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如何进行X线摄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1

骨折病人如何进行X线摄片?

杨馨

雅安市中医医院 四川雅安 646000

骨折是外科常见病症,X线摄片是骨折诊断中应用最广的检查手段。随着现代科技与诊治技术的持续进步,如今,临床放射科的骨折X线摄片工作较过去更加简便、高效,但面对特殊骨折部位或因遭受特殊外力导致骨折的患者行X线摄片时,仍会面临意想不到的巨大困难,以致发生误诊、漏诊情况,严重者更会引发医闹事件。本文根据从事放射科的工作经验浅谈骨折病人进行X线摄片体会。

1.准确掌握骨折病人疾病史临床表现

1.1疾病史

当骨折患者接受入院治疗时,须详实掌握患者病史,从而判断是否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因为,当人体面临外力侵害导致骨折后,会感受剧烈疼痛或大量出血症状,进而可能诱发疾病,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死亡。如医师未及时了解患者病史,行X线摄片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可能突发死亡,由此导致部分家属出现误解,认为是医生操作原因才导致患者突然死亡,引发医闹和医疗纠纷。所以,在对一些有严重病史的骨折患者行X线摄片时,务必要联系专科医师陪同分析,以杜绝临床放射工作出现的所谓意外、突发现象,同时,这也是对患者生命负责的体现。

1.2临床表现

为了保证X线摄片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患者骨折的具体临床表现进行细致分析。本质上,临床表现是病情程度的直观体现,可以对X线摄片位置、角度予以辅佐,进而显露骨折部位。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骨折时可能合并颅脑或脏器损害,在摄片过程中,可能会因病情恶化发生意外事故,引发医疗纠纷。医生行X线摄片前,要充分掌握患者临床表现、体征、受伤时间、软组织受损情况,以便顺利开展工作。

1.3明确骨折部位

明确骨折部位是X线摄片的基础,大多数情况下,先是临床医师开具申请单,再让放射科医生对骨折部位进行检查。但本着负责态度,放射科医生“不能为了检查而检查”,应当从患者生命健康为出发点,对临床医师开具的申请单进行细致检查、认真核对,若摄片结果与临床医师诊断不相符,需及时与之沟通,适时对检查部位予以修改。部分急诊外伤患者的外伤状况会掩盖正确的骨折部位,因此,放射科医生在行骨折摄片时,不仅要倾听患者叙述,还要擅长从外伤受力上加以分析,以确认骨折位置。

2.提高X线摄片质量的要点

2.1多体位、多角度投照

在急诊外伤骨折X线摄片中,导致摄片质量不佳的常见原因有骨折部位隐匿、组织重叠等。因此,放射科医生要根据骨折结构特点,实施多体位、多角度投照,将骨折部位尽可能贴近胶片,选择合适X线角度投照。对于不规则骨骼骨折,如髌骨、跟骨、肋弓部等,鉴于常规体位无法清晰呈现解剖结构,则要按实际情况,在遵循操作规范基础上,选用适当体位,充分暴露骨折部位。例如腕舟骨骨折可使用尺偏位摄片;髌骨加照轴位片;肋骨肋弓弯曲大,特别是对无错位、移位骨折的骨折线难以显示,则需加照双斜位、切线位。对X线摄片无阳性但高度可疑的骨折建议短期复查,以便复查时发现与创伤相关的骨折。对特殊位置、外伤、肢体骨折,要采用斜、轴、切线等多角度摄片。究其原因,好的摄片角度是骨折清晰成像的先决条件,绝不能忽视。选择选胶片时,要结合骨折部位、范围选择适宜尺寸,躯干骨折用大片,必要时做双侧对比。

2.2排除受检者因素

骨折患者行X线摄片前,放射科医生指导患者去除首饰、穿戴设备、厚化纤衣服等可能造成摄片伪影的因素,对需要进行呼吸摄片的,指导患者练习呼吸,例如:胸部骨折,X线摄片时,医生需指导患者深吸气后拍片才能更清晰的显示肺部及肋弓情况。

2.3提高科室管理质量

放射科建立健全X线摄片工作制度,提高X线摄片的质量控制。坚持“三查七对”,检查骨折患者是否符合X线检查标准,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检查号、检查部位、检查侧别、投照条件值一一核对。如摄片时发生废片、低质片,科室总结回顾原因,并作出整改意见通报全科。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保持设备最佳状态。

3.小结

骨折摄片是放射科最常见的检查项目,放射科医师在日常工作中要秉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保证摄片流程的规范、合理、标准。对待每一位骨折患者,都要按步骤进行细致操作,避免意外情况发生,通过有价值的摄片报告,让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总而言之,骨折的X线摄片技术“易学难精”,每一个医师都要本着对病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医院负责的态度,持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检查技术,做一个合格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