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学生衍生心理问题调适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后疫情时代中学生衍生心理问题调适策略

  李国光

武威第十九中学

733000

本文系甘肃省武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WW[2022]GH062

[摘要]后疫情时代中学生受到外界环境、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周边人群心理共识的影响,会衍生不自觉的心理同化危机、学习适应危机、自我认同危机和家庭融合危机等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并解决初中生后疫情时代衍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增强学校育人能力和育人效果提供有效的保障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中学生;心理问题;调适策略

心理安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因此,学校应该是学生心理安全重要的守护者。当前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强调疫情经历所引发的积极思考,引导和帮助学生尽快剥离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和桎梏,回归健康的心理水平,成为了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程。

一、后疫情时代中学生衍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心理同化危机。众所周知,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必然打破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进入非正常的生活状态,人们往往会把自身面对的问题和困难等负面因素放大,进而不同程度地滋生焦躁、忧虑甚至恐惧等情绪,在这一背景下,中学生作为心理水平趋于成熟但尚未完全定型的特殊群体,对于突然爆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不能做出科学准确的认识和判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周边人群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形成不自觉的心理同化,滋生恐惧、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一旦积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干预和疏解,就会持续发酵,最终转化为疫情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学习适应危机。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常规课堂教学无法正常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转为在线教学,这无疑将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冲击。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学习过程中学习环境、学习氛围等组成要素的改变,对于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过程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心理障碍。疫情结束以后,一方面,复学后聚集性学习生活会带来不安全感,随着正常教学秩序的恢复,学生需要再次从居家学习的状态中剥离,跟随学习空间的转换完成学习心理的转化;另一方面,进入正常学习状态后,学生还必须面对学习动力激发、学习方法调整、生活和学习习惯适应等带来的心理压力,这些都是容易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潜在影响因素。

(3)自我认同危机。基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负面心理认知和学习适应心理障碍的双重影响,加之常规教学中,课堂集体学习模式被打破带来的短期集体归属感缺失心理,自然会滋生学习个体特殊情境下的迷失感和孤独感,对自我的认同值随之降低,进而引发持续的烦躁,不能静下心来做事情,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低下,入睡困难,夜间容易惊醒等诸多不良情绪反应和心理问题。

(4)家庭融合危机。在公共卫生事件视角下,绝大多数家庭成员全部居家,以往除休息时间和节假日外,早中晚从分散到聚集不断往复的基本生活规律被打破,由于性格、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成员长期聚居所产生的矛盾也日渐显现。因此,对于学生而言,不得不在居家学习的同时,重新调试自我心理,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特殊时期的家庭生活,更好地经营特殊时期的亲子关系,而这无疑又是对学生心智的考验,是附加给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后疫情时代中学生衍生心理问题的调试策略

(1)正面引导,合理宣泄减压。后疫情时代,教师必须对孩子重新适应学校生活给予密切关注。一方面,要正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公共卫生事件,懂得面对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不良情绪,是我们自身对外界快速变化环境的一种适应过程,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必对自己的情绪表现过度担忧甚至自责;另一方面,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必需的防控知识和技能,消除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产生的焦虑不安等情绪。此外,部分负面的情绪隐性积压,已经开始衍生成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还必须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和干预,引导学生通过倾诉、转移关注、参与减压活动等方式进行心理宣泄。如撰写情绪日记,进行积极的自我陈述就是符合心理认知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发现自己在某一段时间内出现频繁的情绪起伏状态,要意识到这是身体在提醒我们要关爱自己的信号,可以每天找一个安静的时间段,尝试描述性的记录下自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之后,通过整理回看,从自身角度查找问题存在的根源,并积极远离或直面解决。

(2)优化教学,消除适应障碍。原本看似平凡的校园生活,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规律性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而后疫情时代逐渐增多的的线上学习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一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了更多的不稳定感,从而造成了更多焦躁无助的情感反应。对于教师而言,与常态化教学不同的是,后疫情时代教与学的关系生成,更多的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转换和融合,而其中学生对线上教学模式还要经历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契合的过程,因此,在开展线上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利用线上教学的资源和平台,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科学有效的线上课程过程性监管,突破学生试探性消极和放纵心理,提高线上教学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线上教学活动,掌握线上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取得学生对线上学习的自主认可,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效率,从而消除产生学习适应心理障碍的应激源。

(3)创设情境,回归自我认知。教育的目的和功能不仅仅是给予,更在于激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理想、愿望和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学会选择,这是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前提,也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因此,后疫情时代教育情境的创设要致力于改善和提高学习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一方面,要开展个性化学习和辅导,鼓励师生、生生之间的在线互动交流,鼓励和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帮助学生努力寻找自己在学习方法以及心态上的问题并坚持改进,以此营造共同学习氛围,从而消除课堂集体学习模式被打破等现实情境带来的短期集体归属感缺失心理,重新回归正确的自我认知水平。另一方面,疫情的发生进一步减少了学生之间的社会互动,这对心理成长十分不利。所以,当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后,学校应当为学生安排必要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孩子处于精神自由奔放的状态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驱散由于长时间居家学习而造成的精神孤独的阴影。

(4)转化矛盾,构建心理平衡。首先,作为教师要通过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了解不同家庭对孩子的期待,倾听其问题、需求,共同制定方案,引导家长在保持自己的心理状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洞察和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对孩子居家期间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作出更加积极的回应,尤其是要让孩子的努力始终得到理解和认可,始终坚持正面的思考和正面的心态,积极参与构建更加健康和谐的居家成长环境。其次,引导学生和家长,把公共卫生事件视角下家庭成员的居家时间转化成难得的亲子时光,积极开展特殊环境下的亲子活动,例如,通过开展益智游戏、室内瑜伽、有氧操等居家协同锻炼,来弥补以往因种种原因导致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短板,改善亲子关系,收获幸福感,构建心理平衡。

后疫情时代中学生衍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全新的教育命题,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应对策略,为创建健康阳光的育人环境保驾护航。

(本文系甘肃省武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WW[2022]GH062)