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引学”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深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以问引学”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深度

马云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学校830022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强调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以问题引领,以思维发展为中心的“问题导学”下“学的课堂”已初步构建。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以“问”为根本点,使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完成对知识的自主构建。

关键词:问题;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一、引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问题,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了不同的数学问题,才能激发他们质疑、探究、创造等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爱提问、想提问、会提问、善提问的能力,让他们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高阶思维水平。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以问促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更有实效。

二、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特点

    思维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导学”的课堂就是以“问题”发现、分析、解决为主线的学习。问题的产生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以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规律为依据提出的问题;二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后提出,也可能是在课堂动态变化过程中随机产生。

“问题导学”中问题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问题必须力求揭露数学的本质。不仅从知识技能维度,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现。二是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从而能够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足够的空间,它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是问题要具有广泛的覆盖面。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问题要少而精,它是学生学习的疑点,是教材的省略点,是知识的联结点,是数学思想的聚焦点,也是钻研教材的着力点。五是问题要有繁殖力。可以迁移,让学生在课下利用掌握的方法与技能继续研究。

三、“以问引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一)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复杂而具有一定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并且将素质教育的思想理念贯彻到课堂中,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实际状况进行把握和了解,教师需要意识到,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在有效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互动交流。通过有效的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下,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所以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状况和实际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控,了解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面临的各种困境和难题,从而针对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困境,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为例,我首先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抱团团”导入,引出余数的概念,寓教于乐;其次用摆小棒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素,运用模型直观进行教学,弥补了学生理解力上的不足;再次,脱离模型,让学生在表格里接着往下写,由具体到抽象,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积累经验;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并结合这个结论进行充分练习,及时巩固,提高学习效率。再比如三年级《认识小数》一课,我首先把小数与个人信息相结合作为导入,课堂氛围高涨;其次,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导思单,学生相互帮助积极思考;再次,小组分工,按模块进行学习成果汇报,用“谢谢大家倾听我的分享”“谁还有疑问?”等语言来衔接流程,课堂模式别具一格,学生思想活跃;最后,以“小数只有这些吗?”作为结语,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二)优化教学设计,加强问题引导

传统的教学策略往往是以课本为载体的,教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小学数学知识,导致学生接受起来难度非常大,再加上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使得教学活动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明确教学重点是传授学生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和方法,并不是告诉他们某一道数学题的答案.而开拓性思维的培养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作为支撑,因此教师应优化数学学习资源,帮助小学生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以《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在课堂中,我先从静态定义出发,让“找、画、归纳”成为学生识角的助燃剂。从生活物品中找角,到动手操作尝试画角,再到仔细观察这些角,归纳出角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给学生充分的动口表达、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接着,我又从动态定义出发,让“做”成为学生深刻识角的强化剂。从判一判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到比一比哪位同学做的角小、哪位同学做的角大,再到神奇的魔术环节拉一拉,都是为了丰富学生对角的表象的理解,意识到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对角的学习既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又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触摸式”、“体验式”、“建构式”的学习。

(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时,教师要深入解读每个课时知识点的编排设计,准确把握数学知识的整体脉络与核心要点,基于学情,有目的地设计教学问题。例如在教学《分米的认识》时,设计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持久的探究:教室的课桌高约8(   )? 关于分米,你能在直尺上指一指嘛?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吗?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米和分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测量物体的长度,除了用厘米、米做单位外,还可以用“分米”;可以用“分米”为标准去估计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等等。适切的问题,一方面能引发学生的困惑,激活学生在学习中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能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抓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学科的方法与思维,并逐步构建知识。这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节奏,抓住知识本质,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够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问题的桥梁,才能够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再例如在讲授和“百分数”有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用信息化手段将百分数问题分解为统计、概率等多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探究这几个问题间的联系,将百分数融入概率问题,并最终提升学生分析、推理、类比等能力.这里需要高度重视的是,小学生由于这些能力还很欠缺,只能通过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四、结语

如今,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应致力于数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升,让每一个参与数学课堂的学生都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收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信息化问题情境的创设,不断创新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通过“问题导学”教学方式,以核心问题引领深度学习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飞扬。

参考文献

[1]李学成.核心素养理念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天地,2021(19):69-71.

[2]宋明义.问题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4):9-10.

[3]贾喜平.教师主导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2020(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