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资产减值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3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资产减值问题研究

陈媛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沈阳分所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资产减值会计本质就是对资产价值的再次确认以使之符合实际情况。但是,由于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起步较晚,各方面还不完善,现实应用中出现了资产减值计量缺乏规范性、操作随意性较大、转回的相关规定有待优化、信息披露不规范和企业业绩考核标准不合理等问题,使得资产减值会计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甚至被某些企业利用进行造假。对此,完善企业资产减值会计需要政府与企业携手,从上到下、自内而外,在有关部门完善政策,增强资产减值的操作性使之更加合理的同时,企业也要严格要求自身,遵守规定,进行自我监督,承担企业责任,对有关信息进行及时披露,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如此,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才能得到更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资产减值;新会计准则;问题;对策

1.相关概念与理论简述

1.1资产减值会计概念

要了解资产减值会计,首先要明确资产减值的定义。资产减值基于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随着时间、市场的变化,若资产能够带给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这就说明出现了资产减值的情况。简单来说,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时,就出现了资产减值的现象。资产减值会计就是会计人员对企业各项资产预计会发生的减值进行核算与计量,并将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学者对引起资产减值的原因进行了诸多分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客观因素,如宏观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竞争的变化等;另一类为主观因素,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变动、企业操纵利润等。

1.2理论起点: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即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报告必须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只有确保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有用的、可信的,才能够为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资产减值会计考虑资产价格变动的潜在风险,遵循谨慎性原则,根据现实情况对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使得企业资产账面价值能够充分反映资产的真实信息。根据决策有用观的相关理论,财务会计信息对于相关利益方进行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企业可充分运用资产减值会计,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而为企业的财务信息使用者进行行为决策提供有效的基础分析依据。

2.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新会计准则的发布使得资产减值会计在更多企业中适用。具体表现在新准则关于资产减值规范作出了比较完整的界定:资产减值的核算,特别是可回收金额的核算方式更为合理、对于资产减值不能转回的事项划定也更加清晰明确、补充了资产减值信息披露方面的有关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就有了理论基础和行为规范准则。但是在应用中,资产减值的核算在实际操作中受到的影响较多。例如,存货需要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取较低的数值,可变现净值是存货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并非其标价或售价,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预计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预计价格变动等。此外,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未健全完善,价格信息的反映不及时,上市企业获取准确市价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且可回收金额的计量不方便操作,所以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还有很多限制。新会计准则中对长期资产减值作出不可转回的明确规范,然而对于部分流动资产而言,资产减值的计提还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比如,存货能够根据单项或分类计提;应收账款有余额百分比、账龄分析、个别认定与赊销百分比等多种计提方法。在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通过的前提下,企业对于资产减值计提的自主性较大,对于减值方式与比例的选取都依靠财务管理者的主观经验。在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企业将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计提方式,使得各企业之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大大降低,企业自身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本文以上市企业年报为依据,选择各类企业,如农林牧渔业企业、产品批发业企业、零售企业、制造业企业、电力供水供气企业等进行研究。通过对以上的上市企业近年年报进行统计,发现大约有90%的上市企业计提了坏账准备,且应收账款减值在所有减值中所占比重最大,有70%的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此减值比重也位居前列。在样本企业中,通过统计发现,计提了长期减值准备的占比约为10%,计提了非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占比约为0.8%,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占比约为20%。在样本企业中,对于计提的有关减值准备的转回也有不同。根据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可知,不得对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转回,可以转回一些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因此,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转回较多。在样本企业中,大概有80%的企业在三年内将坏账准备转回,有50%的企业将存货跌价准备转回。新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的转回作出了限制,这就使得相关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企业利润有了制度约束,但是仍旧存在漏洞,某些企业可以运用变相减值转回的方式来增加企业的当期利润。例如,当有关资产需要出售以获得现金资产时,企业可以选择将资产减值转回来抵消当期的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3.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资产减值的计量缺乏规范性

要保障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准确性,就必须做到资产减值的真实价值能够被恰当地估计出来。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计量方面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但是仍旧存在相关细节、步骤等方面的缺失,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素养来发现问题。新会计准则虽然对资产可回收价值进行了规定,但是对于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选择还需要财务会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由于我国的市场情况比较复杂,财务会计人员对于这些指标的选择可能并不契合实际情况,这就会造成资产可回收金额估算的不合理,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此外,公允价值的使用关系到市场价格的波动、关联交易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变化可能会给财务会计人员会计工作带来困难。资产的剩余年限计算中涉及的无形资产、商誉等往往很难衡量,商誉还会随着资产的使用而发生价值变化。这些都给会计计量工作带来障碍,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

3.2资产减值转回的规定存在缺陷

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转回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想要利用资产减值转回对企业利润进行调节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新会计准则没有对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进行规定,这也给企业利润操纵留下了一定的空间。此外,如果禁止转回资产减值准备,那么当市场情况发生变化,资产的可回收价格升高时,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就不能被准确衡量,也有违决策有用观的要求。根据资产的有关定义可知,只有能够给企业带来相关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才能称之为资产,如果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实已经随着市场交易情况的变化高于资产的账面价值,那么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够转回的话,也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不可取的。

3.3企业对于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并不健全

新准则取消了旧准则中的资产减值明细表,修改了原来的披露格式,规定只披露资产减值准备的总金额,这使信息披露得以简化,但同时可能会使会计信息变得模糊,在细节上存在问题,从而给有心者留下漏洞,可能影响资产减值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对于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特别是计提金额、转回金额较大的资产,企业仅仅在相关报表中对数额进行披露,但是对资产减值转回的原因、资产减值计提金额计算过程、计算模型、变量选择等没有进行详细披露,这使得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无法对资产减值信息有全方位、多层次的掌握,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了解也不全面。此外,对于某些具体概念不能含糊,如“重大资产减值损失”中“重大”的程度如何衡量、界定还需要更加明确。总之,信息披露是企业外部监管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相关准则还要进一步完善。

3.4企业绩效考核标准不合理

目前,对于企业绩效的考核一般以企业创造的利润为标准,我国在上市企业增股和配股的条件中就对利润率进行了严格规定,如果企业连续亏损就会被终止上市,这会给企业股东和投资者带来损失,也会影响企业的声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上市企业的监管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不得不去追求高额的利润,而且现行规定中控制参数单一,且多以利润指标为标准,过多地强调利润会诱导一些上市企业出于自身利益需要而操纵利润。高利润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投资者的关注并吸引到资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通过调整资产减值、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达到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因此,需要对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进行考核,一旦发现企业存在主营业务收入较低但利润较高的情况,就需要分析利润成因,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利润调节的问题。

4.合理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

4.1建立完善的资产减值政策

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对资产减值的有关步骤、计量选择进行更为细致、具体的规定,减少资产减值计量过程中的人为操作。首先,细化资产组这一新概念的划分标准,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如会计准则中“现金产出单元”这个概念,要了解其在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计提比例等方面的设置,从中学习优秀的可适用的部分;细化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使现金流量成为企业日常预算管理的基本工作。其次,相关政策也要倡导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准则只能从制度上对企业进行规范,但是从本质来说,企业自身完善的治理结构才是提供真实信息的有效保障。企业要尽可能使股权多元化,防止股权过于集中的一股独大局面,同时发挥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减少内部人员控制现象。

4.2增强资产减值转回的实际操作性

单纯地设定不允许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转回,会使会计信息变得不可靠,为增强资产减值转回的可操作性,我国可以对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固定资产等长期非流动资产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变通。同时,还需要规定资产减值转回的条件、资产转回的步骤、资产转回的指标等,只有当相关资产达到规定条件时才可以进行转回。此外,还必须要求企业在进行资产转回时向有关部门阐述资产转回的原因,从多方面保障资产减值转回的实际操作性。这样既符合资产减值的理论意义,满足了决策有用观,还减少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可能,企业盈余管理的不良现象也会受到遏制,从而使会计信息变得更加有效和准确,进而有利于我国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

4.3健全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制度

在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方面,当资产减值计提的金额或转回的金额达到一定标准时,就需要对该资产减值的计提或转回进行原因说明、要素说明及计算过程说明。对于资产减值,如果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影响重大,企业应详细披露所在报表的项目和金额,并分析说明出现资产减值的原因;如果是资产减值后又恢复的,应披露具体项目和金额;如果发现现金来源单位发生变化,应说明具体情况和原因。信息披露的完善可以使利益相关方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行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的强制要求,同时鼓励企业自主自愿披露,对于企业披露信息不足或躲避披露的行为要严厉打击,责令整改。

4.4全面多维度进行绩效考核评价

对于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不能单纯看某一个指标,而应综合多个指标、多方面进行分析。因此,我国要完善相关准则和规定,建立一套更完善的指标考核体系,具体可以将营业利润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对资产负债状况、持续经营能力、现金流量情况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有关部门不能单纯将企业的高利润作为评价企业经济绩效的标准,还需要对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指标进行评价,综合分析企业利润的来源,避免企业以资产减值、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指标虚增利润。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完善信息、价格市场等机制,利用信息时代的便利,通过互联网定期公开公示企业资产的相关资料,为信息使用者评估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等其他信息提供更完善的依据。

4.5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素质

在进行资产减值评估时,许多工作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评价和判断,这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因此,如何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质量成为企业做好资产减值工作的关键。企业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持续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其职业技能水平与素质,以此规范会计工作,减少利润操控的行为,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此外,企业的会计人员也应树立持续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和专业判断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标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会计工作中做出更为科学、高效的决策,提供合理有效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孟小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2019(1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