介:梁瑛(19920229),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西兴业县,学历:本科,现任职务:高中生物教师,现任职称:中学二级,专业研究方向:生物科学(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