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信息技术的施工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基于建筑信息技术的施工管理研究

侯松柏,杨宇,李玮,王东,胡标,史耀武,侯洋,何雨梒,宋少飞,李铎,周小丽

(成都建工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成都 610009)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建筑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正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挑战。建筑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手段,为改善施工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本文主要探讨基于建筑信息技术的施工管理方法。

关键词:建筑信息技术;施工管理;研究

引言

随着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施工周期不断缩短、安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建筑项目的需求。寻找一种更高效、精确的施工管理方法成为了当下建筑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之一的建筑信息技术应运而生,在施工管理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一、传统施工管理的难点

1.1信息传递困难

由于信息传递多依赖于口头交流或者书面文档,信息容易受到误解或者篡改,导致信息不准确或者不完整。工地上涉及的各种信息需要从管理层传达到各个施工人员,如果信息传递不畅,可能造成延误或者不良影响。在繁忙的施工现场,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遗漏,特别是重要信息可能因此被忽略而引发问题。纸质文档、笔记等方式记录的信息不易进行整理和检索,施工人员在需要时很难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1.2追踪与监管困难

传统施工管理通常依赖于手工记录和周期性报告,无法提供及时的数据反馈。这导致监管者难以实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不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部分信息可能被过滤或漏掉,造成监管盲区,加大了管理难度。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计划和实际往往存在偏差,但传统施工管理方式下,难以及时跟踪和调整。监管者很难精确了解项目的动态变化,导致决策可能与实际情况脱节,安全隐患很难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1]

1.3安全隐患较多

传统施工管理方式下,安全管理往往依靠人工巡查和检查,无法实现对施工现场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测,难以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部分施工人员对安全意识不强,容易忽视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造成安全隐患频发。传统施工管理中,岗位责任划分不清晰,导致有些安全管理工作无人负责或责任不明,增加了安全风险。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存在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高空作业、机械设备操作等,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二、建筑信息技术应用优势

借助建筑信息技术,可以实时采集并共享施工现场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数据,使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项目状态和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大大减少了手动记录和整理数据的工作量。

通过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可以自动生成施工图纸、协调碰撞检查、优化材料和资源配送等,提高施工效率和效果。另外,通过云端平台和协同工具,建筑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多个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实现实时沟通、上传和下载文档、共同编辑文件等,提高团队的协同效率和沟通便捷性。

利用建筑信息技术,可以进行基于数据的分析,帮助管理者预测和优化施工过程。建筑信息技术还可用于实时监测和识别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如使用智能安全帽、无人机等技术进行施工现场安全巡检和风险评估。借助数据分析,可以预测和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和防范。

三、基于建筑信息技术的施工管理技术

3.1建筑信息模型(BIM)

BIM可以通过建立精确的三维模型来表示建筑物的几何结构,并将其与其他关联信息(如材料、构件属性等)相结合。在施工前就可以对模型进行冲突检测和优化设计,以减少错误和重工。BIM可通过将施工计划与三维模型和时间信息相融合,进行施工进度模拟。这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可视化整个施工流程,发现潜在的冲突或延迟,并作出相应调整,以确保施工进展按计划进行。

BIM中可以集成与施工相关的资源信息,如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通过为每个物料和设备分配关键属性和位置信息,帮助管理人员实时追踪资源的使用情况,避免资源短缺和浪费。团队成员能够在同一个BIM模型上共同工作,即时共享和更新数据,不同部门之间可以更好地协调和沟通,减少信息断层和重复工作[2]。通过BIM模型的可视化和空间检查功能,可以进行质量控制。施工人员可以用模型作为参考,在施工现场实时核对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减少质量问题和纠正成本。

3.2智能安全设备

智能安全设备如智能安全帽、智能手环等,可以实时监测施工人员的健康状态、位置信息和工作情况,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智能安全帽内置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施工人员的工作状况,包括头部姿势、体温、心率等指标,并发出警报以提示潜在的危险情况。此外,安全帽还可以记录工作时长、工作位置等数据,有助于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智能安全手环可以跟踪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设定安全区域,当施工人员进入禁止区域时自动发出警报。同时,手环还可以检测施工人员的体力状况,避免因过度劳累引发意外事故。智能安全眼镜配备摄像头和连接网络的功能,可以实时录制施工现场的影像,并进行图像识别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可以借助这些数据来及时制定应对措施,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智能警报设备可以安装在施工现场关键位置,当检测到异常问题时,立即发出警报。例如,温度异常、火灾、气体泄漏等情况会触发警报,提醒施工人员迅速采取行动。个人定位系统可以实时追踪施工人员的位置,管理人员可随时知道每位员工的具体位置,一旦发生意外事件,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并进行救援。

3.3移动应用程序

施工管理移动应用程序可以使管理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随时随地查看项目进度、报告问题、跟踪资源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快速决策,并确保信息的及时共享。移动应用程序可以帮助管理人员随时查看项目进度信息,跟踪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识别延误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沟通和协作平台,团队成员可以随时随地分享文件、交流想法,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沟通误解,促进团队合作与意见交流。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移动应用程序记录并报告现场问题,如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等,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处理问题并跟进解决方案。移动应用程序可以帮助管理人员追踪和管理施工资源的使用情况,包括材料、设备、人力等,实现资源的有效调配和管理。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了便捷的文档管理功能,从施工图纸到合同文件等,使团队成员能够随时查阅和更新施工相关文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利用移动应用程序的定位功能,可以追踪施工人员和设备的位置信息,实现作业效率的监管和管理。移动应用程序可以收集和整理施工过程中的数据,生成报告和图表,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优化施工流程。

结论

基于以上思路,电子科大园区配套用房项目施工二标段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0.7万㎡,由3#~7#宿舍、8#食堂、9#教学科研楼、10#楼(风雨连廊)等8栋建筑单体及一层地下室组成。工程积极响应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先后运用了9大项、32子项新技术。通过其中建筑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施工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监测施工现场、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

但是,建筑信息技术应用到施工管理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隐私保护、技术成本、人员培训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推动建筑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更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添荣. 基于信息技术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14):250. DOI:10.12159/j.issn.2095-6630.2021.14.0238.

[2]祝馨悦.基于信息技术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与智能监测的研究.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5,2023(11):0025-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