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多维度护理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心理状态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个体化多维度护理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心理状态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研究

潘璐

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 4316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个体化多维度护理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探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多维度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后,探究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 结论 个体化多维度护理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个体化多维度护理;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理状态;心脏不良事件

冠心病心律失常是心血管领域的常见疾病,表现为心脏节律的异常,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与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等多因素相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个体化需求。因此,个体化多维度护理应运而生,该模式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旨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1]。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化多维度护理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本院就诊的9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探究组,每组45例。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见表1。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女/男

年龄(岁)

体质指数(kg/m2

探究组

45

24/21

44.74±5.68

22.75±2.25

常规组

45

19/26

44.58±5.86

22.55±2.74

X/t值

1.113

0.132

0.378

P值

0.291

0.896

0.706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年龄在18-80岁之间;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同时参与其他干预性研究;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预计生存期短于研究周期。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基础护理方面,确保患者环境舒适,床铺整洁,定期协助患者翻身以防压疮。病情观察上,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药物管理上,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确保用药准时、剂量准确,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此外,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如饮食指导、活动限制等,以及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1.3.2 探究组

探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多维度护理。通过回顾医疗记录、深度沟通与专业评估,掌握患者的病史、诊断、合并症、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及生活方式等关键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明确目标及干预措施。在基础护理方面,重视患者的日常清洁、床单位整洁及定时翻身,以预防皮肤感染及压疮。同时,提供必要的活动辅助器具,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心理支持方面,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并运用倾听、共情等技巧帮助患者处理负面情绪。定期实施心理干预,必要时引入专业心理服务。健康教育与指导涵盖疾病知识、药物使用、饮食调整及康复运动计划,旨在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家庭与社会支持方面,通过家属会议、护理培训及社区资源链接,强化家庭支持,鼓励患者参与社区活动,提升生活质量。持续监测与调整是确保护理效果的关键。定期收集生理数据,监测心理状态,评估遵医行为及生活方式改变,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满足患者的动态需求。

1.4 观察指标

(1)负性情绪评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二者总分均在20-80分之间,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2)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心律失常加重、恶心呕吐、感染、焦虑抑郁、跌倒或摔伤。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计数资料用(%)描述,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描述,经t检验,P<0.05为有差异。

2 结果

2.1 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护理后,探究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组别

例数

心律失常加重(n)

恶心呕吐(n)

感染(n)

焦虑抑郁(n)

跌倒或摔伤(n)

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探究组

45

1

1

0

1

0

6.67

常规组

45

2

2

1

4

1

22.22

X值

-

-

-

-

-

4.406

P值

-

-

-

-

-

0.036

2.2 负性情绪评分

护理后,探究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见表3。

表3 负性情绪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探究组

45

23.17±2.47

29.41±3.25

常规组

45

30.57±4.58

35.19±4.23

t

9.540

7.269

P

0.000

0.000

3 讨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在近年来不断取得新进展,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个体化多维度护理作为这一转变的重要体现,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从多个维度全面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

本研究中,个体化多维度护理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了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探究组患者在负性情绪评分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均表现出明显优势(P<0.05)。

这一结论证实了个体化多维度护理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积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通过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其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减少了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多维度的护理关注也确保了患者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得到全面照顾,进一步提升了护理效果[2-3]

综上所述,个体化多维度护理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密兰.多维度个体化护理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19):79-81.

[2]彭巧.多维度协同护理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32):116-118.

[3]储建华.多维度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7,(1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