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3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朱海涛

身份证号:210302198205022110

摘要:本文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作为研究出发点,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监督、信息系统与沟通和控制活动等方面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有益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内部控制是指相关经济单位和组织在确定的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一系列能维护企业进行日常生产运营的目标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1.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1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完善企业的管理

首先,加强内控管理有助于企业加强资产管理,提升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便是实现资产的增值,而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可以达到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目标,大多数企业通过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来优化业务流程、规范相关人员的操作进而保证员工可以在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对资产的管理工作;也通过转移风险等手段尽可能避免会发生的高风险损失,进而保障企业对资产的有效管理。其次,加强内控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会计信息质量。伴随着近些年来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大和财务信息失真案例的增加,企业愈加重视财务报告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相关投资决策是否科学有效。此外,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也可以非常直观的反映出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公司可以通过构建完备的司法治理结构、科学有效的内控体系、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披露信息制度、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提升监督工作的质量等方法用于提升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财务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最后,完善的内控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内部控制的作用体现在运营的每一个重要环节中,而且内部控制制度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流程进行全面监控,具体会精确到从采购至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企业可以通过执行内控系统,客观地分析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生产经营问题,进而评估本时期的经营方针是否合理等问题;企业通过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严格的内部经营授权审理制度等方法不断完善企业的内控体系,逐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竞争力。

1.2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一方面,完善的内控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内控可以在业务环境中对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优化,严格控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成本、人工费、制造费用等。另一方面,完善的内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企业大多为国有企业,其生产经营管理受国家政策和市场政策影响较大,由此企业所受的市场经营风险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多元。合理的风险管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风险管控可以通过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建立、更新风险数据库等方式达到应对风险,进而控制风险的目的,这可以将市场风险带来的企业损失控制在企业能接受的范围内,在运营中不断提高公司的风险抵抗能力。

2.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控制环境方面

2.1.1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我国大多数企业均已制定了相应的内控制度,但是内控成效却几乎发挥不出作用,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且过分重视短期效益,其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只停留在表面,成为形式内控,并未得到实际执行;其二,企业建立的内控制度只是盲目地将大众内控化为己用,并未贴合企业的实际业务特点,导致内控制度难以发挥作用。

2.1.2组织架构不合理

有些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设计不合理,致使各部门权责混乱、职能重叠,运行效率低下,这严重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有:因股权占比不合理,企业上下形成“一言堂”的局面;监事会形同虚设;财务部门设立过于简化等。

2.1.3人力资源制度构建不完善

有些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轻视了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的测试,待员工入职后也并未提供充分的专业培训和道德教育,形成了员工职业道德低下、能力无法适配岗位职责的局面,进而影响到企业内控制度的实施效果。

2.1.4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很多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无法自上而下统一员工们的思想与行为体系,致使内控制度无法充分落实,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风险。

2.2风险评估方面

首先,企业的风险评估水平较弱。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会面临来自内外部的众多风险,加之企业生产种类较多、生产流程多样化、员工质量参差不齐的行业特点,科学、完善的风险评估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有些企业未制定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应对风险是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但有些企业在风险评估程序过后没有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便导致在风险来临时,企业无法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为企业日后的经营埋下隐患。最后,内控制度与实际管理工作和经营业务脱节,使得内控失效。由于企业的风险评估环节一直处于薄弱状态,大多数企业在没有全面评估企业风险的情况下便盲目制定出内部控制制度,实际上是与企业经营脱节,使得内控制度难以发挥作用,进而导致内控制度无法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企业组织结构混乱、权责不明、职责不清、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使得各项政令难以贯彻实施,给风险管理工作增加了负担。

2.3控制活动方面

大多数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体现了控制活动不全面的特点,具体表现有不相容岗位未进行分离;授权审批流程不明确;未严格执行会计准则等。有些企业没有为重要部门单独设立内部控制制度,使得部门内部缺乏监管,会在很多层面给企业带来损失。譬如有些企业未将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导致有些员工既负责采购又负责原材料入库,以此便出现了贪污舞弊、原材料以次充好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企业后续产品的质量,更给企业带来了损失。再譬如有些销售人员为了个人业绩便未对客户资质进行仔细审查,盲目采取了赊销策略,由于内控制度的缺失,销售主管与财务主管也并未积极采取监控和催收程序,导致应收账款成为坏账,难以收回,严重损害了企业利益。

2.4信息与沟通方面

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在企业中的地位变得愈发重要,所以企业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建设自身的信息系统,以此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企业来说,信息的及时传递不仅可以为部门工作提供便利,还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更多参考数据。有些企业仍存在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该类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较少,技术较为落后,使得企业各部门间信息体现为滞后性、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这不仅影响了企业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更对企业的正常运营产生威胁。

2.5内部监督方面

大多数企业在内控制度中缺乏全面的监督。虽然其都通过定期内部审计的方式实现监督作用,但在实际经营中,审计部门因受机构体制、审计范围等因素影响,很难在实际业务中发挥监督作用。而且有些企业对内控制度的监督不仅没有完善的考核指标和详细的奖惩机制,责任追究制度更是趋于形式化。只要在内控制度的监督环节出现偏差,企业部门间便开始互相推诿,致使内控制度失效,直接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3.1企业应积极改善内控环境

3.1.1企业应依据实际经营情况不断调整内控制度,改善内控环境

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但是由于只是形式内控,使得内控难以发挥作用,所以仅是建立制度并不能保证企业可以安全、有效的运营,企业应增强内控意识、关注长期收益、颁布严格缜密的内控运行机制,并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经营业务的调整不断修整内控制度,以此来保证内控的有效运行。

3.1.2企业应建立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

科学的组织架构是战略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企业防范舞弊行为、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提供支撑,使企业资源实现最合理的配置,所以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要求,结合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内外部条件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保证企业的高效经营。

3.1.3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内控制度的落实水平

健全内控制度需要贯彻落实才能发挥出预期的价值。在实际经营中,企业员工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内控的实施情况,所以企业应当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将培训机制常态化,依据内控制度的调整和完善,不断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切实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此时,企业也要注重员工在道德和法律层面的教育,使员工明确在工作中将会面临的合法合规风险,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有利于提升内控的落实效果。

3.1.4企业应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强大牵动力;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凝聚力的体现。良好的企业文化会从多个层面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因此,企业更应该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调动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内控工作的高质量进行。

3.2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管理层首先要从战略视角出发,结合经营特点为各个经营环节设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公司潜在的风险进行筛查,从源头防范内部和外部风险;其次,在实际经营中要持续地收集潜在风险并进行识别,随即要做出相应的风险防控预案;再次,要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定期对员工进行风险安全教育,促进员工提高风险意识,提升对潜在危险的嗅觉,自上而下地增强风险意识;最后,企业要根据实际业务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灵活的调整内部控制目标,提高内控质量。

3.3企业应完善控制活动

企业要建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保证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内部牵制,要求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进行处理,自觉接受监督和制约。把内部牵制作为核心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将财务问题防患于未然。通过建立不相容职责相分离制度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权限牵制,每项工作会有不同权限的人员进行处理,企业通过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并且要严格控制权限、严格执行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风险。

3.4企业应完善信息沟通制度

在大数据时代下,健全的信息沟通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经营中,企业要及时购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业务运作具备流畅性和连贯性、不断加强信息的流动性、积极整合内外部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加强各部门的联系,也为各个部门间的有效制约提供帮助。

3.5企业应加强内部监督的力度

企业要加强日常监督,建立良性的内控监察机制和相应的评价制度。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保证内部审计工作不受他人干扰。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时、定期、全面的核查企业的内部运营情况,作出真实的书面报告,并给出权威的评价,方便管理层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关调整措施、颁布相关制度、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和运营,必要时可引入独立第三方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企业也要建立通畅的员工匿名举报通道,并采取适当激励,因为基层员工是容易发现问题所在的,要让员工的有效信息快速、精准的传达至高层管理人员手中,方便董事会及时发现问题并留下足够的时间去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打击舞弊行为,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安全有效地运行。

4.结束语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的潜在风险与日俱增,且风险多呈现为隐蔽性,企业必须格外留心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此时,内部控制制度便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所以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且运行有效的内控制度,并随着企业的经营不断改善和重构内控制度,通过各项举措识别风险、提高管理能力、保障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玫.试论如何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以及防范企业风险[J].现代商业,2020(28):191-192.

[2]沈琰.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中国市场,2020(3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